《走遍缙云之八十七》蛟坑村(胡源乡) 天生奇险最可观

陈育斌(走遍缙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生奇险石牛山,千年古方神非凡</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古山势多峻险,蛟龙腾飞东海边</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徐氏在此几百年,和平相处建家园</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今旅游大发展,致富路上不停歇</b></h3> 前言 <h3> 胡源素有奇山异水之称,连绵不断的山脉在此间向东西南北各方向延伸,一泄千米的大洋山水冲刷着滚圆的花岗岩而下,汇入了盘溪之中,而蛟坑则是大洋流域和上坪流域的交汇之处,站在村口便让人心生敬畏,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使人不得不抬头仰视,从此处开始便开始上山,进入了高海拨的大洋山脉。那日去大洋参加“好溪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2019红色好溪文化旅游研讨会”回来之际路过蛟坑,便忍不住的停车拍摄,去走进蛟坑村、了解蛟坑村,有关蛟坑村的故事,待我慢慢讲来。</h3> <h3> 蛟坑村隶属于缙云县胡源乡,离县城25公里,村里现有村民693人,285户,共有10村民小组,其中党员30多人。村庄依山傍水,拥有山林面积519亩,水田面积416亩。因村庄位于蛟龙大峡谷出口,又名称蛟龙村、蛟芽村。蛟龙大峡谷深邃幽美,盘溪自南向北贯穿,建有盘溪三级水电站。峡谷内有叠箱岩、佛星岩等花岗岩景观,为国家级地质公园仙都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缙云到温州的大洋千年古盐道起点就在这里,电影《哑姑》的序幕就在古道入口蛟坑村蛟龙大峡谷拍摄。2018年10月蛟龙大峡谷玻璃栈道建成,峭壁栈道、360度玻璃观光平台和玻璃索桥成为旅游新景点。平日里,村民大多以在家务农为主,主要以靠种植茶叶、桑树,养蚕等为经济作物。</h3> 蛟龙大峡谷 <h3> 蛟龙大峡谷建于2018年,由缙云山浦照明江波投资兴建,江波出生于缙云雅江,雅江当年流传着一句俗语说;“雅江、雅江,食水黄泥汤,买米出永康,着柴上古方”,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地方,为此江波打少就非常努力,现如今终于功名成就,在广东等地创了很大的产业。产业大了以后,江波没有忘本,他始终有颗心愿,要回家乡投资。于是在2018年3月与胡源乡蛟坑村签约,打造开发“蛟龙大峡谷”,江波做事素有来历风行之称,一且决定说干就干,在当月便动工修建,并于当年10月份竣就工,工期仅仅用了半年多点时间,这就是山浦速度的良好体现。从2018年10月15日营业到今为止已接待游客50000余人次,每天还在递增当中,这也是创旅游景点之最。</h3><h3> 蛟龙大峡谷,以惊、险、奇著称,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台阶好似上天梯一般,让胆小之人心寒,还有那万丈深渊上的玻璃栈道,更是让人心跳加速,总之用一句话来形容:“蛟龙大峡谷——是年轻人的天堂、冒险家的乐园”。</h3> 叠箱岩 <h3> 叠箱岩,位于蛟坑附近的蛟龙大峡谷东侧,在佛升岩旁,此岩高约40多米,宽15米左右,由十四块长方形花岗石块垒叠而成,每块石头就象一只箱子,酷似数只箱子叠在一起,故称叠箱岩,这种奇妙的景象,实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有人说还不至十四只箱子,说地底下还有许多只,还有人说此乃轩辕黄帝的行李箱,里面藏着好多缙云未来,曾有人打开其中几只都得到了印证,其中一只里面写着“高峡出平湖”,便有了后来的大洋水库,更有了现在的抽水蓄能电站。按理说此乃天机不可泄漏,可挡不住历史的滚滚车轮,一件件的大事终究会浮出水面。</h3> 蛟潭的传说 <h3> 蛟潭位于蛟坑大峡谷中,深不见底,四周均为石壁,潭水泛着碧波,周围草木茂密,显得幽深寂寥。古人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蛟潭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据传上古时期有蛟龙潜伏在潭中,故名蛟潭,附近的村庄因此而名为“蛟坑”。蛟龙经常在夜里兴风作浪,泛水成灾,淹没村庄田地。乡民在蛟坑村外修有一座蛟龙庙祭祀,祈求平安。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在对面的山顶上放着一只金鸡示以克之,只要蛟龙一动,金鸡就一啼,预示着天就亮了,蛟龙听到后就不敢作乱了,天长日久后,蛟龙就变成了一条好龙,不过直至现在山顶上还留有金鸡报晓岩。</h3> 将军桥的故事 <h3> 古时从缙云县城通往大洋山区,只有一条道可走,蛟坑是必经之地,过往客商到了蛟坑都要进行休整,再往前走就要上山了。遇到下大雨,坑里发大水,把便桥冲毁了就不能前行了,曾有人由于事急挺险过河,结果跌落深漂一命呜呼,过往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h3><h3> 此事被当时住在附近的一乡绅得知后,便记在心中,一日该乡绅前往缙云籍将军樊崧甫府上拜访,告之将军说大洋之道如何如何,前前后后把事情经过一说,樊将军便问“要多少银子能把桥修建起来”,答:“四五百大洋”,于是樊将军就将五百大洋交于此人,要他负责把桥建好,就这样有了蛟坑桥,后人知道是樊崧甫出资修建,便把此桥称作“将军桥”,以记念樊崧甫的乐施好善。</h3> 两山一峡谷 <h3> 蛟坑村地处大洋山脉的腹地,是个交通要道,去大洋方向和上坪方向在此分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村庄处于二山之中,即古方山与石牛山,还有一条长长的蛟龙大峡谷从村中穿过,是古时大洋盐道中转站。蛟坑人守在这两山一峡谷之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了几百年,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为此炼就蛟坑人特有的性格,即有山里人的豪爽,又有山外人的聪慧,因此外出经商的、打工的、做生意的络绎不绝。</h3> 蛟坑徐氏的源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口徐氏</b></h3><h3> 学口,在今县城五云镇东门。本支徐氏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徐乐。徐乐字缙卿,燕郡无终人(今天津蓟县)。至唐代徐石庆徐仓部(一名徐修)均官银青光禄大夫,居衢州。韩愈《偃王庙碑》云:“衢州故会稽太末也,民多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徐之公族子弟散之。”约北宋宣和年间,长安(今衢县)徐植(1088-1128),字时培,任大理寺评事,继任东阳金蒙镇守,后携子徐宝迁居缙云学口(学宫前)。其时淳安方腊、仙居吕师囊造反,义军声势甚盛,故谱载其迁徙原因为恋缙云山水,恐为托词。至元代,徐植8世孙徐桂蟾任江山县尹,退职后隐居蟾塘,即今洪坑桥一带。约明中期,桂蟾5世孙徐适(1460~1531)又从蟾塘迁蛟坑(今属胡源乡)。</h3> 发展中的村庄 <h3> 蛟坑村仍然处于发展当中,村干部们用独到慧眼的眼光,开发的蛟龙大峡谷景区,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还大有文章可做,关于文旅结合产业怎样去入手,生态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深化开发等等,这些都值得蛟坑人去深思。一个村庄要得到全面发展,必须是上下一条心,要干部们带个好头,要村民们全力支持,不必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相信蛟坑人在尝到甜头之后,思想观念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举全村之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蛟坑。</h3> 悠悠盐道千年长 <h3> 大洋古道绵亘于常年云雾缭绕、林木茂盛的大洋山中。有浙江东南沿海第一高峰之称的大洋山,原来并不叫大洋山,而叫大蝉山。解放后推崇文字简化运动,由于“洋”字妇幼皆识,便取代了古越方言字“蝉”,因此,大蝉成了如今的大洋。大洋山历史上为江浙门户,海防要地。南宋绍兴年间,朝廷在大洋山置三姑都巡检寨。明清两代为江浙水师会哨之处。<br></h3><h3> 大洋古道开通于唐朝昭宗年间,距今已有1100多年,是金华、缙云至温州的一条古盐道。缙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多地少,多被大山包围,他们筚路蓝缕,开山劈石,才有这条古道。当时温州平阳县等地熬制的食盐就是民众用肩挑的办法通过此道供应至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地,每天有数千人往返于此。在抗日战争当中,大洋古道还承担着运送物资的作用。直至1956年,缙石公路开通以后,才被弃用。</h3><h3> 古道从缙云县蛟坑村开始-抱骨岭脚—后村—前村—南溪—木西花—界坑—永嘉—温州。另一条从古道从缙云县蛟坑村开始-抱骨岭脚—后村—前村-西殿—寮坑—青田——温州。</h3> 石牛山——经典驴道 <h3> 有人把神奇的石牛山山脊称为“云上游步道”,海拔1150多米的石牛山巅,时常隐在云里。你可在山间闲庭信步,坐看云卷云舒。石牛山的怪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有鬼斧神工之妙。这里是户外的天堂。若赶个早,日出喷薄的壮丽,让你终生难忘。这里更是摄影天堂,近眺,有层层叠叠的“醉美梯田”,有乡愁浓韵的古村落,有潺潺流水的蛟龙峡;远望,有雄伟的古方山和壮观的天桥;更远眺,重峦叠嶂,明暗相间,磅礴峥嵘。</h3><h3> 石牛山可称为最美驴道,让多少驴友神往,“石牛山脊线”是最经典最漂亮的山脊线路,有几百块奇形怪状、层恋叠嶂的石头,大小形状不一,堪称一绝。登上石牛山,放眼望去,满眼是层层梯田、袅袅炊烟,红叶点缀村旁,翠竹布满山间,一幅悠闲的山野风光,美丽的石牛山风景,让你走过看了流连忘返。</h3> 值得骄傲的盘电三级电站 <h3> 盘电三级电站于1974年9月动工,1977年9月12日竣工,历时三年,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彰显了缙云人民的勤劳肯干的特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三级电站装机容量为3*800KW,在当初可谓是创小水电行业之最了,全部工程都是人工来做,那时候无机械设备,打个炮眼都得二个人共同来完成,移发电机组就象蚂蚁移蜻蜓一样,靠着人多来完成。自1978年发电以后,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多少光明,现如今电站经过整改后,换了3*1000KW高能发电机组,相信盘电三级电站又恢复了青春,还继续为缙云人民奉献它的光和热。</h3> 古朴典雅的古民宅 <h3> 人云我亦云,我云人还云。古民宅的保护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作为农民来说,古老的院宅对他们的用途已经不是实用,一地方狭窄、二环境偏差、三出入不便,于是有条件的纷纷搬离或拆建,使每个村中的老宅倒塌的倒塌,留下一片残恒断壁,一来很不雅观,二来也不附合节约土地。如果能综合性的加以保护、修僐、打造、利用那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h3><h3> 蛟坑的的老宅,留传着千百年的余香,走在古村之中有一种曾经的味道和儿时的记忆,那悠闲的农家院里,充满了人们对过去慢时光的向往,如果能够在此小憩几日,做几回童年的梦,那将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h3> 发展旅游业 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h3> 自蛟龙大峡谷建成后,聪明蛟坑人就瞅准了商机,开了七八家农家乐,还有摆小摊小贩的不知其数,为过往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一来方便了游客,二来自家又赚到钱,三来解决了一大帮人的就业问题,象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有人说景区里的饮食很贵,为此笔者专门前往“姐妹农家乐”去吃饭验证,点了四个菜,一晕三素“有青椒炒大肠、有苦麻洋芋、有油焖茄子、还有一个红烧冬瓜”,三个人的吃饭,总共才花了七十元钱。所以说有的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大家尽可以放心大胆的享用缙云的美食。其实旅游带动的不仅仅是饮食方面,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土特产的销售,带动民宿的启动和运营,带动农村多元化的发展。</h3> 后语 <h3>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蛟坑在缙云人的心目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缙云开发旅游的一个成功典范。其实缙云的好山好水尚有很多很多,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故事,都有文章可做,都可以大有作为,就看人们怎么去规划,全县一张蓝图绘到底,各自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让缙云真正变成上海人的后花园,深度开发乡村旅游,唱好“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观光游、体验游、採摘游”一本戏,把缙云的好山、好水、好人家推向全世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遍缙云,仍然继续。</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雨兼程,不见不散。</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