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5月31日,上午庆祝“六一”活动,下午不上课。睡了个午觉,略略收拾外出用品,开启了我俩“六一”的旅行。</h3> <h3>婆婆又给我们炒了许多菜,足够吃上四五天,我基本上只要煮饭。</h3> <h3>高速公路上看到的麻粟场梯田</h3> <h3>湖南境内的非著名景点已经被我们攻克了不少,这次往重庆进军。</h3><h3>第一站先到边城,七点多到达花垣服务区休息、吃饭。因隔目的地只有二十多公里了,老公喝了点小酒。我的眼睛不好,晚上看不太清东西,战战兢兢的把车开到露营地时,汗也出了一大把。时间还早,老公拖着我去看夜景了。</h3> <h3>吹着习习的凉风,站在拉拉渡口望向对面的湖南,各色的霓虹灯照射在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长廊上,映衬于水中,显得静谧而神秘。不时,一阵阵的摇滚呐喊声打破宁静而热闹起来。我俩沿河走了一圈,不时遇到来来往往的游人,爽朗的笑声也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愉悦。</h3> <h3>边城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h3><h3>湖南境内的边城镇原名茶峒,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的风景、人文、风俗描写得如世外桃源般美好,引来了国内外的无数游客。2005年,茶峒更名为边城镇。</h3><h3>6月1日,吃完早餐,我们坐上“拉拉渡”继续到湖南境内,沿清水河走走。碧绿的清水河里,有不少龙舟队在往返训练,锣鼓声、呐喊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每年端午节,贵州松桃的迓驾镇、重庆秀山的洪安镇与湖南花垣的边城镇,都要举办边区龙舟友谊赛。预祝我们湖南队取得优异的成绩吧!</h3> <h3>当地的绿豆粉,网友说好吃,我也来了一份,却不是我喜欢的味</h3> <h3>当地到处挂着布灯笼</h3> <h3>“拉拉渡”,沈从文笔下的爷爷带着孙女、和黄狗撑的渡船。</h3> <h3>翠翠的雕像</h3> <h3>湖南队</h3> <h3>一脚踏三省的桥</h3> <h3>中午十二点整到达龚滩,饭正好熟了,吃完中饭,进入景点,顺着阶梯,爬入古镇中。</h3><h3>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龚滩,是唯一在大江大河边上保存完整的土家古镇。油光可鉴的青板石路,别具一格的风火墙,古朴悠静的四合院,各具形态的吊脚楼,被专家称为“绝壁上的音符”,是国画大师吴冠中笔下的“唐街、宋城与爷爷奶奶的家”。</h3><h3>艳阳高照,爬上爬下,累得汗流浃背。站在乌江边抬头望着悬崖上熠熠生辉的明清建筑,真心为勤劳而勇敢的土家人赞叹!</h3> <h3>挂在悬崖上的吊脚楼</h3> <h3>到每户人家,几乎都要爬这种阶梯。</h3> <h3>吴冠中先生</h3> <h3>虽到处都是石板路和悬崖,家家户户却都种有绿植或花儿。</h3> <h3>大户人家</h3> <h3>乌江边</h3> <h3>从古镇出来经过两罾乡,这里是新发现不久的千年楠木之乡,时间还早,我们顺路去见识见识。</h3><h3>我对树木品种不了解,但也知道楠木长得慢,木质坚硬,十分贵重。</h3><h3>进入村口,七八株高大楠木参天而立,蔚为壮观。好些树竟然要几个人围着才能抱往,这得长多少年呀。在网上看到用楠木做两张太师椅和一个茶几都要大几十万元,我满眼看到的不再是楠木树了,而是满山的银子在飞啊。😄😄😄</h3> <h3>酉州古城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县城桃花源景区边,是一条全长1.3公里的民族风情街。所谓的古城,实际是在古城故址和319国道废弃的公路上新建起来的。</h3><h3>高大雄伟的城楼,飞檐翘角,青砖碧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气势恢宏。走在斑驳的石板街上,满街穿着古装的女孩在游玩,真以为自己已穿越了。</h3> <h3>晚上六点左右就到达了龙潭,七点多才找到扎营地。把所有炊具拿出来,真正开火搞起了我俩这么多年出行的第一顿饭。行车时饭早已熟了,我只做了一个肉火锅,下了点小菜,配上从家里带的菜,也蛮丰盛。洗漱完毕后还在镇上走了一圈,镇挺大的,街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车鸣声、叫卖声、音乐声喧闹震天,还好我们住的地方安静得只听到蛐蛐儿叫。</h3> <h3>龙潭古镇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1.4平方公里的明清建筑,是重庆市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镇。</h3><h3>龙潭古镇人杰地灵,赵世炎、王勃山、赵君陶、刘仁、王剑虹等仁人志士、革命先贤诞生于此。</h3><h3>石板老街、吊脚楼、风火墙几乎是每个少数民族古镇的特征,但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四合院,大大小小竟达到280多个,最出名的:王家大院、吴家院、赵家院、谢家院、陈家院、甘家院等,古朴幽静,颇具特色。</h3><h3>端午节还差几天,这里却有了特别浓的节日气氛。正在古街闲逛着,当地居民特别热情的告诉我们:九点半镇内举行“包粽子”比赛,十一点半赵家湾有捉鱼、抓鸭比赛,下午一点左右湄舒河有龙舟比赛。</h3><h3><br></h3> <h3>王勃山家</h3> <h3>通向妹妹(王剑虹)家的秘道</h3> <h3>王剑虹家</h3> <h3>缠着我给她拍照的当地小姑娘</h3> <h3>九点左右,我们直接走进一个院子,里面早已挤满了人,走廊、庭院排了三排椅子,每张靠背上系着包粽子的绳子,椅子下放着半盆大糯米,队员已按序号坐好(大部分队员是老婆婆),只等裁判下达命令了。九点半,裁判一声令下,粽叶在她们手下飞转:卷粽叶、放米、筷子插、手压米、盖粽叶、系绳子。这么多步骤在她们手下却不要1分钟。有个年轻的女人,速度犹为快,1分钟可包两到三个,旁边站满了为她拍摄、助威的人。一位热心的志愿者给我讲解比赛的评判:包得小、紧,个个大小差不多,美观,个数较多就能获奖。半个小时时间到,那个年轻的女人实至名归获得第一,我赶紧上前用一百元买下了她的成果(数了下,有77个),当地人特别热情地拿着粽子去煮了,要我俩继续去镇里逛逛,等两三个小时再来。</h3> <h3>一阵音乐声把我们吸引到了王家大院,里面正在举行“抖音”活动,当地的年轻姑娘、小伙子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也有不少游客加入其中。 <br></h3><h3></h3><h3></h3><h3>与当地人闲谈时,了解到所有的项目全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一年中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这四个节日,村里人特别重视,尤其是元宵节,全村的老百姓都汇聚古镇街里免费吃元宵,看老百姓自己的表演。</h3> <h3>游客</h3> <h3>游客</h3> <h3>本还想去看捉鱼、抓鸭的,听一个志愿者说是下午两点才开始,我们没时间了,就在古镇又转了一圈,吃了当地的小吃,等到一点多,拿到粽子(拿粽子时,冠军又做了13个送给我),打道回程。在路上听到湄舒河那边传来锣鼓声,又转道去看看。正好有两队准备比赛,我只拍了两张照,龙船就像箭一样眨眼就看不到了。路边有一些老百姓穿着民族服装,拿着锄头,围成一圈,边吆喝边跳舞,虽没听懂他们唱的什么,但从他们表情能看到收获的喜悦!</h3> <h3>八卦井又称八角井和奶娘井</h3> <h3>湄舒河</h3> <h3>我们早过了“六一”的年纪,出去走走并不真是为庆祝我俩的“六一”,也不是纪念逝去的年华,而是要常保持愉快的心境,有颗纯真的童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