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6月2日,蓝鲸号游轮满载着二百名快乐的老年人,行驶到了被誉为“神曲之乡”的丰都。</b><b>上午,大家上岸游览了这座集乐、儒、道、佛文化为一体的中华文化瑰宝“丰都鬼城”。</b></h1><h1><b>下午,“佰瑞福知青文化养老长江论坛”和文艺演出及抽奖活动在游轮多功能厅精彩上演。</b></h1> <h1><b>会议由上海知青研究会副会长刘铭君主持。“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刘铭君开口第一句话,就让大家倍感亲切。</b></h1> <h1><b>佰瑞福公司董事长高鹤先生首先做主题演讲。高董事长一声“叔叔阿姨”,更是把在座的老知青和老年人叫的眉开眼笑。</b></h1> <h1><b>“把为老服务作为终身事业来做”,高鹤先生介绍了自己以及佰瑞福公司在为老服务道路上的坚持和努力。他说,佰瑞福公司是“上海现代服务业养老服务专业委员会”发起创建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养老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佰瑞福公司将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且决心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b></h1> <h1><b>近几年来,佰瑞福公司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状况和需求,在为老服务领域创新思维,开发最适合老年群体的服务项目和产品。高鹤董事长着重介绍了佰瑞福公司文化养老的“海陆空”战略:即针对健康活力老年人的文艺、体育、学校和旅游四大工程。目前,佰瑞福旗下已有千余支文艺团队,连续两年主办了上海市老年服饰大赛。老年学校已开设十多个专业课程。佰瑞福还是上海市老体协副会长单位,每年主办多项重大老年体育赛事。旅游方面每年分别推出20条国内旅游线路和国际旅游线路,以及特别适合老年人的海外旅居项目等。</b></h1> <h1><b>三年前,佰瑞福公司在全国创办了第一个老年网络电台《新鲜早世界FM》,建立了海量信息的老年微信群。今年,佰瑞福公司与日本拥有50年养老院专业管理经验的著名企业合作,建立养老院专业管理公司,力争实现三年内管理100家养老院的目标。打造一个知青养老院也是佰瑞福的目标之一。</b></h1><h1><b>高鹤董事长说:知青是佰瑞福为老服务的重要对象。佰瑞福是上海知青研究会战略合作单位,近三年来已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为知青服务,始终是佰瑞福为老服务的重中之重。</b></h1> <h1><b>上海知青研究会会长阮显忠和高鹤董事长是这次游轮活动的总策划。阮显忠会长为这次论坛准备的发言题目是“关于知青养老的思考”。然而,出发前阮显忠会长突感身体不适没能参加游轮活动,他的主题演讲由上海知青研究会副会长刘铭君代为发言。</b></h1> <h1><b>阮显忠会长在“关于知青养老的思考”文章中说:我们知青普遍有着快乐,无邪的童年,终身难忘的青年,丰富多彩的中年,都期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知青养老有着与其他老年群体共性的问题,如健康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物质保障需求等。但是,由于知青群体有着与其他老年群体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也形成了知青养老的一些特殊性,如情感的共同性、第二故乡情结、再学习再奉献精神等。做好知青养老,需要依靠知青自身的努力,知青的互助,政府的保障和社会的支持。</b></h1> <h1><b>接着,知青代表和旅友代表发言。知青代表和旅友代表的发言,角度不同,生动精彩,给大家启发与借鉴</b></h1><h1><b>当年下乡黑龙江兵团50团的蔡传庆第一个发言。他说,今天天气很热,但比天气更热的是刚才高总的发言和阮会长报告中的内容,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b></h1> <h1><b>谈到一个退休老知青如何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蔡传庆的体会:一是要学习,要跟上我们的时代;二是要旅游,旅游不仅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异国风情,还可以在旅游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蔡传庆是一位医务工作者,他谈到自己在国际航班上紧急救治病人的故事,表现出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和高超的医疗技术,生动感人,赢得了台下一片赞扬声。</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蔡传庆与大家分享的第三点体会是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本人喜欢唱歌,担任单位老同志老职工合唱团团长已经十多年,七十多岁的他想请辞了,大家还不让他走。最后蔡传庆的体会是要保养好身体,有了好的身体,才会有晚年的幸福。</b></h1> <h1><b>多次参加佰瑞福国内外旅游的王健英分享的题目是“旅游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王健英着重介绍了参加佰瑞福新西兰旅居的体会。她说:在奥克兰,我们住在堪称五星级的海景别墅里,放眼望去,蓝天白云,碧海浩渺。下午,我们就在宽敞的阳台上喝下午茶,一边喝咖啡吃冰激凌点心,一边欣赏美轮美奂的异国风光。傍晚,我们又到仅走两分钟的海边散步。看着金色的夕阳缓缓落下,远处风帆点点……</b></h1> <h1><b>外出旅游也是惊喜连连。在皇后镇坐缆车登上鲍勃峰;在梯卡波望着远处库克山雪顶银光闪闪;坐游览船荡漾在迷人的米佛峡湾,看着两岸陡峭嶙峋的悬崖倾泻而下的瀑布;在罗托鲁瓦的霍比特村看到毛利人的一个个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矮窗小圆屋,赞叹电影《指环王》的外景选得如此妙不可言………</b></h1><h1><b>新西兰旅居的悠闲惬意,让与会者“身未动心已远”。</b></h1> <h1><b>施柏生是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水利二团的知青。退休后,唱歌、跳舞、打球、游泳,马不停蹄的旅游,活跃在知青文化养老的队伍中。说起当“知青主播”,施柏生说,去年七月份,她正在外地旅游,从战友那儿得知上海知青研究会和佰瑞福在《新鲜早世界》招募知青主播的消息,马上电话报了名。回到上海,又风尘仆仆、嗓音沙哑地赶到了主播考试现场。</b></h1> <h1><b>施柏生说,当知青主播,是圆自己的一个梦,因为学生时代自己喜欢朗诵,喜欢文学;当知青主播,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责任,因为在知青队伍中,在自己下乡的岁月里,在自己的周围,有太多的知青故事,使自己时常产生一种冲动,要把他们写下来、说出来。</b></h1> <h1><b>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原上海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葛乾簨的发言风趣、幽默,接地气。葛乾簨认为“退休生活的快乐来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快乐,不抱怨。退休后有钱、有闲,不用上班,也可以拿钱,多好的事啊;二是悠闲、有目标。“行万里路,觅千般景”,他每天坚持把旅游的照片和体会写成博客,至今已发了4000篇,访问量达到了100万。2016年微信出现以后,他把博客的内容发到微信上,称之为“在弄堂口,摆个小人书摊”,让没去旅游的人跟着他游山玩水看世界。</b></h1><h1><br></h1> <h1><b>在“行动要量力”的原则下,葛乾簨给自己制定了三个五年计划:即61岁—65岁、65岁—70岁、70岁—75岁不同的行动纲领。葛先生说:虽然我们的人生已进入黄昏,但夕阳也能放射出灿烂耀眼的光辉!</b></h1> <h1><b>上海老龄基金会的包鑫龙是知青中少数至今还“在岗”的干部,也是黑龙江逊克知青团队活动的组织者之一。</b><b>这次,包鑫龙与逊克的“黑兄黑妹”共50人参加游轮活动,要不是游轮报名前三天就爆满,他们逊克知青上游轮的队伍还要庞大!</b></h1> <h1><b style="font-size: 20px;">包鑫龙在发言中说:自己做老年工作,既看到了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老年人的现状正在得到逐步改善。眼下最重要、也是自己最想做的,就是要让更多的知青朋友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分享党和政府推出的老年优惠政策,让我们的知青朋友享有一个更好的晚年生活。</b></h1> <h1><b>包鑫龙说:虽然自己是第一次参加佰瑞福组织的知青活动,但佰瑞福公司和高鹤董事长为知青、为老年人服务的良好口碑早有所闻。知青养老需要更多的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的积极参与,相信佰瑞福与知青一定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b></h1> <h1><b>佰瑞福知青文化养老长江论坛第一个高潮结束后,原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国方的亮相掀起了论坛的第二个高潮——文艺演出和抽奖活动。</b></h1> <h1><b>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二百名知青和旅友有缘欢聚在《蓝鲸号》游轮上,共同观赏长江三峡的自然美景,葛洲坝的宏伟工程,共同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达了老知青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b></h1><h1><b>表演者:3号车原下乡黑龙江星火农场和原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5团等上海知青。</b></h1><h1><b>指挥 : 钟燕尧女士</b></h1> <h1><b>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b></h1><h1><b>何必为年龄发愁 </b></h1><h1><b>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b></h1><h1><b>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b></h1><h1><b>《春天的后面不是秋》是著名诗人郭小川的作品。原黑龙江兵团50团知青蔡传庆醇厚而略带沧桑的嗓音,把大家带入了诗的意境。</b></h1> <h1><b>刚和柔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1号车原下乡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金秀云和杨根娣的柔力球表演《柔》,似乎赋予了这小小银球以生命,飞舞自如,优美神奇。</b></h1> <h1><b>著名沪剧演员杨飞飞是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她的沪剧曲目受到了一代人的喜爱。3号车原下乡黑龙江星火农场的上海知青王素梅演唱了杨飞飞的著名唱段《梨花落》</b></h1> <h1><b>开奖啦!只听到主持人国方发出一个“停”,大屏幕上出现了10个三等奖获得者名单。好运气,旗开得胜!</b></h1> <h1><b>《心雨》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2号车原赴黑龙江逊克县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周梅女士、孙勤峰先生用一首男女声二重唱,唱出了思念是何等的不可触摸……</b></h1> <h1><b>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歌舞之乡。 1号车的陆建力当年下乡在西双版纳,在那里他耳闻目染,渐渐地喜欢上了那些奔放、动情的民歌。他上台献唱了一首《高原蓝》,台下掌声阵阵,连呼“再来一首、再来一首”。</b></h1> <h1><b>《洪湖水浪打浪》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经典歌曲,航行在长江上演唱这首歌更有一番韵味。4号车原下乡上海郊区农村的林建生等和原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2团的上海知青陆玉洁等表演小组唱《洪湖水浪打浪》,指挥:陆玉洁</b></h1> <h1><b>又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开二等奖!</b></h1><h1><b>大屏幕定格在5个获奖名单上</b></h1> <h1><b>《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小时候我们常常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今天,1号车原下乡西双版纳知青施柏生用颂说的方式让大家重温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诗《木兰辞》</b></h1> <h1><b>内蒙古大草原的民歌悠扬动听,《牧人》就是其中的一首。</b></h1><h1><b>4号车原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2团的上海知青王黎明女中音独唱《牧人》</b></h1> <h1><b>《母亲》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上海女婿——2号车原赴黑龙江逊克县插队落户的哈尔滨知青刘砚实一展歌喉:男高音独唱《母亲》</b></h1> <h1><b>五大洲四大洋,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每当我说,我是中国人!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自豪!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b></h1><h1><b>表演者:3号车原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5团的王渭清、钟燕尧等诸位女士。</b></h1> <h1><b>开一等奖啦!大家聚焦大屏幕,希望自己能中大奖、赢好运!</b></h1> <h1><b>知青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与伟大祖国共同成长的一代。知青与祖国心心相印,情深似海。</b></h1><h1><b>全场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b></h1><h1><b>2号车赴黑龙江逊克县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周春银、周梅、梁美琪女士、曹钊俊、刘砚实先生和原下乡上海郊区农场的林建生等领唱,指挥:陆玉洁女士。</b></h1> <h1><b>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b></h1><h1><b>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b></h1><h1><b>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b></h1><h1><b>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b></h1><h1><b>我最亲爱的祖国</b></h1><h1><b>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b></h1> <h1><b>歌声响彻游轮大厅,飘扬在长江上。这是一个美好的下午,一个在知青文化养老生活中、在佰瑞福为老服务事业中,留下浓彩重抹的一个篇章。</b></h1> <h1><b>文字:殷济蓉、方韧</b></h1><h1><b>照片:孙耀方、刘文龙等旅友提供</b></h1><h1><b>制作:袁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