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顧炳鑫</h3> <h3>1951年上海美协连联书店设计委员会合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編者按</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8年10月,北京朋友发给我一份我父亲顾炳鑫在1951年3月16日撰写的《插图教学的特点与措施》的文稿,根据这份文稿查阅了父亲留下的一些相关的资料,那时正是父亲在上海美协连联书店设计委员会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并担任“连环画研究班”辅导老师的时期,估计这篇文稿是为了辅导插图工作室所写的,这篇文稿至今已有六十八年了。2002年我在编辑《顾炳鑫文集》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这篇文稿,所以这篇文稿是现在发现父亲最早的一篇文稿,文章中所提到的内容都是父亲以前曾经与我谈到过的关于插图创作的相关内容,現在看起来還非常熟悉与亲切。</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己亥初夏<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顾子易</span></h3> <h3>195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研究班”合影</h3> <h1><br></h1><h1>着重於创作的培养</h1><h3><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插图创作课在插图工作室的专业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它是工作室专业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它是工作室专业课中的一门主课。这是因为插图工作室的性质和特点与版画系其它几个工作室有着明显不同的缘故,其它几个工作室均为教种工作室,教种专业技法的学习自然占有突出的位置。</h1> <h3>1956年《藥》(1)套色版畫插圖</h3> <h1>插图工作室是一个以培训艺术创作能力为主要宗旨的工作室,而且插图是一种可以用各种绘画手段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品种。因此,插图工作室不可能把某种单一的画种技法训练作为教学中心,而只能把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目的展开全面的训练。</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6年《藥》(2)套色版畫插圖</h3> <h1>插图创作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艺术构思能力,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完成艺术作品的能力等。通过创作教学,使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文学(插图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一般过程和一般方法,探索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积累艺术经验。</h1> <h3>1958年《阿Q正傳》(1)套色版畫插圖</h3> <h1>因此,插图创作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将平时所学的各种美术专业知识转化为智能的过程。同时,创作教学的成果,也是对工作室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艺术才能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所以,创作能力的培养,应是插图工作室的主要特色之一。</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8年《阿Q正傳》(2)套色版畫插圖</h3> <h1>插图创作课的教学方法</h1><h3><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插图创作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创作实践。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文学插图的艺术性和艺术功能,这是从文学插图创作时应首先搞清的问题。</h1> <h3>1961年《駱駝祥子》插圖(1)中國彩墨畫</h3> <h1>一方面让学生懂得,文学插图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具有造型艺术的一切共性,在文学插图创作中应充分发挥造型艺术语言的特长,力求创作出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高层次的插图艺术作品。</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駱駝祥子》插圖(2)中國彩墨畫</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駱駝祥子》插圖(3)中國彩墨畫</h3> <h1>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懂得文学插图是一种从属于文学的造型艺术,因此,对文学的从属性是它的基本特性。虽然它是文学和绘画两者相结合的产物,但文学都是孕育文学插图艺术生命的母体,又是使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寓所和土壤。</h1> <h3>1964年魯迅小說《辮子》版畫插圖</h3> <h1>没有文学,不但不可能有文学插图这种艺术形式的诞生。而且离开它,文学插图也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以,对待文学的从属,是文学插图艺术的天性。文学插图对文学的从属,不仅表现在其艺术生命对文学的依附,还表现在其艺术内容和艺术目的对文学的相随。</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4年魯迅小說《故鄉》版畫插圖</h3> <h1>文学插图的艺术内容是被文学内容所规定的,是不能脱离文学去任意表现同文学内容毫不相干的内容,这是文学插图同其它造型艺术的一个显着区别。虽然其它有些造型艺术也常取材于文学,但它们的艺术目的并不是为文学服务,而只不过是借用文学来为自己服务。</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4年魯迅小說《白光》版畫插圖</h3> <h1>文学插图则恰恰相反,为文学服务是它的全部艺术目的,这是文学插图与那些取材于文学的造型艺术的根本区别。要让学生懂得对文学的从属性,不但不是文学插图艺术发展的障碍,相反正是它得以发展的前提,它正是由于在这个前提下,巧妙的发挥了视觉艺术培养的特长,而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使自己成为其它艺术不能取代的具有独特形态和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4年魯迅小說《明天》版畫插圖</h3> <h1>要让学生了解文学插图的艺术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它对文学书籍的艺术装饰功能,一是它对文学形象的艺术再现功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学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h1> <h3>魯迅先生相片</h3> <h1>由此可见,文学插图的上述第一种功能,是为了加强文学书籍的吸引力,以“增加读者兴趣的”。第二种功能则是为了“补文学之所不及”,以帮助文学作品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和宣传力的。</h1> <h3>1957年《魯迅先生的故事》素描插圖</h3> <h1>要让学生懂得文学插图的这两种功能的发挥运用,虽然对具体文学作品来说,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甚至也可以只运用单一的功能,但是对待文学插图的整体艺术使命来说,这两种功能都是缺一不可的。正是由于文学插图同时具有这样两种功能,所以它才受到文学家和文学读者的欢迎。</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六十年的變遷》(1)中國彩墨畫插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六十年的變遷》(1)中國彩墨畫插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六十年的變遷》(2)中國彩墨畫插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创作实践课的全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作准备阶段,艺术构思阶段和完成作品阶段。</h3><h1>创作准备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完成三件事,选择文学作品,研究文学原著和熟悉书中的生活。</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六十年的變遷》(3)中國彩墨畫插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六十年的變遷》(4)中國彩墨畫插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7年翻譯出版《战争与和平》插图(1)施玛里诺夫</h3> <h1>因此,只有使画家动情的文学作品,才能调动起画家的创作激情,并将这激情注入作品之中。而文艺作品的感人力量,除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外,恰恰正是作者那融于作品内容和技巧中的感情。苏联著名插图家施玛里诺夫所以能画出《战争与和平》那样成功的插图作品,除其它因素外,他对这部文学名著的酷爱和想为它插图的强烈激情,是一个重要的原因。</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7年翻譯出版《战争与和平》插图(2)施玛里诺夫</h3> <h1>他十多岁时就开始读这部书,边读边画了几幅他称为“儿童画”式的素描,此后据说他就把这部文学巨著作为自己最珍爱的案头书,不止一次地想为它画插图,只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少信心而没有动手,直到他三十七岁时,才着手这套插图的创作,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和智慧,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稀世的插图杰作。</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7年翻譯出版《战争与和平》插图(3)施玛里诺夫</h3> <h1>由此可见,只有使画家酷爱的文学作品,才能激发起画家强烈的创作欲望,并在这欲望推动下去成功地进行创作。</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57年翻譯出版《战争与和平》插图(4)施玛里诺夫</h3> <h1>研究文学原著</h1><h3><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要敦促学生对选定的文学作品认真的阅读和研究,要让学生懂得,文学插图是用绘画语言再现文学形象的一种艺术。忠于文学,是插图创作应遵守的原则。插图画家只有十分透彻地了解文学原著,才有创作的自由。</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72年《邊城》白描畫插圖</h3> <h1>应要求学生对选定文学作品,至少通读两边。初次通读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创作激情,所以应要求学生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下心来,力求完全进入书的世界中去,与书中人物呼吸与共,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创作激情调动起来。</h1> <h3>1973年魯迅小說《藥》套色版畫插圖</h3> <h1>由于初次通读,通常是在感情异常激动中完成的,不可能从艺术创作角度对文学作品作冷静分析,因此仅凭初读的印象和感受动手创作是不行的,还需对文学原著作再次通读,以对初读的吞咽的东西再反刍一次,作细细的咀嚼、品味和消化,力求对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较深入的分析、理解和感受,然后才有可能进入艺术构思过程。</h1> <h3>上世紀七十年代《大牆下的玉蘭花》黑白畫插圖</h3> <h1>即使在构思过程中,也仍要不断研究原著。虽然不一定要再通读,但常需要择章择段地反复阅读,这时应要求学生作阅读摘录和札记,务求对每个重要的文字不畅,文字情节和细节,都搞得清清楚楚。</h1><h1>对学生选定的本子,教师也要尽可能认真的阅读和研究,这样才能获得指导创作的发言权。</h1> <h3>上世紀七十年代《朱總司令的故事》黑白畫插圖</h3> <h1>熟悉书中的生活</h1><h3><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有学生完成了阅读和研究文学原著之后,就应要求学生研究和熟悉书中的生活,要让学生懂得,文学插图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也要在研究和熟悉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虽然文学可以为插图形象的创造。</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上世紀七十年代《永遠的春天》黑白畫插圖</h3> <h1>但是,插图画家如果对文学描写的那些生活形象不熟悉,要想画出能经得住推敲的,有生命力的插图作品,仍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插图是视觉的艺术,不研究生活原型,不掌握可视的形象资料,要将抽象的语言艺术形象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艺术形象,是很困难的。</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84年《舒同乘車》白描畫插圖</h3> <h1>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本子的时候就要提醒学生,尽可能选画自己对书中的生活较为熟悉或易于熟悉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辅导计划中,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选择熟悉的主题和插图情节。</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一年三月十六日 於上海</p> <h1><br></h1><h1>後記</h1><h3><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家父的插圖創作始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小說版畫插圖,之後與連環畫創作是在同時期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參加美術教學之後結束。父親的插圖都是在下班回家之後或者是週末星期日在家裡用業餘時間創作的,父親的插圖創作形式也是根據小說故事內容而選擇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來進行創作的,所以我從小就有幸看著父親創作了許多插圖作品,「美篇」選擇的一些插圖作品大部分都是我看著父親創作的。非常感謝朋友們的熱情關注與點讚評論及分享轉發!</h3> <p>記得上小學的時候,一次看著父親創作插圖,父親說小說描寫的這個人物是個大麻子,就在這個國民黨軍官的臉上畫上了一些麻點。父親把手裡的畫稿遞給我說:“拿去照著樣子畫一張!”我膽怯的沒敢接手拿。有時父親會讓我給他做模特兒,幾分鐘就完成了速寫,然後繼續看著父親創作插圖。</p><p>1964年,父親正在進行中國古代版畫的研究,父親創作魯迅小說插圖《白光》《辮子》《故鄉》《黎明》四幅插圖就結合了明清時期版畫的藝術風格運用了黑白版畫的手法,父親先在木板上用鉛筆起稿在用毛筆構線,反覆照著鏡子裡的畫面看,因為版畫是從木板上印下來的作品,所以是反著畫了在用刀刻,印刷後揭開的紙面才是正面畫稿。這套插圖父親印了十幾套贈送給他的朋友們,在家裡的鏡框裡也放了一套,聽父親說這套插圖是用在外文版(英文)的魯迅小說插圖,所以需要有中國傳統繪畫結合古代版畫插圖的藝術風格。這四幅插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隨著年齡增長越看越有味道,至今看來還是回味無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