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女儿正步入青春期,由于做母亲的我不能很好了解孩子的心理,对孩子急于求成,一味追求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完美,造成孩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逆反,开始听不进我的频繁说教,我更加气急败坏,完全不理会女儿很委屈的申辩,造成母女关系极为紧张,我一再表扬朋友的女儿学习好、英语好、作文佳,女儿的眉头越来越紧锁着,情绪沮丧而低落,严重的就会产生抑郁,抑郁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一切事物,一旦戴上这副黑色的滤光镜,就再也不能在光线下观察任何事物,消极、抑郁,情绪低落,如此反复下去,形成一个持久而日益严重的抑郁恶性循环,看着女儿一天天消沉下去,眼睛逐渐失去了光泽,我开始查找自己的不足,我也陷入迷茫之中......</h3><h3>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有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这就是竞争,弱肉强食,这就是生存,要生存就永远比你的对手跑得快,我一直认为做为母亲自己做的没有错。</h3><h3>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书《你不必完美》,抱着那本书足足啃了一周,这本书像刀子一样刺痛了我,从内心不断反省自己,其实不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而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懂得学习与成长,做为母亲应该用成熟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一切不尽人意的人和事,如果需要,就以有效的方式去推进它的改善,而不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我从书中悟出一些道理,开始思考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最合理。</h3><h3> 做为母亲我们的传统观念总是不自觉引诱孩子追求十全十美,言行举止、吃喝穿戴都要求完美,正像大象、小兔、长颈鹿不能相互比较一样,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无人能始终不出错,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的不完整,滚动得非常慢,从而领略到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因滚动的太快,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当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无法体会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直追求而得不到的东西的喜悦。</h3><h3>我和女儿长谈了一次:喜欢你自己就好,因为你是你今生的唯一,善待自己,你将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爱自己,为使自己能更好地给予他人。孩子需要鼓励,大人也需要鼓励,鼓励就是通过特定的奖赏对人对已的再理解和再认同。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行了。”“有一个人去应征,随手将走廊上的纸片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行了。”“住在田里的青蛙:你这里太危险了,搬来和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里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他已经被车子轧死,暴尸路边。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行了”虽然都是一些小故事,却让我们母女在轻松中交流了简单的道理,原来道理说白了就这么简单,去认识和去做才最为重要,女儿也让我懂得即使父母再爱她们,也不可能替她们走人生道路,替她们摔跤和爬起,替她们欢笑和流泪......父母只能用他们的爱,牵她们的手,扶她们一程,然后松开手,默默地祝福她们......</h3><h3>通过读《你不必完美》让我经常提醒自己:人在青春期最喜欢新奇事物,尤其是父母看不惯的,如果你不想惹孩子反感,就不要轻易贬低孩子热衷的新奇事物,就是需要制止的事情,她应该先了解它,真正取得发言权再说,不要随口批评,应该有等待的耐心,这次不行就下次,此时不听就以后再说讲,只要你的要求真有道理,孩子是会逐渐认识到你的正确之处的,因为孩子也在学习和成长,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即使孩子屡教不改,也不妨允许它的暂时存在,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就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真正重要的问题,任何事物不应事到临头再向孩子提要求,你希望她如何,就应提前教她,你不希望她如何,也该提前把道理告诉她,不要等问题出现后,孩子已经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地,再跟孩子“针尖对麦芒”地交锋,这样只能让孩子抱怨你甚至离开你。有预见性的家长应该把一切不好的事都制止在发生前。</h3><h3>女儿的领悟力极好,我们的沟通也越来越多,那些无意义的抱怨越来越少,她学会了用有所顾忌的态度与父母平等交谈,大大减少了发生争执的机会,谈话变得有效而愉快,再后来,她令人欣慰的表现越来越多,如今读研的她,仍然和我们保持着朋友式的交流习惯,一旦孩子与父母形成了朋友式的深层次交流,双方都会意识到,这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