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举办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场主题活动

翅膀的痕迹

<h3>  为了迎接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营造全县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6月9日,我县在晋阳广场举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暨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场展示活动。宣传部副部长李传韬、文旅体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观看演出。</h3> <h3>  宣传部副部长李传韬为活动致辞: 我县文化底蕴深厚,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太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各部门要动员全民参与,尤其是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带头深入社会实际,广泛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非遗的挖掘和申报工作,使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h3> <h3>&nbsp; 非遗专场文艺演出在一片热闹激昂的十翻锣鼓声中拉开帷幕,省级非遗节目《花梆舞》、曲子戏《送子观音》、《罗汉除柳》,市级非遗节目《太湖大鼓》,传统民俗节目《道情》、《莲湘舞》等陆续登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h3> <h3>  太湖大鼓,是市级非遗名录项目,是用当地方言说唱的表演形式。太湖大鼓《群花盛开新时代》。</h3> <h3>  省级非遗名录项目《花梆舞》,它以其热情奔放、高亢激昂的旋律和粗犷有力的肢体语言再现了山区人民战胜自然、保护劳动果实的生动画卷。</h3> <h3>  我县稀有剧种、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我县山区的一个古老剧种,源远流长。源于弋阳腔,由明代移民带入,融入了当地山歌小调,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深得当地的群众喜爱,并形成争相传唱曲子戏的境况。“曲子戏 ”——《长坂救主》。</h3> <h3>  《罗汉除柳》自古是太湖境内最活跃、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之一。该舞既弘扬了正能量,又培树新形象。1957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高度好评。2017年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项目。</h3> <h3>  道情,又名“渔鼓”,俗称“道仙筒”,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徒吟诵道教故事等说唱题材为主。于清代中叶(大约公元1777年)传入太湖境内,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太湖道情主要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精神风貌,追求平安、详和的愿望,折射出太湖人民对文化生活的精神追求,多次参加省市曲艺节获得银奖。太湖道情《姑砌山门嫂砌塔》。</h3> <h3>  参加演出的还有黄梅戏《鹊桥》、《孟姜女》、京剧《绣红旗》、舞蹈《采茶小妹》、大鼓书《扫黑除恶朗乾坤》、《陈式太极拳》、《打起莲湘唱新歌》等精彩节目。</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现场还设置了太湖县非遗产品及非遗图片展,包含有太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区域分布、省、市级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简介等几个板块,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生如现场为大家讲解介绍。 </h3> <h3>  安庆四中70多名“非遗”研学师生参加活动。</h3> <h3>  此次展演由太湖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太湖县文化馆、太湖县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太湖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安徽省群众文化辅导员大队太湖县分队协办,得到了TATA木门太湖旗舰店、赛华整装太湖旗舰店的大力支持。</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