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西安市蓝田县东南部的秦岭北麓,这里山峦起伏,满目苍翠。辋峪河水在山谷中不分昼夜地哗哗流淌着,河岸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向着秦岭深处一路延伸而去,经辋川过白家坪,然后再穿越南北两沟,过了化坪之后就是草坪乡黄沙沟什字村。</h3> <h3> 黄沙沟其实名不符实,这里并非是满沟黄沙,而是一个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小山村,这里民风淳朴,空气清新,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山涧水流潺潺,鸟语花香,好一处人间美景胜地。 本篇的主人公张小侠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并且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h3> <h3> 半个人世纪前的六十年代,黄沙沟村(那时叫生产队)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贫穷落后,再加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们只有饥饿和贫穷。张小侠是家里的老大,每天除了上下学,带好弟弟妹妹外,还要帮父母干很多家务活。常常是割回一大筐猪草,又得去捡拾柴火生火做饭;刚洗完衣服又得一路小跑地赶着去上学,经常因为迟到而被老师罚站,每天像个小陀螺似的转个不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小小的肩膀就过早地帮父母抗起了生活的重担。</h3> <h3> 也许是在苦中寻找乐趣,但更多的是受母亲喜欢唱秦腔的影响,小小的张小侠在平时拾柴打猪草丶洗衣做饭时就喜欢哼唱几句秦腔。她很有艺术天赋,一些秦腔唱段跟听上两三遍她就能唱得有模有样。老天爷也很眷顾她,虽然说让她出生在了贫穷的大山里,但是却给了她一付银铃般的好嗓子,再加上她的聪颖好学,像什么《三对面》丶《游龟山》丶《三滴血》丶《花亭相会》等许多传统经曲唱段,她演唱起来虽然还有些稚气,但是却也有了一定的韵味。</h3> <h3> 北宋词人苏东坡在《咏幽兰》一诗中说: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h3><h3>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h3><h3>张小侠犹如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中的一株兰花,纵使无人欣赏也会独自芳菲。在青少年时代,她把自己平时所仅有的一点空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勤学苦练秦腔演唱中去了。</h3> <h3> 人常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长大参加工作后的张小侠依然没有放弃她的这一人生最大爱好。闲暇之余,她四处拜师学艺,博采众长,为她以后在秦腔表演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嗓音清亮甜润,唱腔委婉缠绵,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大方,尤其是善于揣摩和研究剧中人物性格,她塑造的人物各具特色,绝不千篇一律,特别是在学习和传承肖派唱腔上为广大秦腔戏迷熟知和喜爱。</h3><h3> </h3> <h3> 近年来,她曾多次参加了省、市,区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各种秦腔大赛,均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先后获得由华商报社举办的"我和大师一起唱秦腔"优秀学员称号",2014,2015年雁塔区第三,第四届群众才艺大赛(戏曲类)优秀奖和一等奖,2012西安戏剧"石榴花"奖电视大赛业余组银花奖,"轩辕杯"陕西省第六届戏曲红梅大赛(非专业组)演唱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秦腔名家名票组团战优秀表演奖"。</h3> <h3> 2016年,由于她的不俗表现,被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大秦腔》栏目组正式聘为节目特邀主持人。三年多时间来,她在该栏目中以落落大方的形象,地地道道的陕西方言和娓娓道来的主持方式,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和赞誉,在秦腔爱好者当中很有影响力。</h3> <h3> 张小侠这只从大山里飞出来的百灵鸟,虽然说是一位业余戏迷,但是现在她还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抓住一切机会向专业老师们虚心求教,从某一个字的吐字发音,到一个拖腔的轻重缓急,她都轻易不会放过,反复地修正和完善。</h3><h3> </h3> <h3> 艺术之路永无止境,衷心地祝愿张小侠这位秦腔草根名星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路越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