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6月8日受印江朋友廖叶林的邀请,田野沐歌徒步队19人自驾100多公里前往其老家印江县罗场乡岭峰村三花山组露营。</h3><h3> 天气预报有大雨,我们风雨无阻从铜仁冒雨前行,不知是我们的坚持,还是三花山的热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老天眷顾晚上露营没有下雨!</h3> <h3> 岭峰村座落在幽静的大山中,共有三花山、岭山7个村民组,166户,557人,耕地面积541亩。毗邻著名的旅游圣地梵净山,山峦叠嶂,有各种各样珍稀动物和植物,群众生态意识强,百年古树长满村寨之中,枝叶繁茂,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清澈见底,蜿蜒曲折的小溪水穿行全寨,行走其间,心旷神怡。各种珍稀中药材随处可见可采。农民主要以汉族、苗族、土家族聚居,全村以廖姓居多,也是明朝成化年间从江西迁入此地的,人杰地灵,廖家出了很多名人。该村群众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是户外的好地方!</h3><h3> 岭峰村与罗场村、靛厂村、坪窝村相邻。</h3> <h3>花山书院</h3><h3>位于印江县罗场乡峰村凤凰阁。清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廖文藻在家乡创“三花山书屋”,是为廖氏私整馆。清成丰六年(1856)。学世彦回乡在“凤凰阁”内创办“花山书院”,又名“凤凰阁书”。廖氏后裔都在书院拜师读书。民国时期改为“保立小学”,1959年后为“岭峰村民办初级小学”,“村小”一直办至八十年代初,遗址于2000年后被废弃,一共160年历史。</h3><h3><br></h3> <h3>1.廖世彦(1808-1862),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已科举人,官至修职郎。著有ニ十余部《世彦文集》。清成丰六年(1856),廖世彦回家乡岭峰村创办“花山书院”。</h3><h3>2.廖翠若(1851-1911)清光绪八年(1882)王午科举人,官至湖州知府。为官清廉,政声颇著。在湖州任知府时,当地百姓送他一架红磨子(石质为红色),意为红心磨照,久磨不变,廖氏子孙作为传家宝。</h3> <h3>3.廖云鹏(1834--1899)名袭仪,字凌實。少有大志,倜傥不群,性达开朗,习文吟韵,触景即吟,口占立就,妙趣横生。清光绪二年(1876),参与楚净山清剿太平军刘盛残部有功,受云贵总督镜英奏保,亲笔颁题“戎马书生”金區,并令其在“护国寺”修建“都司衝门”营汛,常年守护。著有格律诗一至四卷共二百二十六首,集成《花山投戈集》。</h3><h3>4.廖云鹤(1837-1908)字袭模,字凌垣,清光绪初年拔贡。自幼就读于故里凤凰阁“花山书院”,15岁起拜文举柳宗芳、武举吕嘉会为师,18岁任团练师爷、团首等职。光绪二年(1876)云贵总督岑毓英来梵净山清剿太平军刘盛残部,同时接见廖氏弟兄三人,录用为随军师爷,后开任为军需把总。光绪十六年告别军旅回故里,著有三花山八景诗二集。</h3> <h3>5.廖稚岩(1906-1950?)字兴序,从十二岁起随父外出读书,1922年考入广州理工学校。1926年5月,黄埔南京分校毕业,分配在贵州省保安处任副处长。1933年至1937年先后任省溪、玉屏、榕江、松桃县县长。1938年起任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国民党四十ー军二师师长、少将副军长、贵州省第四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在镇守毕节期间,遍访当地名士文人,请曾与祖父廖云鹏过往甚密的清末贡生周培艺入署中任顾问,搜集整理祖父诗文近四百篇(首)编成五卷,校阅后附载入《廖氏族谱》。</h3> <h3>线路:铜仁~杭瑞高速梵净山西站(德旺)~印江县缠溪镇湄坨村(苗王坡)~罗场乡靛厂村~岭峰村三花山。</h3><h3>距离:铜仁130km左右,湄坨村15km左右,罗场乡15km左右,缠溪镇15km左右。</h3><h3><br></h3> <h3>采购:付晓维,余明举。</h3><h3>厨师;赵鑫,付晓维等。</h3><h3>帮厨:全体女队友。</h3><h3>摄影:李华全,刘军,田如英。</h3><h3>文字资料:廖靖熙,廖叶林。</h3> <h3>特别鸣谢;三花山组的所有群众的热情好客和提供露营的所有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