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部以西青甘行</h3> <h3>大西北,一个被很多游人忽略的地方。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繁华与喧嚣、清新与柔媚,有的只是苍凉与雄壮、原始与粗犷。我和同学跟团作青海甘肃游,一路随行的是草原辽阔、戈壁无边、大漠茫茫、雪山连绵。尽管路远人稀 ,尽管人疲马乏,但絲毫不减游兴。因为这里有厚重的西凉文化,悠久的长城峰遂,精美的石窟艺术、神奇的环沙抱月和罕见的翡翠盐湖。这里有胸怀信仰的人们,这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h3> <h3>图为我们大西北旅行走的青甘大环线,全程四千多公里,起于兰州,终于兰州。这是一条青甘行中关注度较高的旅行线路,跨越青海高原、西北大漠,有湖泊,戈壁,古城,神泉,飞天,壁画,还有最美妙的丹霞地貌,最绚丽的视觉盛宴。幼时耳熟能详,遥不可及的名称和地区,被一一涉足与观赏。我们与草原相伴,与雪山相望,与戈壁相随,与荒凉相容,辛苦换来了感官的享受,我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h3> <h3>一条大河,一座雕塑,一座铁桥,一碗面,组成一个鲜活的让人念念不忘的城市。到达兰州,必须先去看看穿兰州城而过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气场异常强大,河水完全不同于钱塘江的清澈、温婉、娴静,而是浑浊、奔腾、呼啸。站在中山桥上,吹吹黄河的习习凉风,看看桥下的河水滔滔,感受河水冲击大桥的震动,真是一种悠闲自得的享受。</h3><h3>中山桥有黄河第一桥之称,是一座有着很深文化底蕴的铁桥。不是国人所建,横跨在黄河两岸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以前是通车的,现为了保护这座建筑,已改为人行桥了。中山桥是兰州地标式建筑,是游人必到打卡之处。</h3> <h3>兰州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包容性城市,不同宗教信仰者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清真寺、白云道观、城隍庙各自安居一隅,庇佑着自己的虔诚信徒,坚守着自己的教义信仰。</h3> <h3>因"白塔层峦"而被列为兰州八景之一的白塔山公园位于黄河北岸,中山桥北侧。白塔山山势起伏,树高林密,环抱金城,是一览兰州城和中山铁桥的好去处。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河上有城,城外有山,山顶有塔。塔如白雪城如珠,桥似彩虹河如缎,桥城河塔交相辉映,和谐共生。晚上中山铁桥和白塔山亮灯后,灯火璀璨,美不胜收。</h3> <h3>黄河母亲雕塑是全国众多表现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雕塑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h3><h3>水车园是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园内有双轮水车、围堰、水磨房等。</h3> <h3>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区黄河沿岸的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摆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制作。因为制作简单,成夲低廉,使用方便,加上黄河上游大部分地区为牧区,羊皮来源广泛,羊皮筏子便成了黄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渡河工具。左图为羊皮筏子,右图为晾晒中的羊皮。</h3> <h3>日月山垭口海拔3520米,属青藏高原的祁连山脉。它是青海农、牧区的天然分界线,亦是唐朝与吐蕃的重要分界线,是地理位置上的重要节点。因这里是青海湖环湖游的第一站,是兰州去青海湖的必经之路,所以空旷高峻的山口现已变成游客与牦牛、骆驼的合影基地。</h3> <h3>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西嫁吐蕃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宝镜下滑坠地,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将此山更名为日月山。现山头建有日亭、月亭,文成公主塑像和文成公主庙等。随风飘舞的经幡陪伴着文成公主,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和蕃公主永久的怀念,表达着对公主的隐忍和牺牲的最大的尊重。</h3> <h3>我在拍景,不知不觉也成为了旁人眼里的风景。摄影的人总是特别喜欢捕捉他人拍摄的画面,那种专注极为自然。</h3> <h3>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山峰何其多,行路与翻山如影随行。这是分别翻过的景阳岭垭口3767米,橡皮山垭口3817米。</h3> <h3>龙羊黄河大峡谷,是黄河流域最险峻、最壮观、最古老的大峡谷。全长33公里。谷内沟壑纵横,奇峰险石,陡壁万仞,巍然天门,具有"奇、幽、深、异、险、密"的景观特点。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h3><h3>龙羊大峡谷栈道观览区位于黄河大峡谷上方,栈道与谷底最大落差高达300米左右,这是一处居高临下欣赏黄河天峡的绝佳场所。</h3> <h3>站在山头远眺,那绿幽幽的黄河水,静静地流淌在龙羊峡谷中,如同一条溪流穿过峡谷,蜿蜒前行。两岸悬崖绝壁随着地貌的不同呈现出不同颜色,像亿万卷图书,层层叠叠堆放在一起,随着大峡谷的迂回盘曲,挟着翠玉般的黄河水在大地上崎岖飘舞。</h3> <h3>龙羊湖是青藏高原上永不封冻的湖泊。湖面碧波荡漾,清澈透亮,雄浑壮美,黄河水在这里是碧清的。淡看清清的黄河水,自有一股天然的灵气,是悠然,是温婉,是万千尘嚣遗落的一片静,是自然浮云相契的一声笑。湖水在柔和阳光下泛着令人心动的波光,轻盈的,细长的,这是大自然赋予黄河的绝色美景。</h3> <h3>龙羊湖水电站是一座水电丰碑,一个时代符号,一段光荣岁月,一种国家骄傲。它于1976年开始建造,历时13载,1989年完工。它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建在龙羊峡入口处,由拦河大埧、防水建筑和电站厂房三部分组成。奔腾的黄河水在此望而却步,分而行之。大容量的水成就了高峡出平湖,小容量的水进入龙羊峡谷,成为一条玉带翡翠,多年来不离不弃,镶嵌在谷底,静静守候着岁月的流淌。</h3> <h3>在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虔诚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幸福安康。</h3> <h3>青海湖,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这是一个物质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富有神奇色彩,深受世界关注的巨大宝湖。青海湖泊地域面积辽阔,环湖一圈约360公里,湖水浩瀚无垠又蔚蓝空灵,湖的周围被群山环抱,而贴近湖畔则是苍茫的草原,景色壮观优美。其实有山、有水、有草原并不稀罕,稀罕的是在这儿它们浑然一体、和谐共生地相守相望,相依相伴,山景水景左拥右抱,草坡牛羊铺陈其间。啊,大美青海湖。</h3> <h3>高原的湖泊与江南的不同,江南的湖泊美在灵秀,不泛舟其间则不能很好的品味。而高原的湖泊必须离得很远,最好是站在高山上才能感受到它的气魄。水天一色的青海湖,似一弘琉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这颗镶嵌在内陆的海洋之心,像一幅画,无需渲染,无须笔墨,用她的波光粼粼向我们展示着宝石般的璀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你会发现湖水的颜色是变化的; 而由于湖床的深浅渐进,湖水的颜色也会随之深浅渐变。</h3> <h3>湖水从我们脚下一直延绵到无尽的远方。凛冽的大风和高海拔空气让脚步异常沉重,但我们兴奋与无畏。海拔越高,离心越近,因为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青海湖的魅力,只有来到这里才体会大自然的美妙。青海湖湛蓝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颗圆润翠绿的翡翠,就这样静静地绽放着属于它的美,不娇不媚,不温不火,以内外兼修的美让人流连往返,铭刻在心。</h3> <h3>碧水共长天一色,海鸥伴鱼同起舞,牦牛喜待坐骑者,孤马傲视游客狂。碧波万倾的青海湖用她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游人与动物,维系着生态与平衡。湖畔的牛羊被打扮得亮丽俊俏,毕竟它们是要接客拍照的。</h3> <h3>我终于来到这里! 湖水轻轻的拍打着岸边,温文尔雅,不紧不慢,像一个宠辱不惊的女子,用她的方式迎接着我的到来。微风吹来,似乎在跟你诉说: 你终于来了。站在湖畔,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让你流连往返的美景: 上有蓝天白云,中有鱼雷实验基地,远有群山峻岭,脚下是茂盛花草,中间就是那烟波浩渺,清澈深邃的蓝色之海。尽管周围游客众多,但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只有我和青海湖,整个人都沉浸在这大自然的亲睐中。</h3> <h3>青海湖最让人期待也最不让人失望的地方是一路一景,一水一情。微风带着潇洒,细雨带着温柔,太阳牵着云彩。牦牛悠闲地散步,群羊散漫地觅食,草儿铺满了大地,群山拥抱着草原。而青海湖就那么静静的,静静的,打着浪花,戏着海鸟,挽着山脉和草原,迎接一拨又一拨造访的游人。</h3> <h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羊群牛群也成为了我们这一路上的风景。这里没有红绿灯,这些牛羊群也就成了红绿灯,车子看到它们来了,必须要停下让它们先过去再继续前行。这种约定俗成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切尊重,饱含着对生命的人性关怀。</h3> <h3> 茶卡盐湖毗邻青海湖,为柴达木的东大门,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茶卡盐湖是一座三千多年的盐场,湖面海拔为3059米,年降雨量特别小,能注入的水特别少,蒸发又特别利害,因此湖水含盐量很大。浅浅的湖面形成了一面巨大的反光镜,将天空,云彩,远山都倒映在湖里,因而盐湖被口口相传为“天空之镜”。这里有古代文明与现代工业的频繁碰撞,有自然风情与人文景观的联袂展演,有丝路圣湖亘古不变的爱的述说。</h3> <h3>进入景区后,瞬间被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湖面震撼,光线很强很耀眼,站在湖边,周边一片静怡,整个人随及沉淀下来。与青海湖的湛蓝不同,这里是一片美得窒息的,如仙境般的纯白.。清澈的湖水在白色的盐结晶帮衬下形成了一面巨大平滑的镜子,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倒映出来,美得无与言说。巨大的盐雕雄踞在盐湖边,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娴雅。</h3> <h3>整整一块美玉卧于眼前,山影人影,绘于其间。再也没有一片湖能是这样的了。茶卡盐湖,宛如一面人性的镜子,用纯净滌荡着世俗的私心杂念,用胸怀包容着世界的芸芸众生,用结晶造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白花花的盐,红艳艳的人,火辣辣的光,这就是茶卡盐湖,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爱的是风景,恨的是天气,天阴无阳,没能看到天水一色的蓝天白云。</h3> <h3>茶卡盐湖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结晶湖,景区不大,却是如传说般的存在。临湖远山蒙蒙,白盐皑皑; 抬首天色苍苍,山雨欲来; 仿佛西风萧萧,低吟浅唱。远处有一位姑娘,着一袭红裙与披巾,在这天地之间,飞舞翩跹。天高地阔,倒影似镜,雪山远亘,云卷云舒,自然之美,物我两忘……这令人魂牵梦萦的天空之镜醉了游人,留了念想,融入脑海,永驻心间。</h3> <h3>在景区的天空之镜广场,除了一座盐湖守护女神是石雕的,其余十几座大型塑像都是盐雕的。艺术家们充分挥洒艺术才华,调动艺木想象,所有盐雕作品逼真形象,洁白透亮,栩栩如生。此图为成吉思汗盐雕群。整座盐雕恢弘壮观,体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霸业,惟我独尊的王者风范。</h3> <h3>当你缓缓走在如雪的盐地上,当你一脚踩进浅浅的湖水中,当你看到漂浮在小腿四周的盐晶时,当你从如镜湖水中看见自己的倒影后,甚至当你眺望远方入眼的是高高的山,厚厚的云时,你才会体会到,在大自然的面前,所有的语言都是无力的,只能简单一个词形容: 美!</h3> <h3>悠长无际的铁轨为茶卡穿上童装的外衣,来往穿梭的火车为湖区点缀上五彩的堤梗。一眼望不到头的铁路仿佛直通天际之间,形成了一条天路。沿着这条天路慢慢走去,看着两旁纯净通透的湖面,高低杂陈的倒影,仿佛走在天堂之中。瞬间涌出的词汇就是无边无际,美轮美奂,就想这样一直没有尽头的走下去。在那里,时间仿佛静止般,天地间是一片纯净的白与蓝,就像做了一场幻镜中的梦。图右是盐湖历史的遗迹,工业化时期运送盐粒的小铁轨。</h3> <h3>这里的盐取之不尽,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站在湖边,可以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可以领略到涨潮后,湖面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图中是正在工作的大型採盐器械。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享有较高知名度。</h3> <h3>到了盐湖你才知道什么是奢侈,才知道盐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踩的,用来堆雕塑的,用来做工艺品的。景区内道路、广场都由晶莹的盐粒铺就,任何一个脚印踩下去,过一会儿就是一个盐脚印。尽管走在上面非常吃力,但架不住新鲜,架不住好奇,架不住体验,所以乐此不疲,惊奇连连。</h3> <h3>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怀头他拉草原上,有两个相邻的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可鲁克湖。此湖来自一个爱情传说,人文的意义大于景观的意义。由于湖景一般,兴趣索然,拍照留念到此一游就离去了。</h3> <h3>翡翠湖原是大柴旦废弃的盐场,无人管理,无需门票,一直娴静地养在深闺人不识。任尔东西南北、任尔天翻地覆、任尔人声鼎沸、我自静如处子,笑看日月轮回。谁知近几年不经意间成了网红景区,成了青海游的打卡景点,但凡踏足徜徉过这里的人都陶醉在丝绸之路青海道上这幅水墨丹青画中不忍离去。图为路边的大柴旦清真寺。</h3> <h3>自诩跑过不少地方,也见过太多幽绿的水,但大柴旦的湖水之美却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绿似翡翠,静如镜面,质状凝脂,绿绿的、柔柔的、静静的。坐在巨石块上,看天边云卷云舒,依稀有了飘然出尘的感觉。面对美景,放空思想,似乎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想。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只愿在这无人知晓的美景秘境里,在这如梦如幻的浪漫唯美中沉沦、沉沦再沉沦。</h3> <h3>翡翠湖是上天赐予柴达木盆地的魂丽璀璨的宝镜荟萃,是西部之西最魔幻的画册。它那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形态迥异的湖面如翡似翠。如果说青海湖是大气端庄的大家闺秀、富而不娇,大柴旦翡翠湖就是娇小玲珑的小家碧玉、贵而不矝。那翡翠碧玉的绿,那斑驳色彩的变,那绿镶白边的美,那大圈连小圈的奇,惊艳了游人,刷新了认知,超出了预期。真心感谢旅行社赠送的这一额外景点。</h3> <h3>翡翠湖名为大柴旦湖,是盐类沉积和盐湖卤水并存的盐湖,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盐床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一汪湖水呈现出不同的綠。深绿、墨绿、翠绿、淡绿渐次交替,相互辉映。湖水还会随着阳光照射的不同角度,闪耀出不同的光彩。盐湖中富含盐卤的水,质地厚腻,如凝若胶。微风荡起涟漪,水面倒映着白云,尽头的柴达木山峦如列队土兵守护着这一绝世佳人。</h3> <h3>这里犹如玻利维亚的天空之镜,美得如此不真实,却又更容易触及。它给寂寞荒凉的柴旦木增添了一抹柔情似水。远山倒影映在绿色的湖中,白色的盐花酷似那羊脂白玉。这样的绿、这样的色、这样的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由于盐水浓度很高,没有鱼虾水草的干扰,没有飞鸟虫蝇的光顾,这里成了柴达木盆地最安静、恬然的风景。艳阳下的翡翠湖犹如带滤镜的镜片,镶嵌在戈壁大漠中,焕发出祖母绿的宝石光,冰清玉洁,纯美剔透。</h3> <h3>翡翠湖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块完整的湖泊,而是由大大小小、零零散散的湖泊组成,每一块湖泊都是不同的绿色。俯瞰的时候,犹如万千翡翠镶嵌在大地上。可惜因时间关系此景未能亲见,很是遗憾,这就是跟团游的不爽和悲哀。如自助游,则可安排一天的时间,沿湖边公路向纵深走去,肯定能遭遇更多的惊喜和惊艳。</h3> <h3>在西北这片空旷的土地上,一座座“小城"拔地而起,在狂风的侵蚀下,在太阳的暴晒下,它们依旧壮观如初,这就是魔鬼城。南八仙魔鬼城也是一处无需门票,无人管理的景区。初进景区,一股寒意袭面而来,你会感觉一种叫做</h3><h3>"恐惧"的东西围绕你左右。狂风肆虐,黄沙遍地,一片片奇形怪状的雅丹簇拥在无际的沙漠中,一座座浑圆坚固的土丘矗立在寂寞的戈壁上,人迹罕至,鲜见绿植,魔鬼城尽显了一种荒凉寂寥之美。</h3> <h3>西北以西,天高且远。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沙丘,干涸龟裂,目光尽头是皑皑雪山。汽车飞驶在高速公路上,久久才能遇到车和人。这是数天来我们的视觉常态。但苍凉与壮美同在,寂寞与感慨共生。</h3> <h3>阳关因座落在玉门关以南而取名阳关。为汉王朝防止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是中国最早的海关,丝绸之路的咽喉,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与玉门关、敦煌呈三角鼎立、相互顾盼之势。伴随着旅游热度的升温,一座偌大的边塞关城横亘在戈壁、沙漠之间。雄关高耸、箭楼巍然、战旗猎猎、鼓角相闻,让人刹那间梦回汉唐。这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阳关景区。</h3> <h3>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败,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慢慢荒芜,只剩下被称为"阳光耳目"的墩墩山峰燧立于大漠戈壁之上。残存的烽隧基柱高距于土丘之上,落寞地看斗转星移,叹日月更迭,观人来熙往,喜痴长千年。上图为烽隧完整样貌的模型。</h3> <h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唱《渭城曲》,让敦煌阳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这里曾雄关巍峨,商队络绎,使者相望于道; 这里曾綠树成荫,街道纵横,天马驰骋于野。而今阳关之外却是凄惨的离愁、废弃的城址、无际的沙丘、干涸的戈壁、罕至的人迹、滿目的荒凉。古代的人们,经过阳关向南出使塞外,交通不便,有时一走就是一生,有生之年再也不能返回故土。</h3> <h3>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山称奇,以泉叫绝,因沙动成响冠雄,因沙抱月泉显奇。景区内有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有世界最大的金沙卧佛山鸣沙山,有天下罕见的金字塔型沙丘链等大漠奇观。尽管山高水远,尽管旅途劳顿,但挡不住人们一睹芳容的热情和决心。这里成了人们心心念念的地方,成了人们争相奔赴的远方。</h3> <h3>进入景区大门,巨大的鸣沙山扑面而来。原以为鸣沙山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山头,到了才知道,原来这里大大小小的沙丘山头都属于鸣沙山。沙山起伏,由着高处那道风吹成的如刃的沙脊,在初升的太阳下分割成阴阳截然的两边,连绵不断的沙山将视野所及除了天空外全部铺成了黄色,冷静,从容,而又漠然。今在景区,尽管只是偶有微风,仍亲见沙丘表面的沙粒随风缓慢地往上飘移,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这就是主要原因吧。这真是世界罕见的沙漠奇观。</h3> <h3>随着游人,在规定区域一步步向着沙山的顶部攀登。沙粒细碎,绵软溜滑,别处登山,一步一个脚印,这里登山,是跨上一步滑下半步,脚下失控,重心不稳 。好在景区在登山区域埋了两条软木梯,往上攀爬时可以蹬住借劲。即使这样也是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然而千辛万苦登上沙山,回身向山谷望去: 亭台林立,綠树成荫,月牙弯弯,水波荡漾。如仙境般的美景,足以将爬山的辛苦抵消,足以成就我爬上沙山的虚荣。</h3> <h3>登上沙山俯看,茫茫沙丘环抱着弯弯月泉,千年不掩,千年不涸。沙丘卫护着月泉,月泉点缀着沙丘,相互依存,相互衬托,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它们的双生是在漫长的岁月风沙里,谁也征服不了谁,却又谁也离不开谁的对峙千年的温柔。黄色与绿色,干旱与湿润,死亡与生存,断裂与延续,绝望与希望,就这么不可思议地并存于天地间,从洪荒到永恒,从历史到未来,周而复始,绵延无极。</h3> <h3>在地面上观看,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流沙与泉水之间仅隔十余米,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月牙泉像初五的一弯新月,在沙山的环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无论春秋,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清凉澄明,它是蓝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晴,星星的乐园,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泉。</h3> <h3>月牙泉适合远观,站在泉边的木制塔楼中,看着恬静的沙漠,柔美的月泉,熙往的游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俯看月牙泉边,几棵粗矮的杨柳向四周铺开,一片芦苇在风中摇曳,泉水清澈,一如明亮的眸子,在浑黄的狂风和飞扬的黄沙中,与日月同辉。能在风沙中昂扬生命的鲜活与绿意,是奇迹?是坚韧?是不屈?</h3> <h3>景区内设置了很多沙漠特色的娱乐节目,最具人气的是骑骆驼上沙丘了。可惜我们时间有限,与骆队失之交臂。</h3> <h3>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这一"东方的卢浮宫"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沙漠中的古代艺术画廊"。1991年,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h3> <h3>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莫高窟是遗失在漫长岁月里的文化瑰宝,地面的砖块,有些也是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脚踩在历史悠久的千年文物上,进出于神秘莫测的千年洞窟中,顿时觉得整个人都飘飘然、高大上了。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惊艳绝世。随着洞窟作品的展示,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h3> <h3>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人,几乎第一眼都会被位于石窟群中段,第96窟窟檐建筑(俗称九层楼)表现出的宏伟与大气所震撼和折服。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依山而建,与崖顶等高。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巍峨壮观,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h3> <h3>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绝大多数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此塑像为九层楼内的弥勒大佛坐像,据说是武则天根据自已的容貌修建的。为了保护文物,减少损害,到访游人只能无选择地跟随高智商的讲解员参观8个不同类别的洞窟。尽管流连往返,尽管意犹未尽,但不容置疑。好在先进的技术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每个洞窟前都嵌有二微码,只要微信扫一扫,就能清楚地地看到洞内的文物照片和文字说明了。</h3> <h3>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所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当我们站在莫高窟中观赏那些精美的壁画时,仿佛穿越回了从前,看到那些奉献一生开凿洞窟绘佛的无名僧侣们,用珍珠磨成粉画白色,用青金石磨成灰画蓝色,用各种颜色的矿石磨碎绘画,只是为使其颜色更加夺目绚丽,持久保存。他们是建筑史中的大师,绘画界的奇人,当永远为珍爱艺术的人们缅怀。</h3>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在为第16窟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壁上有一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型窟室,内藏有历代文书、纸画、绢画和刺绣等珍贵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藏经洞被发现,随即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珍宝的外流,严重破坏了莫高属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此为藏经洞的窟檐,窟内是不允许拍照的。<h3><br></h3> <h3>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云雾缭绕中,她们衣带飘扬,俯瞰众生万象; 仙乐飘渺中,她们舞姿娇娆,笑对人生百态。飞天中最著名的造型叫做"反弹琵琶”,舞者身材丰满圆润,动作婀娜多姿,现已成了敦煌的标志。</h3> <h3>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万里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西麓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恺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等。</h3> <h3>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长城峰台等组成。嘉峪关的雄伟无可言不,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切的体会到为何后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雄关"</h3> <h3>嘉峪关楼矗立在罗城正中的"嘉峪关”门的楼台上,这里已是最外边的一道关城了,从这里出城,城外就是古人所说的西域了。想起西北民谣: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那天的天气因素,我出关的第一感觉就是风大,还有一种暗藏杀气、咄咄逼人的感觉,所以拍照留念后,就迅速返回关内了。</h3> <h3>登上雄伟的嘉峪关城墙,即可领略古老长城的丰姿,感受"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壮、奇、美。关上,内城瓮城规制完整,三楼耸峙,飞檐凌空,墙垛连连; 关内,将军府第典雅壮严,庙台肃穆,雕梁画栋,布局精巧; 关外,祁连山脉白雪皑皑,蜿蜓起伏,瀚海空寂,长风烈烈。关下,九眼神泉碧波荡漾,波光潋滟,冬夏澄清,涓涓不竭。极目远望,西面是广袤无垠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巍巍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连雪山,东面是绿草如荫的嘉峪城区。</h3> <h3>从城楼上往下看,巍峨雄壮的关城、瓮城伫立在夕阳下,一派庄严。几百年前的大青石,依旧在这里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左上图为嘉峪关城楼。左下为登城的马道。右上为嘉峪关关楼,右下为办理通关证的处所。</h3> <h3>站在城墙上,可以远望一望无际的大漠风情,空旷无人,好像连呼吸都有回音。走在这里,有种金戈铁马、西风凛冽的错觉,耳边似乎也能听到远古飘来的战鼓声,轰轰作响。看看这一座座的城池,再看看一片片的戈壁,瞬间明白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壮与雄浑。</h3> <h3>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城北8公里处,是嘉峪关西长城的一部分。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为南北走向,有“西部八达岭"之称。</h3> <h3>悬壁长城自黑山山巅陡跌而下,陡峭直长,铁臂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宛如一条巨蟒在四十五度陡峭山脊上蜿蜒爬行,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山脊城墙上修筑了台阶式漫道,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关外大漠的荒凉尽收眼底,仅有极少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显示出这里还有生命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抗争。</h3> <h3>站在长城上,抚摸着冷冷的墙砖,凝望着显露淡情的荒漠,突现"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的真实感受。这是一个高寒的地方,一个紫外线照射强烈的地方,一个干旱而渴望云霓的地方,一个囚禁罪犯的地方,一个流放无辜的地方,一个磨砺你如宝剑的地方。前世沧桑狼烟起,谁主沉浮?!</h3> <h3>一道城墙围着古老的文明,围着浩瀚的岁月,围着欲望与理想,围着牺牲与希望。连绵长城万里,塞上烽火千年,长城的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清晰,它固若金汤、威震四方,它盘旋在高山,也延伸至大海。长城是中国人挺直的脊梁,也是中华民族宽广的胸怀。</h3> <h3>悬壁长城景区大门建在一条河上,门楼上旌旗招展,可以看出,它既是水闸,又是防御之门。甘肃干旱,已是5月河床上却仍干涸无水。本应灵动的水门却尽显苍凉。我们走在千军万马曾经踏过的土地上,不知多少将士为了守疆卫土而掩理尸骨于大漠戈壁之下,让我们这些参观者对此肃然起静,无法言欢。</h3> <h3>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张骞曾带着滿载丝绸的骆驼商队,从这里缓缓西行。古丝路文化长廊贯穿整个悬壁长城景区,丝绸古道雕塑群中有胡人带着家眷和辎重物资,引领着大规模的驼队,浩浩荡荡走入丝绸古道的情景; 有张骞、霍去病、玄奘、马可波罗这些或是和平使者,或是开疆拓野的将军驻足这里的众生相。</h3> <h3>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进入景区,第一眼看到的是的第一墩的孤影及其周围的荒凉。根夲看不到一般景区的热闹与繁华,凄凉的大漠叫人感到有些伤感,悲壮。第一墩是个建筑奇葩,它周身没用一块石瓦,只是用黄土一层一层夯实起来,从明朝至今,其它建筑已被历史淹没,它却依然坚挺,顽强驻立,笑看日落日出,笑对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h3> <h3>看到天下第一墩,觉得它就像一名老将军,虽伤痕累累,但精神不倒,纵使风烛残年,依然挺直腰背,经受着日复一日的飞沙走石。天下第一墩的历史遗迹不在,只剩下残存的土墩,仿佛随时向旅人诉说着那旧时的故事。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岁月的沧桑,而我从它身上看到的是历史的沉浮。用手轻轻的触碰土墩,不知漫长的岁月中,它会不会也觉得寂寞凄凉。</h3> <h3>西汉酒泉胜迹景区位于酒泉城区。是一处源于西汉史实,表现大汉雄风,融合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景区内主要历史名胜有: 汉古酒泉,左公柳,泉湖及大量园林古建筑。</h3> <h3>相传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在河西之战中打败匈奴,大获全胜。汉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霍去病将军,霍将军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于是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所以"酒泉"的美名便传承至今,并成为所在地地名。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汉王朝凿空西域,开疆扩土的历史见证,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图中方池即是酒泉。</h3> <h3>地处祁连山北麓的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是丝绸之路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相融合的景观复合区,具有很高的地质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奇险灵秀美如画,景区以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已被评为中国的彩虹山,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h3> <h3>亿万年前,这里是个湖泊,随着气候冷暖干湿以及水域里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沉积物中的铁会形成不同价位的铁离子,从而使沉积物以及后来形成的岩石呈现红、黄、绿、紫、灰、白等不同颜色。这些五彩岩石经地壳运动,发生褶皱倾斜,并被抬升至地表,经受风化侵蚀,形成了今天的彩色丘陵。</h3> <h3>丹霞地貌的首要特征便是颜色。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都是偏红色的沉积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剝离和流水的侵蚀而成连绵的丘壑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清晰的纹理,斑斓的色彩,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和内心的震撼。</h3> <h3>凭栏远眺,残阳火烧云朵,余辉照耀丹霞。独特的丹霞地貌,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看到这经亿万年风化而成的丹霞地貌,真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在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之前,我们是那样的渺小、无力、盲从。</h3> <h3>这是景区内的象形景观。分别是神龟问天,赤壁长城和小布达拉宫。这些景观造型之逼真,色彩之斑斓,想象之奇特令人抚掌称奇。左下角的麻子面馆,是张艺谋在此拍摄影片“三枪惊奇拍案"时建造的真实布景,只是现在闭门谢客,不让入内参观了。</h3> <h3>七彩丹霞景区以远观为主,体现的是一种气势磅礴的七彩洪波壮观景象。沿栈道而行,两侧山体主要以红黄相间的彩带为主,分布均匀,宛若华丽的丝绸披在山体之上,不见首尾。远方那土灰色、深褐色的山体,又似中国的水墨丹青,更加映衬了七彩丹霞的艳丽与雄浑。似海市蜃楼,又似仙山琼阁。正是"彩云滿山疑未开,孔雀千里不敢来"。</h3> <h3>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h3> <h3>山体幻化了色彩,色彩装点了地形,光影变幻之间,丘陵晦明晦暗; 晨昏交替之间,山体流光异彩,色彩变幻多端。无论你是善于捕捉光影的能工巧匠,还是初窥门径的初学者,都能拍出旷世佳片,因为山在那里,景在那里,色彩在那里。</h3> <h3>峨堡镇,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坐落于祁连山南麓,被称为青海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峨堡就是古丝绸之路南辅道上的重要驿站,汉以后开设的"茶马古市"也曾使这里成为古丝绸南路的一个物流中心。如今,"元时筑,今遗尚存"的峨堡镇不见铁马冰河,不见狼烟四起,更不见熙熙攘攘的贸易团队,却因国道穿镇而过,成为熙来攘往过路车辆休息的驿站。</h3> <h3>行前对祁连并没有任何认识与期待,只是要去甘肃的张掖,这是必经之路,于是祁连这一名符其实的东方小瑞士成了此行的意外惊喜。站在山头,周围无遮无拦,山下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树木,山腰是飘浮缭绕的朵朵白云,山顶是银光闪闪的皑皑白雪。尽管阳光不烈,蓝天不蓝,但都已无撼,因为眼前的景色早已超出了预期。</h3> <h3>祁连山大草原被评为最美六大草原之一。巍巍的祁连山把无数美景揽入怀中,雪山、森林、草原、丹霞、峡谷、河流,顺着人们的视线铺陈开来,仿佛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油画。天是蔚蓝广阔的,山是雄伟连绵的,湖是青绿无边的,屋是粗糙矮平的,牛羊是漫山遍野的。我想,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而言,这一切新鲜天然、宁静质朴的生活气息,是沁入心田难以忘怀的,真希望将一切都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h3> <h3>西宁古称"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西宁曾是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为兰青铁路的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起点,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因行程不安排在西宁市区游览,我们只能利用住宿西宁一晚的时间,抓紧去看了久己慕名的东关清真大寺。</h3> <h3>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最大的清真寺,以古典和民族风格为建筑特点,是西宁古城最著名的建筑。清真寺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同时它也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此为大寺的原正门,座南朝北,是一大四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门两侧耸立着高大的喧礼塔,塔顶装饰有两个非常精致的小经筒。</h3> <h3>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位于青海西宁的湟中县,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源,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还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h3> <h3>宗喀巴(1357~1419年),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藏传佛教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宗喀巴自幼学习佛法,一生从事佛法理论的研究与佛教的弘扬与传播,著述极多。宗喀巴大师弟子众多,最出名的是达赖和班禅,所以大师在藏传佛教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无人撼动。塔尔寺主要因宗喀巴大师而闻名,正所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h3> <h3>名气极大的八宝如意塔。此塔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这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很多信徒都在围着这个白塔转圈,并不时用头碰一下白塔的边缘。他们说这叫"灌顶",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得到佛的庇佑与祝福。</h3> <h3>塔尔寺和内地汉传佛教寺庙在建筑布局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是中轴对称,纵深进入的,而是由众多的大殿、经堂、佛塔、学院组成的古建筑群,不规则的分布在一个小山坡上的。众多建筑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图中金灿灿的屋顶就是塔尔寺的主殿和核心建筑~大金瓦寺。大金瓦寺位于全寺的正中,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也是先有塔后有寺的经堂,是塔尔寺最为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仅三层重檐歇山式屋顶,就花费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h3> <h3>塔尔寺的建筑外墙都是以红墙为主的,再配上青色的屋顶,会让人有一种来到故宫的错觉。这里的建筑气势宏伟,色彩鲜艳,既是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又凸显了藏传佛教的特色。人进入到这里,内心会变得平静,会忘记一切的烦恼与忧愁,静静地感受着这里的一切神圣与美好。</h3> <h3>塔尔寺独特的建筑风格,带给了人们视觉上壮美的景观效果。装饰精美的外墙,别具一格的藏窗,随风飘逸的檐幔,立滿金兽的屋顶,规整利落的院墙,清爽洁净的路面呈现了它特独的风貌,给人以新奇的感觉。塔尔寺大得好像一座庄严的城池。这座城池默默地恪守着神秘,也恪守着博大。仅靠一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你是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因为塔尔寺不管在地理布局的和谐性上,还是在藏传佛教的重要性上,都是无可替代的。</h3> <h3>这是一座偏院的大门。三重门,重重精致,重重繁复,重重庄重。</h3> <h3>塔尔寺经堂内部陈设非常考究,檐下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屋顶装饰着鲜艳夺目的天花藻井,梁檐彩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立柱包裹着龙凤呈祥的藏式毡毯,墙上挂滿了形象逼真的堆绣挂佛,过道绘滿了细腻生动的精致壁画。每个经堂都五彩缤纷,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内饰无一寸留白。</h3> <h3>去塔尔寺参观,闻名遐尔的艺术三绝: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是不能不看的。由于它们是塔尔寺艺僧世代相传的艺术佳作,又是当地手工工艺的精华,艺高技绝,风格独特,故被称之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h3> <h3>在大经堂和大金瓦寺的走廊上,有不少信众和僧众在磕长头。磕长头是一种全面匍匐的磕头方式,也叫"五体投地"。他们先以立正姿势,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下蹲匍匐,完成一次原地磕长头。一个藏民一生中要磕滿十万个长头。信仰,这个在年轻人脑海中已经很少出现的词,在全民信教的藏民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剽悍的藏民,在佛前温顺如恙羊。我佩服有信仰的人,至少他们是纯粹的,他们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他们有他们的戒律,有他们的底线,反而让人觉得安心。对于信仰的选择,尊重是最好的方法。</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这里有白塔、经幡和转经筒,有随处可见的僧人,有虔诚的信徒。这里的孩子从小在父母的陪伴和熏陶下,经常来到寺庙练习膜拜和叩首,教义就这样慢慢在他们心里扎根了。我一直觉得虔诚有很多方式,做不到像虔诚的信徒们如此每日朝拜,那就活着的每一天,都懂得感恩,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和大千世界就好了。</h3> <h3>转经是藏区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的一种日常宗教活动。大大小小的转经筒内都装有六字真言经卷,信众们每转动一次,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积累功德一份。在藏区各大寺庙前都会有稍大型的一圈转经筒或一排转经廊。人们来到寺庙,顺时针方向推动转经筒旋转,即称为转经。我跟在藏族老奶奶身后,也尝试推动每一个转经筒,每一个都让我觉得厚重,那种庄严与神圣,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觉到。</h3> <h3>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用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在藏区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天接地的境界。这不但有着许多宗教含意,还是一片片很有水平的艺术品。五彩经幡上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信徒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就是在不停地向神传达着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深切的诉求。</h3> <h3>用了12天,走了一趟丝路,往北一步闯入大漠,往西一步落入天境。走一趟大漠,让我学会了叹息: 漫漫风沙吞噬的又岂止是昨天…入一次天境又让我心生感慨: 毕竟美丽尚在人间!如果注定不能常相随,今生来一次,足矣。</h3><h3>旅程结束,回归,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h3><h3><br></h3><h3>2019年5月作青甘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