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燕以前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上小学五年级时便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都让老师选作范文。因此,小燕立下雄心壮志,要当一名少年作家。她不但功课好,而且具备艺术特长,吹得一手好笛子,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总能听到表扬声,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她。无论大事小事,“光环”总是能够照在她的头上。</h3><h3> 然而,小燕却没某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骄傲情绪越来越膨胀。到了六年级,小燕更加浮躁,成天想入非非,空想自己今后如何在写作的舞台上独领风骚。她不再踏实地读书、认真地练笔。她开始厌恶听讲,认为课堂上老师讲得太过浅显,照本宣科,对今后的写作没有多大用途。她也不再喜欢看书,她认为书上的知识是成年人、老年人写的,她要突破这些人,创编出适合小学毕业生阅读的作品。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她的成绩一路下滑。毕业前,在最重要的全区抽测中,她的成绩只排在中等。</h3><h3><br></h3> <h3> 有的孩子因为一次考了好成绩,就把握不住自己,飘飘然了,盲目地高估自己,不再认真学习;有的孩子因为在班里担任了干部便目中无人,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家长;有的孩子更离谱,因为自己有一点特长,便有了“炫耀”的资本,满足现状,停滞不前,还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h3><h3> 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愿承认别人的优势,时间长了就停滞不前。</h3><h3> 骄傲自大的孩子情绪也十分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遭到失败和挫折时,他们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甚至会否定自己的一切。</h3><h3> 六年级是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一直沉浸在自我满足中,势必会对他升入理想的中学埋下隐患。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h3> <h3>我的建议:</h3><h3> 当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时,做家长的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h3><h3> 第一,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众所周知,面临小学毕业的压力,六年级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比其他年龄段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面临更大的压力。这时孩子不能缺少自信,而表扬孩子是激发孩子自信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许多父母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度,言过其实地表扬和吹捧,因过分表扬导致孩子变成一个眼高手低、狂妄自大、自视清高的人。</h3><h3> 孩子需要的是自信而不是自傲,这就要求我们父母要明确表扬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在做事之前能够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在困难面前能够勇敢面对年,在问题面前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客观、具体、适度。</h3><h3> 第二,让孩子诚恳地接受批评和建议。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娇生惯养,不能认清或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让孩子认清自己的缺点,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利于培养孩子谦虚的品质。</h3><h3>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六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缺点,比如欺负同学、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时作为家长就应及时批评指正,并给孩子提出切实的修改意见。</h3><h3> 要让孩子知道,别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是为了让他不断改进不足,做得更好。只有诚恳谦虚地接受批评和建议,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从心里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求实的态度,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英国诗人丁尼生说:“真正的谦虚是最高尚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懂得谦虚的孩子就不会骄傲自满,虚心向人请教。这样他就能端正态度,不断学习,取长补短。</h3><h3> 第三,让孩子懂得勤学好问。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让孩子懂得勤学好问,可以更好地避免孩子陷入自满的境地。勤学好问,才能把不懂的知识弄懂,在和同学交换意见、探求不同解题思路时,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最终学有所成。</h3><h3>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尤其是同龄孩子的优秀事迹,对孩子更具激励作用。让他们知道成绩和优势都是相对的,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他们现在所拥有的,还远远不够,所以,没有理由不谦虚一点。</h3><h3> 第四,让孩子平等地对待同伴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平等和友善。如果孩子在与人相处中,表现得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当他发现别人的进步时,则心存忌妒,这对他处理人际关系极为不利。一个目中无人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无法和别人愉快地交流,更不可能交到知心朋友。相反,如果孩子平等地对待同伴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别人也能友好地对待他,这样孩子就有机会在别人身上学习更多的优点。善于向别人学习,能为孩子赢来更多的尊重,继而赢来更多的帮助。</h3><h3> 第五,让孩子懂得谦虚。教育孩子不盲目自信,不骄傲、不自满,让位了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永远都有更多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能让孩子认为要谦虚就是处处感觉自己不行、不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这是与我们的教育初衷不相符的。家长要把我好这一教育内涵,让孩子在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更加坚强、自信、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快乐健康地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