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宗亲组织运营难题

通合

<h3>为什么在以前宗法制盛行的时代,族谱能按照“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而进行,祠堂能得到有效管理、按时祭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反而困难重重?</h3><h3> 在宗法制盛行时期,族产包括田地、桥渡、水利工程、碾坊、耕牛、山场等生产和生活的设施,明朝中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族产中又多了一些商铺房屋、墟集等项目通过店铺出租、放贷收息、管理墟集来筹集家族经费,使族产增值。</h3><h3> 族产主要用于修谱建祠修祖坟、祭祀、祠堂管理维修、修水利、修桥、设渡、支持家族教育(俗称“儒资”)、扶贫济困以及与外族的纠纷、诉讼甚至械斗,但其中以祭祠、修谱开支为最大。也就是说宗法制能有效的运转成百上千年,族产功不可没。</h3> <h3>答案是以前伴随家族宗法制的还有一个附属产物就是族产。</h3><h3>族产作为一家族的共有财产,是维持家族制度的经济支柱。</h3> <h3>目前宗亲组织遇到的问题一是知名度差、参与度低;二是普遍缺钱,各项活动都不能有效开展,即使是家族拍板同意的事,但是因为资金短缺而一拖再拖,甚至不了了之。</h3> <h3>如某某公下或某某县成立的宗亲组织,在该区域族人很多都不知道宗亲组织的存在,宗亲组织成了一个极少数人参与的组织,只有在祠堂附近才有些许影响力,在其它相关联区域内影响力弱,有困难的宗亲联系不到组织;有家族情怀收藏或者了解家族历史渊源的人排除在组织之外,任由家族史料随老人的逝世而慢慢的流失,家族遗存因为保留不善一件一件的毁坏。</h3><h3> 缺钱是宗亲组织又一大硬伤。有家族准备修家谱,人丁钱的只有一部分族人缴纳,剩下的死活不愿意交,被逼无奈只能终止修谱工程,沦落到钱怎么收的怎么退回去的尴尬地步;一些家族修谱,谱修到一半因为经费已经花完不得已而终止,导致半途而废;有些家族修谱为此耗时十年以上,也不能将谱稿完工,当然与项目前期规划筹备不善有很大的原因,但是实质就是宗亲组织缺钱。</h3> <h3>通过修家谱完成了聚财的条件。剩下的就是通过一个机制,完成聚财,宗亲组织不要不好意思提筹资、提商业,没钱什么事都做不了,以前有族产就是为了家族自我造血,现在想复活宗亲组织,传承家文化,只建立一个组织,无实质性内容,影响力度小导致吸纳入会的人或为名或为利,甚至以下乡指导宗亲修谱进行混吃混喝这就是对宗亲的欺骗,是宗亲组织发展的毒瘤。</h3><h3>一个良性的宗亲组织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聚人,二是聚财。而通过修家谱可以解决聚人的问题,同时为聚财打下基础。</h3> <h3>要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进行各种商业活动只不过是为了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