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蒲甘到曼德勒,我们预定的是中巴车。一大早中巴车就来酒店接我们,中巴车不像大巴车有行李箱仓,我们六件行李箱被安置在中巴车后面。后来又沿途接了不少旅客直到全部满员,也是大包小包那么多行李,这缅甸小哥居然还全部安置好了。</h3> <h3> 比起从仰光到蒲甘的豪华大巴,这中巴车就坐得提心吊胆。司机开车的速度很快,坐在车上心都悬起的,我们为了安全起见,都把安全带系上。还好,最后安全到达目的地,还把我们送到了我们预定的酒店门口,免去了我们转车的麻烦。</h3> <h3> 在颠簸的中巴车上,迷迷糊糊半睡半醒到了一个小镇,下车小息片刻。车门外边坐着一个小姑娘 ,头上有一个布帽垫,面前端着一个装满食品金属盘。看见我在车窗用手机对着她拍照,马上露出甜蜜的笑脸。看见前面的当地乘客下车,小姑娘就站立起来,将装满食品的金属盘顶在头上。</h3> <h3> 看见这场面我赶紧下车,由于相机在摄影包里一时不方便拿出,于是就用手机给小姑娘拍照。这个小姑娘真是太乖了,满脸充满天真无邪的微笑,面对我的手机镜头丝毫没有躲闪。</h3> <h3> 那个笑容太纯真了,那个纯真的笑容让人难以忘怀!这就是缅甸,人人都很友善,这也许是与这个国度全民信佛有联系吧。</h3> <h3> 在后来行游中发,我多次看见这里的妇女,拿任何物件不用手提。不管多大、多重,一并往头上一放顶起来就走了。而且这些物件在他们的头上稳稳地贮立,从来不会掉落,真是让人叫绝。</h3> <h3> 曼德勒山是看曼德勒全景的好去处,是游客必须去的打卡景点之一。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海拔236米,是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站在我们入住的酒店前的老皇宫护城河远远望去,曼德勒山就在老皇宫后面不远。</h3> <h3> 占据曼德勒市最高点的曼德勒山有着浓浓的佛教色彩。传说在20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率众弟子来此宣讲佛法,从此,来此朝圣的信徒和游客不断。</h3> <h3> 我们来到了曼德勒山山脚下,一对巨大白色神兽“巨貎”雕塑坐立在山门前。鞋子放在入口处的储物柜,开始全程光脚登山。一路上全是台阶,不算难爬,大概没几步就有一座寺庙,总以为已经到顶了,一转角,上山的路又在前面,于是又继续往山上爬。</h3> <h3> 沿山的连廊台阶上都有屋顶,只是这些屋顶都是金属钢管搭建,感觉很简陋。打起光脚走了好久,感觉到了半山腰位置,看见了一条从山底通上来的路,早知道有这样一条道路,我们要是坐车上来会省时、省力很多。</h3> <h3> 越过道路继续向山顶爬。一路上小摊小贩不少,还有许许多多的流浪狗和流浪猫。在缅甸各处流浪猫、狗很多,特别是在寺庙四处可见。</h3> <h3> 越往上爬寺庙越精致越漂亮。虽然是旱季气温高,但是山上一直都是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所以也并不觉得很热。在太阳落山前终于到了山顶上的寺庙。</h3> <h3> 后来我们才晓得,此行爬曼德勒山我们光脚攀登了1729级阶梯,还不算其中的上山小道。脚底都走痛了。登山道路的确艰难,虽然我不是信教徒,还是以一颗虔诚之心,赤脚行走完这艰难的朝圣山路。</h3> <h3> 我们是外国游客要买门票,每五元人民币。山顶是一座印度教的神庙,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上用玻璃镶嵌成棱形的图案,柱子之间斗拱相连,回廊贯通,这里的寺庙简直是到处贴金,金光闪闪。</h3> <h3> 站在在山顶俯瞰整个曼德勒城,并没有看到城市常见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到与茂密的树林融为一体,高高低低的建筑和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庄严的老皇宫、护城河均尽在脚下。山顶的金塔与寺庙连接着登山回廊,金色的建筑顶在夕阳晖映下庄严而神圣。</h3> <h3> 曼德勒有一座历尽一百五十多年的木作桥——横跨东塔曼湖乌本桥,长达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那天,我独自一人漫步在乌本桥,一面抚摸那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而不朽的柚木,一边眺望东塔曼湖水色。</h3> <h3> 让我感慨虽然上天给了他的臣民这方水土,但是,让这方水土成名的则是他的臣民们在这里修建了这座流芳百世的乌本桥。乌本桥一带本是低洼之地,雨季湖水上涨,湖滨成为泽国。为解决当地交通困难,敏东王大兴土木修建了这座木桥,同时为了使桥梁不至腐朽,便用了珍贵的柚木来建设整座桥梁,从而具有了百年不朽的品质。</h3> <h3> 乌本桥作为当地百姓每日过往的交通路径,更是作为游览的景点,至今它仍坚固地屹立在东塔曼湖中,在当地,这座桥有个好听的别名——“情人桥”。</h3> <h3> 下午近五点时我们到了乌本桥景点,这时来这里观看乌本桥日落的游客很多,岸边停车场停满了旅游大巴车。在这个季节观看乌本桥日落景色,最好的场地是在东塔曼湖中央,因此游客们必须雇用一支木船。</h3> <h3> 这里的游船也是很有特色,大多数都用红、白、蓝三色美画船身,船头高高地翘起尖角,船尾顺势在船舷两侧也分别翘起一个尖角,渔夫摇撸着双桨,晃晃悠悠把客船摇向湖心,一艘艘载着游客的船相互挨着。</h3> <h3> 太阳慢慢地滑向西边,红色夕阳光慢慢地把整个东塔曼湖染成一片红色,夕阳穿过我们面前划过的游船,那瞬间感觉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夕阳穿过我们前面的乌本桥,此刻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h3> <h3> 落日像一个巨大的金桔,慢慢地滑向乌本桥,桥上恋人们的身影,置身于太阳之中。乌本桥,情人桥,这只在影视中看见的瞬间之美,此刻就在我的眼前,并永远定格在我的镜头中……!渐渐地夕阳已看不见踪影了,望着布满天边的余晖,我们不忍离去。</h3> <h3> 据说要是观看了乌本桥的日落,没有一览乌本桥的日出,多少都是一件不完美的情怀。好在我们在缅甸还预留了一天时间自由安排,于是大家都同意在第二天早上专门去看日出乌本桥。</h3> <h3> 我们下塌的酒店离乌本桥大约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曼德勒的日出时间是六点五十。为了稳妥起见,我们预先约定好车,早上五点半就出发。整个城市都还没有苏醒,车窗外黎明前的黑夜静悄悄。</h3> <h3> 一路畅通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到了乌本桥。此时来观看日出的人也多,相比昨天下午观看日落的游客,那还是少了很多。我们到乌本桥看日出,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看当地渔民表演日出时分,在东塔曼湖上迎着朝阳撒渔网。</h3> <h3> 其实,昨天下午在乌本桥我已经看见了渔民的表演,也拍下了渔民表演撒渔网的画面,只是光影很一般。当有游客想请他在靠近一点表演时,他却把渔船停下来了。</h3><h3> “money,money”。</h3><h3> 他在小船上不停的比划和叫喊,由于景色环境不行,大家就放弃了继续拍的愿望。</h3><h3> 今天我们一行刚到湖边,我就看见昨天下午表演撒网那个渔夫了。</h3> <h3> “撒网”!我马上叫住他。</h3><h3> “yes,撒网”。 </h3><h3> 他用拗口中文反复地给我们说这个单词,也只会这个中文单词。看来中国游客来这里太多,也喜欢看、喜欢拍日出时的撒渔网美景,他学会了这个中文单词。</h3><h3> 他不会中文和英语,我们不会缅甸语,这时手机上的计算器就发挥作用了。渔夫在计算器上按下30000缅币(约132RMB),同行的朋友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讲好25000缅币(约110人民币)。</h3> <h3> 还有两个来至北京的游客与我们一同组队。谈好价,天色还早,同行朋友去上洗手间。这时无事的我又与渔夫用计算器交流“撒网”价格,他在键盘上给我敲出25000数字。 </h3><h3> “no、no”。</h3><h3> 我立马就给他否定,将其改为20000(约88RMB)。几番往来,他看我态度认真,看见太阳也要出来了,要是再不成交,今天上午就不会再有生意了。</h3><h3> “ok”。</h3><h3> 他和搭档交流了一下,于是点头同意了。</h3> <h3> 等我的同行朋友回来,我告诉他们我已经成功把价格谈好为20000缅币时,大家一下就开心地叫起来了。</h3><h3> “哇塞,皇叔,你真行哦,一句英语和缅甸话都不会,居然还把价格谈成了”。</h3><h3> “哈哈……”!大家开心的其实也不在乎那五千缅币,只是觉得在感受讲价的过程。</h3><h3> 其实我除了中文好之外,英语就会“yes”和“no”,想不到还能靠这两个单词,居然还谈成一笔小生意。</h3> <h3> 渔夫马上去准备他的表演道具,当他把渔网拿来让我们试提时,那渔网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轻。可以想象当他站在小小的渔舟上,将那手中沉沉的渔网一次次地撒向天空,画出那一道优美的弧线时,那是要付出很大的力气。</h3><h3> 太阳慢慢地露出了笑脸,日出乌本桥,美景就在眼前。远处湖面成群的白鹭相互追逐,橙色的天空大雁成人字形飞过。</h3> <h3> 湖面上一叶扁舟,渔夫迎着一轮朝阳,将一张纱网撒向天空。当渔网张开网翼朝空中四向飞翔时,我的心也随之敞开海一般的胸怀。</h3><h3> 多么想网住那刚升起的一轮朝阳,网住这世间所有屏息凝神的美好……,纤纤乎似蝉翼之薄丝,落落乎犹仙女之散花……,天空色彩绚丽,渔夫动作优美,湖岸水色如画,景色美不胜收!</h3> <h3> 在渔网一次次迎着朝阳撒开,我们的心绪也随着这纱网飞翔……!</h3><h3> 坐看日出、日落乌本桥,让童话世界,漂浮在我们眼前,又在我们眼前消失。</h3> <h3> 曼德勒皇宫于859年建成,位于曼德勒古城内正中央,原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整个皇宫呈正方形,为木结构建筑,宫内大大小小共有104座庙宇。建筑以红色、金色为主,远观耀眼夺目、金碧辉煌,近看雕廊画柱、精美绝伦。曼德勒皇宫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h3> <h3> 1989年缅甸政府开始依据历史图片和资料在原址重建,恢复了其中89个主要大殿,于1996年9月竣工并对公众开放。我们这次到曼德勒住的酒店,与皇宫仅一街之隔,站在酒店门口就能看见隔着护城河的皇宫围墙。这围墙好长哦!</h3> <h3> 到了曼德勒第一天中午我没有午休,就沿着护城河走了其中一面围墙的一半。到了入口看见有军人荷枪实弹的在门口站岗,我看见有其他人、车自由进出,于是我也想进去看一看,门口的士兵用手势告诉我不能进去。他说的话我不懂,我说的话他也不懂,靠手势交流一会儿无果,我也就离开了。后来几天才知道外国人需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去游览。</h3> <h3> 我们此时在缅甸是当地的旱季,白天气温炎热、晴空无云。在皇宫护城河外随意溜达时,天空飘来了一丝云彩,在蓝天白云陪衬下的皇宫,格外静谧。</h3> <h3> 第二天早上预约的闹钟把我闹醒,本能地拉开窗帘,窗外的天空泛起一片浅浅的红光,于是,顾不得吃早饭,拿起相机就朝皇宫外的护城河走去。此刻太阳已经升起,尽管天上没有彩云,但是,初升的日晖把老皇宫、把护城河仿佛包裹上了一层薄薄的红色的纱巾,水面上漂浮着丝丝薄雾,这景色让人欲仙欲坠。一直想等太阳升至塔顶,无奈还要外出行游,时间有限只得放弃。</h3> <h3> 在曼德勒行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到老皇宫游览。从外观看老皇宫很有气势,进去才发现,围墙里面除了一些绿化植物外,其余大都是空空的有点像军营。我们包的车在里面开了好一会儿,这才到了围墙的中心地段,这才是老皇宫所在地。</h3> <h3> 皇宫被围栏围起来了的,在仔细检验了我们购买的游览通票,并作记录后我们才得以进入皇宫。其实这个仿制皇宫,就是一个个制作比较粗糙的殿宇,里面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任何陈设摆件,就像一个又一个木架子。</h3> <h3> 而且里面禁忌很多,尽管这里不是庙宇,但是,其室内还是不能穿鞋、穿袜,必须赤脚在里面参观。这次在缅甸感悟最深深,就是赤脚参观庙宇。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早已不习惯赤脚行走,更不能长时间、长距离地行走。缅甸是佛教之国,寺庙众多,在寺庙范围内赤脚参观让我们吃尽了苦头。</h3> <h3> 头顶34度的气温,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汗流浃背。好在虽然气温高,但是不潮湿、不闷热。一个人闲游在大皇宫的建筑之间,也不了解大皇宫这些建筑的功能,也没有相应的中文介绍,我只能在空洞的建筑外仰视皇宫的精致。在部分能进入的建筑内,凭空想象她昔日的辉煌。</h3> <h3> 当下的缅甸人说实话很淳朴,每次在我拍片时邀请他们出镜配合时,他们都很友善同意,没有任何人向我要小费。在大皇宫闲游到后面的宫殿,没有人的建筑就毫无生气。</h3> <h3> 看见两个两个小男生在玩手机,当我用手势比划请他们配合时,刚开始他们还生硬的站立,经过我不懈地努力比划,他们终于懂了我的意思,于是就很自然地玩他们的手机,让我们拍下很自然的人与建筑相融的画面。拍完后当我们向他们致谢时,他们还不停地谢谢我。在缅甸很多景点我请他们出镜,他们都是这样态度,这样的民风淳朴之至,然人感慨。</h3> <h3> 有人说大皇宫没太大的观赏价值,大老远来到这里不看可惜,看了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其实我以为这是我们不了解缅甸的文化,不了解大皇宫在缅甸历史上的地位,加上没有导游的解说,我们看见的就真的只是一座座建筑的外壳,而缺少对历史解读。</h3> <h3> 这与我们进寺庙看菩萨感觉都一样。其实每一座有名的寺庙,表面看似都差不多,其实都各有他独特的历史,只是我们都是佛外之人,难解佛中之事罢了!</h3> <h3> 缅甸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度,在缅甸自由行游的日子里,随处都看得见僧人,有时候受我们邀请,也配合我们拍照留念。他们对佛的信仰与虔诚,从他们的表情中一览无遗。</h3> <h3> 第一次自主缅甸自由行,这个佛教之国,这个万塔之国重新在我心里得到定义,这是一个值得再次造访的国度。</h3><h3> </h3><h3> 2019年3月29日</h3><h3> 完稿于锦城西天涯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