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写丹青

吴尚友

<h5>2019年6月于意大利</h5> <h1>公元1503年 (明朝弘治年间),教皇酒里鸭丝 (Pope Julius II, 盐水醉鸭) 于罗马登基。酒里鸭丝乃意国结嫩芽人士 (Genoa),1443年生,本名 Giuliano della Rovere,出身渔人之家,习法律,后任职于教会,出落成曹操式人物,治世之明臣兼乱世之奸雄。历界教皇当选之后,均自封年号 (类似天朝之永乐、康熙、光绪等称呼),往往命名于古典圣贤豪杰,以效先人。酒里鸭丝取古罗马开国大将军凯撒之名 Julius,意在征战杀伐,振兴帝业。他多次御驾亲征,领兵讨伐,争夺教会领地。虽年愈六旬,酒里鸭丝却生得虎背熊腰,目光如电,为人横行霸道,动辄火冒三丈,乃至挙脚相加,朝野无不惧之。</h1> <h5>酒里鸭丝画像 —— 拉菲尔作于1511年,原版展于伦敦国立画廊,又一说翡冷翠乌非子艺术舘藏品为原版。</h5> <h1>酒里鸭丝登基之后大兴土木,包括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以图光复罗马往日之辉煌。1508年,酒里鸭丝决定重新装修梵蒂冈小西天教堂 (Sistine Chapel),遂传下圣旨,宣米开朗基罗入宫为教堂棚顶作画。老米乃意国翡冷翠人士 (Firenze),1475年生于职员之家。他十三岁开始学艺,主攻雕塑,二十四岁创作“圣殇”,二十八岁完成“大卫”,名声大振。老米生得蓬发塌鼻,两耳搧风,且性情孤僻,处世为人多有棱角。虽成名后收入颇丰,老米却不改初衷,啖粗食,着褴衣,居陋室。然一旦着手创作,老米实属拼命三郎。据说雕刻“大卫”期间,老米经常入工作室几星期不再露面,饥而干粮裹腹,倦则和衣将息,室内凿声不绝于耳,通宵达旦。</h1> <h5>老米画像 (Michelangelo Buonarroti)</h5> <h5>老米家乡翡冷翠,人杰地灵,乃文艺复兴之摇篮。</h5> <h5>圣殇 (Pieta) —— 展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h5> <h5>大卫 (David) —— 展于翡冷翠学院艺术舘</h5> <h1>老米素以雕塑家自称,轻视绘画,作品亦寥寥无几,故此次为教皇作画并非己愿。另亦有忌恨者从中做梗,吹冷风于教皇耳边,言老米缺乏壁画经验云云。然酒里鸭丝却是慧眼识英雄,执意委此重任于老米。既然教皇宣诏,老米不能违抗,遂躬身接旨,并立即着手组建团队,创作底稿草图,设计脚手架,购置画笔颜料等事宜,不多赘述。</h1> <h5>《圣家》(The Holy Family) —— 老米唯一一幅传世板画作品,展于翡冷翠乌非子艺术舘。图中圣母玛丽亚携圣子耶稣与木匠约瑟,背景矮墙后之小童乃耶稣表兄洗礼圣约翰。</h5> <h5>老米亲手绘制脚手架概念草图。小西天教堂棚顶将近二十米高,且周边呈弧拱形,均为脚手架设计之考虑因素。</h5> <h1>准备工作刚刚就绪,老米便得知酒里鸭丝又特请高手,为教皇官邸作壁画。正所谓来者不善,此高手不是别人,正是画界后起之秀拉菲尔。小拉乃意国雾必浓人士 (Urbino),1483年生于艺术世家,自幼即显露非凡之绘画天赋。小拉出落得眉清目秀,倜傥风流,且性情温和,与人为善,俊男靓女无不爱之。此次入宫为教皇作画,生活事业更是春风得意,锦上添花。</h1> <h5>小拉自画像 (Raffaello Sanzio)</h5> <h5>小拉家乡雾必浓,位于意大利中部山区,乃著名文化古城。</h5> <h5>小拉故居为三层石制楼房,位于雾必浓城中心。</h5> <h5>小拉故居室内结构与装饰,看来当时亦属殷实人家。</h5> <h5>靓女肖像 (La Muta) —— 小拉传世经典之一,作于1507年,原版展于雾必浓国家美术馆。作品亦显示出小拉深受当代绘画大师达芬奇之影响 (对比蒙娜丽莎肖像)。</h5> <h1>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对小拉之出现,老米心中自有不悦。时年小拉二十五岁,而老米则三十有三矣。若按现代标准,二人均属青年干部,然而十五六世纪人均寿命不足四十,老米岂能不觉自己老之将至,而来者后生可畏。关键是教皇官邸就在小西天教堂隔壁,何言井水不犯河水?纵二虎归一山,劝将不如激将,酒里鸭丝手段高矣。如此这般,几墙之隔,两位天之骄子,泼洒水墨丹青,书写不朽画卷,古往今来,曾几何时?此乃公元1508年秋是也。</h1> <h5>小西天教堂与教皇官邸简图</h5> <h1>中世纪时期西方壁画方法为湿壁画,即在墙壁或棚顶上抹一层石膏,趁其未干即开始作画,色彩渗入石膏层内,干燥之后经年不退。英文称湿壁画为 fresco,取 fresh 新鲜之意,画家只有几小时创作时间,所以一次只能画几平方米之小面积,待其干燥后再如法炮制下一块。湿壁画不同于油画,一但下笔便无法修改,若有不满意之处,只能将石膏层敲掉重新来过。</h1> <h1>老米根据小西天教堂棚顶形状,首先将中央平面部分切割成一排九块长方形,描绘圣经旧约创世记九段故事。再将棚顶弧拱周边分割成三角形或月牙形板块,用于描绘古典及基督教先知画像。然后在这些板块分界处插入众多人像及徽章等装饰。</h1> <h1>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筹备数月之后,老米终于在教堂棚顶落下了第一笔。老米所选题材为《诺亚方舟》,而其位置则选在一进教堂大门头顶部分。考虑到人们一进大门不会马上抬头仰望正上方,所以此处属于不显眼之位置,正好适合练手并积累经验。这幅画内容复杂,人物多达好几十,况且老米多年不曾创作湿壁画,笔头未免生疏。虽用去诸多时日,但此第一幅成功之后,老米自是胸有成竹,信心倍增。</h1> <h5>《诺亚方舟》(The Flood)</h5> <h1>此期间小拉在隔壁为教皇藏书舘作画,却是得心应手。教皇藏书舘呈四方形,沿每面墙壁摆放一排书架,分别存放酒里鸭丝收藏之四大类古藉:宗教、哲学、法律、诗歌,而小拉创作之壁画亦取意于此四方面题材。1510年,小拉完成《雅典学院》于哲学墙上。此幅名作群英会萃,包括了五十余位古希腊哲学科学巨匠,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 (浮力原理)、欧几里得 (平面几何)、Pythagoras (勾股定理) 等人。似恰众星捧月,构图中央两位泰斗,红袍者柏拉图上指苍天,蓝袍者亚里士多德下抚大地。宇宙万物,谁主沉浮?</h1> <h5>《雅典学院》(School of Athens) —— 小拉以画界大师达芬奇为柏拉图 (中央红袍者) 之原形,以表达对前辈之敬仰。</h5> <h1>《雅典学院》构图完美,气氛和谐,左观右览,场景造型安排如行云流水,人物动作表情则舒展文明,大有畅所欲言百家争鸣之势,实乃小拉巅峰代表之作。与《雅典学院》形成鲜明对照,老米《诺亚方舟》中之人物排列无序,肢体扭曲,情绪茫然,各自奔命,然而对观众心灵之震撼却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除去题材之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老米与小拉两人之相貌、性情、为人、处事亦充分体现于他们各自的画作之中。</h1> <h5>《雅典学院》右下角戴黑帽小哥乃小拉自画像。画家置自身于画中,也是当年常见之作法。</h5> <h1>这几年老米与小拉工作于同一屋檐之下,几墙之隔,二人之间有何交流,史书并无记载。估计应该是相互退避三舍,敬而远之。老米对自己未完成之作品尤其看护严格,禁止外人接近,并以帆布覆盖之。某夜酒里鸭丝买通看守,潜入堂内偷窥。岂料老米事先听到风声,埋伏于脚手架之上,见黑影晃动,抄起木板砸将下来。酒里鸭丝见势不妙,抱头鼠窜,免遭灭顶之灾。老米自知欺君犯上,跳出后窗,畏罪潜逃数日,待酒里鸭丝气消之后方敢回来继续作画。</h1> <h1>小西天教堂棚顶面积一千二百平方米,老米一笔一划,工作量非同小可。酒里鸭丝脾气急燥,三天两头追问“何时完工”。问得老米心烦意乱,却又不敢直接顶撞,只能应付:“禀报圣上,臣尽力而为”。一日酒里鸭丝忍无可忍,勃然大怒,喝道:“尽力而为?叫你尝尝朕’尽力而为’之手段”!言罢挥舞手杖,劈头盖脸,将老米暴削一顿。过后悔之,藉口“打是疼骂是爱”,并立赠五百大洋,安抚之。</h1> <h1>1511年夏,老米完成教堂东半部之棚顶绘画。团队随即拆除这半边脚手架,准备为西半部搭架开工。借此机会,酒里鸭丝主持庆典,展示此半边棚顶。有幸参加者抬头仰望,无不目瞪口呆。此刻小拉亦在人群之中,当即意识到人们熟悉的绘画艺术从此一去不返矣。老米将雕塑艺术之力量、生机与规模融入绘画,以独到之风格与笔法,将世间喜怒哀乐,人心七情六欲,描述得淋漓尽致,开创了绘画全新之路。</h1> <h1>虽然完成《雅典学院》已一年有余,小拉却再次回到教皇藏书舘,手起锤落,敲掉壁画之一片,继而再抹石膏,提笔一挥而就,添加一人物。原画中古希腊人物皆长袍、跣足、蓄发,而此仁兄却是一身短打扮,蹬马靴,留寸头,一手托腮,一手执笔,低头无语,若有所思。后人认定此人物为古希腊以脾气古怪而著称之 Heraclitus,而创作原形所依者,老米也。小拉在此可谓一箭双雕,首先置老米画像于如此显著位置,用表崇拜之情,同时亦讽老米实乃孤癖多疑之老倔头子。可见当年大师之间角逐激烈,不求志同道合,却仍存惺惺相惜,无怪乎此时正值文艺复兴之巅峰也。</h1> <h5>小拉添加的 Heraclitus 画像</h5> <h5>小拉《雅典学院》原始草稿,可以看出原稿中并无 Heraclitus 这一人物。</h5> <h1>而老米亦是首次有机会从地面审查自己作品,发现有些场景如《诺亚方舟》人物太多,画面过于细腻,从远距离看不清楚,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创作下一半时,老米构图渐简,人数愈寡,手笔更犷。</h1> <h5>《日月生辉》(Creation of Sun, Moon and Plants) —— 图中仅六个人物,五张面孔,一幅后腚,而其势却雷霆万钧,地动山摇。</h5> <h5>《神创亚当》(Creation of Adam) 更是世人皆知,以文艺复兴之精典代表作而流芳百世。</h5> <h1>1512年10月31日,历时四载艰辛,老米终于完成小西天教堂棚顶绘画。这一伟大杰作无可非议地确立了老米顶级绘画大师之地位,五百余年来小西天教堂朝圣瞻仰者络绎不绝。</h1> <h5>小西天教堂棚顶</h5> <h5>此书详细记述了老米小拉为教皇作画之故事,本文中手绘图片源于此书。</h5> <h1>次年早春,酒里鸭丝驾崩,享年七十岁。酒里鸭丝在位十年,如同曹操,其身后之评价亦是颇有争议。然而史上一致认定酒里鸭丝乃文艺复兴时期之赞助名家。他当时有众多理由不请老米,而是让其他壁画经验更丰富之人士承担教堂棚顶项目。他也有众多理由不请小拉,而实际上几位年长大师也已经开始为教皇官邸作画。如若酒里鸭丝真的请了他人为梵蒂冈作画,今天会有如此人群在此排队参观吗?不得而知也。</h1> <h5>《伊甸园》(The Temptation) —— 小拉为教皇官邸所作之第一幅画,位于藏书舘弧拱屋顶角落之处。酒里鸭丝观后立知其身手不凡,当即拍板,任命小拉主掌教皇官邸所有壁画项目。原先几位年长大师遂卷铺盖走人之。</h5> <h1>酒里鸭丝葬于圣彼得大教堂,并留下遗愿请老米雕塑大型陵墓,完成之后将其移葬至小西天教堂。于是乎老米丢下画笔,重操旧业,全心投入此宏伟项目。然而时过境迁,人走茶凉,酒里鸭丝陵墓越发无人重视,资金短缺,工期一拖再拖。1545年,酒里鸭丝陵墓勉强完成,规模比原计划缩小数倍,而且其中仅有摩西一尊雕像乃老米亲自创作,其余部分均出自团队成员之手。陵墓最终也未能移入小西天,而是设在罗马斗兽场附近的圣彼得锁链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incoli)。时至今日,来此处不收银两,无需排队,便可欣赏世界顶级艺术珍品,众看官“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h1> <h5>位于罗马圣彼得锁链堂内之酒里鸭丝陵墓</h5> <h5>老米创作之摩西 (Moses) 雕像</h5> <h1>酒里鸭丝身后,小拉继续为教皇官邸作画,最终完成包括藏书舘在内的一排四间大厅,从此人称拉菲尔画室 (Stanze di Raffaello),乃参观梵蒂冈博物馆精华之一。</h1> <h1>据史书记载,“1520年耶稣受难日当天,小拉一夜酒色风流,纵欲身亡”。(On Good Friday in 1520, Raphael himself died following a night of debauchery in which he indulged in more than his usual excess.) 此日正值小拉三十七岁生辰。小拉葬于罗马万神殿 (The Pantheon)。</h1> <h5>罗马万神殿内拉菲尔墓葬</h5> <h1>而老米却有命在天,寿至耋耄之年,并于1536年重返小西天教堂,再创传世经典 —— 圣坛壁画《最后审判》。1564年老米卒于罗马,享年八十九岁。老米魂归故里,葬于翡冷翠圣十字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Croce)。</h1> <h5>老米所作小西天教堂圣坛壁画《最后审判》(The Last Judgement)</h5> <h5>翡冷翠圣十字教堂内老米墓葬</h5> <h1>在老米追悼会上,翡冷翠艺术学院一位老主任追忆五十余年前梵蒂冈双雄角逐之往事,叹曰:“如若老米不曾于人世,古往今来艺术之第一把交椅非小拉莫属耳”。(Raphael of Urbino would have been the greatest artist the world had ever known — if Michelangelo had not existed. ) 实乃意版“既生瑜何生亮”之传奇,天乎!</h1><h1><br></h1><h1>正是:</h1> <h1><i>说往事文艺复兴,<br>数天骄几家争鸣?<br>叹英雄流芳百世,<br>独有那水墨丹青。</i></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