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宗——李清照

陈德华

<h3>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朵绚丽的花朵,我闲着无事,翻看宋朝李清照的诗词,竟着了迷,完全被李清照的才气、正气、骨气所深深感受。</h3> <h3>李清照:年少藕花神,中年女汉子,人称词皇后,易安居士也。</h3> <h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h3> <h3>李清照的少年是幸福的,父亲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母亲出生当朝状元家庭,在家的熏陶,小小年纪的丫头片子,已才气逼人,已经写出了《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凡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h3> <h3>小清照逼人的才气,已把当时很多已是大名人、大名家的前辈们直吓得膛目结舌。</h3> <h3>下面的一首“绿肥红瘦”在当时轰动了朝野上下: 《如梦令》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h3> <h3>18岁嫁给了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的赵明诚,新婚燕尔,丈夫赵明诚外出,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h3> <h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h3> <h3>赵明诚拿到妻子的相思词,既被她的才情倾倒,又被她的柔情感动,但又被男人那点自尊心所触动。 传说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了50首词,並将李清照的一首混在其中,拿给诗人朋友看。结果,他的诗人朋友告诉他,所有的词中,只有三句绝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流传千年而不朽。</h3> <h3>从少年到青年的李请照是幸福的,她与赵明诚出身富贵,才貌双全,婚姻美满,无疑得到了上天的眷顾。</h3> <h3>到中年的李清照,家难又逢国破。先是因为党争,父亲被排挤,发还原籍。丈夫被罢官,公公去世。因金兵大肆入侵,留在青州大量文物古籍,因发生兵禍,文物古籍等毁于一旦,她随车带精选的文物,南下逃亡途中遗失大半,叫她心痛不已。</h3> <h3>此时赵明诚,因奔母丧,住江宁知府,因叛乱兵变,赵明诚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吊下城墙逃跑。朝廷软弱,丈夫同样怯懦,临阵脱逃。</h3> <h3>时代对于在宋朝时的古代女子,是没有赋予忧国忧民的使命的,可李清照偏偏不,不仅忧国忧民,还让堂堂男儿汗颜。</h3> <h3>李清照悲愤欲绝,走到乌江时,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触景生情,心潮激荡,随口吟出《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让站在身后的赵明诚羞愧难当'。赵明诚恢复官职快马赴京,一路劳累,不久病死于今天的南京。</h3> <h3>这首《夏日绝句》,大气澎湃,是一首千古的绝唱。 李清照追思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英雄豪气、力透纸背。</h3> <h3>从此李清照独自一人在南方漂泊流离,不!是依然心系家国,你看:她身虽单薄而昂首挺立,以笔作长茅,冲在战斗的前列。其诗为证:“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 李清照的才华,李请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h3> <h3>中、晚年的李清照依然为正义抗争。 49岁时再嫁张汝州。张汝州是个伪君子,娶李清照一为姿色,二为她的才名,三为李清照的文物古籍。 婚后,张汝州发现她文物古籍大部分已经遗失,剩下的视若生命,不肯相让,他立马原形毕露,时常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骄傲了半生的李清照怎能忍受这般屈辱?她要休夫。 在千年前的当时,守寡女子再嫁,已是伤风败俗了,休夫!是天大笑话了。 宋朝律令规定,女子要休夫,无论对错,都要坐牢三年。 李清照宁愿坐牢三年,宁愿受世人讥笑,也要摆脱张汝州。 她抓住了张汝州曾在科举考试中舞弊,告发他欺君,结果张汝州下狱,但自己也进了监牢,好在好友搭救,九天后得以重获自由。</h3> <h3>李清照的才华、气度、修养、性情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她的光芒,让所有人显得暗淡,也正是如此,无论沧海桑田如何转换,都掩盖不了她光芒万丈的风流,如一盏孤灯,高悬在千年历史的天空。</h3><h3><br></h3> <h3>千古才女第一人,精髓凝练宋词魂。澎湃起落千古绝,气势磅礴浩无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