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花嶴島

严德林

<h3>  五月末,幾位喜歡攝影的朋友约上我,各自带上“長槍短炮”,自駕去了一趟浙江。在去之前,组識者居先生大概的告訴我此行的目的地和時間按排。</h3><h3> 因為我的孤陋寡聞,衹知道要去的地方是麗水,後来説我們還要去一個叫花嶴島的地方。我原本以为它們是緊挨着的。但當車子開到一個碼頭時,眼前是一片海。哦,花嶴岛就在海的那一邊。</h3><h3> 我鮮有出門,這次居然看到久違的海,心中不禁一陣窃喜。</h3><h3> 其實,麗水是在那萬山叢中的浙江腹地,而花嶴島則在這煙波浩渺的東海之濱,它們相去甚逺了。</h3><h3> </h3> <h3>  説来好笑,第一次聴到花嶴島這個名字時,中間的那個“ao”字是甚麽模樣?還真没有想過。但當我真真切切的看到路邊的标牌上“花岙岛”三個字時,中間的那個岙字譲我蒙圈了。回来後,我查了一下字典,那個字的注音為“ao”。岙的繁體寫法是奥運的奥,加上一个山字。唉,怎麽覺的還是繁體的嶴字要好認一㸃呢。</h3><h3> 字典先生告訴我,浙閩沿海一带把山間平地都稱作嶴。現在你再看看地圖,會發現,那里許多的地名都叫“XX嶴”。</h3><h3> 花嶴島之所以叫花嶴島,相傳那里曾经是鲜花盛开的地方,并由此而得名。</h3><h3>1</h3> <h3>  當然,如今的花嶴島能成為旅游景点,并不是因為這裏依然是鲜花盛開。而是因為它擁有一個體量碩大的酸性柱狀節理地貌景观石林。它是世界三大火山巖原生地貌之一。石林的最大直徑達130厘米,比英國巨人堤更加粗壯。且數量有150萬之多!</h3> <h3>  這裡的五月至八月是禁漁期,這個時候來,不要説吃海鮮了,我們在海邊的山上拍日出,本想找條船做㸃缀,放眼望去,海面上竟然連一條船也找不到。原來,所有的漁船都被封存在碼頭上。没有船,似乎那日出,還有那壯闊的海岸線,總覺得少了那麽一㸃點的味道。</h3><h3> 我們来到海邊的灘塗,那平坦的灘塗上儜立两棵碩大的樹的軀幹。它是怎麽来的?它又是做什麽用?我們作的各種揣測,後来統統都成了無稽之談。 原来,現在灘塗,若干年前應該是陸地,那两棵碩大的樹幹竟是生於斯長於斯,已過千載的古樟樹。</h3><h3> 禁漁期,當地人吃得所謂海鲜,那就拎隻桶到灘塗上揀點毛蟹海螺什麽的。</h3><h3> </h3> <h3>  我們一行四人,除了我之外,這幾位仁兄来這里已经不是第一了。之所以他們如此青睐于此,决不謹謹是衝著上述的自然景觀。在他們心里,這裏還有遠比自然景觀更譲人抓狂的東西。</h3><h3> 他們都是拍人文的高手,有著敏銳的觀察力,盡管他們之前也在這裡拍過,但看的出,他們總還有著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h3><div><h3> 原来,這裏有個大約一平方公里,名叫象山縣石浦鎮花嶴鹽場的地方。</h3><h3> </h3></div><h3></h3> <h3>  我的幾位老師朋友</h3> <h3> 整體上看,鹽場像是個大棋盤。這個大棋盤被分割成平平整整的數十個四四方方的田塊。每個田塊都用巨幅的塑膠布鋪滿,布的四邊搭在田埂上。這種布給人的感覺非常的柔順,厚實。(絕對不能有破損的地方)我們問鹽農,這布是塑膠的嗎?他們祇說是鹽布。</h3><h3> 每個池子非常的平整,放進池中的海水祇是淺淺的一層,甚至連一公分也沒有。并不是想像中的所謂曬鹽,就是把海水無節制放入鹽田中,讓它慢慢地曬乾。</h3><h3> </h3> <h3>  海水入池後,海水中砂粒慢慢地沉澱下來,工人們一遍遍用刷子把積在鹽布上的細砂推到鹽池邊緣再清除掉。</h3> <h3>堪比華爾茲。</h3> <h3>  鹽在海水的含量大約占丨%,當鹽在水中的濃度達到20%時,就形成了結晶體。從1%到20%的過程中需要人工攪拌。工人們用一根麻繩系著一個重物置于池中央,然後背著繩子一圈圈圍著鹽池轉,達到攪拌均勻的作用。</h3> <h3>  我總覺得,隨著科技的進步,種糧食的農民,近些年,從耕到種到收大都用機械代勞,基本上已從重體力勞動中解脫了出來。但不曾想到,鹽場的勞作方式依然還是那麼的原始,除了鹽布和電泵之外,其它工具應該和古代的同行沒有區別了。</h3> <h3>  </h3> <h3>  他們在檢測鹽水的濃度</h3> <h3> 在這個鹽場上班的都不是象山本地人,而是從與象山相鄰的其他地方的。一般都是夫唱婦隨。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其中一對老夫婦,已是七十開外。</h3><h3> 都說淅江人能苦,還真是的。</h3> <h3>  我注意到他們的餐桌:一盆鹽水煮土豆,一碗從海灘上揀來海螺。男人手中一杯清酒。</h3> <h3> 由於語言上的交流不是太通暢,很多問題是所問非所答,或許也還有其他原故,(比如忙,人家沒有這份心情跟你們閒聊)很多想問的問題深入不下去。但我真真切切聽到一句:你們好,老了有退休工資。</h3><h3> 我們要走的前一天,得知他們當天夜里要出鹽。我們夜里三點,趕到現場。夜幕低垂,月兒彎彎,潔白的鹽花一堆堆,一筐筐。忙碌的身影倒映在水中,譲我們好感動。</h3> <h3> 其實,他們是從晚上十一點就開始上工了。不知不覺,東方出現魚肚白,不知不覺,橘紅色的陽光把鹽場映襯的是那麼的迷人!</h3> <h3>  這位婦人,因為先生身有不適,承擔了本該是男人的重擔。從她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的苦楚。</h3> <h3>  忙碌了一天,這位婦人還要去打理遠處的菜地和家禽。</h3> <h3>忙了一天,腰都直不起來了。</h3> <h3>  海水的濃度達到30%,它就成了印染業的固色劑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