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浮石潭里的传说</h3><h3> 作者:廖元龙</h3><h3> 衢州古城之北,沿着长长的浮石路,走上三华里便是浮石渡,对面是浮石乡,下边就是浮石潭了。</h3><h3> 堤岸延綿,碧波万倾,这浮石潭里又有什么故事呢?有啊,传说当年明太袓朱元璋攻衢州城北门,被守城元军打得屁滚尿流,撤兵时来到这浮石潭边。定眼一看,一江清水向东流,浮石潭深兵马愁。朱元璋当时仰天长叹:"天绝我也!"这时,只見浮石潭上游漂来一大片浮石,像江中竹排迎面而来。朱元璋命军士带军马快上浮石,划向江北。待元军赶到浮石潭南岸时,朱元璋早已上了北岸。说来也怪,这浮石送过了朱家军,就慢慢沉入了浮石潭底,元军只能望江长叹!看官,这就叫真龙天子到,老天会帮忙。天时,奇也!</h3><h3> 朱元璋靠浮石保了性命,朱家军靠浮石过江得以重整的故事,从此被衢州老佛倪(市民)代代相传。故事是真的吗?石头能浮在水面吗?</h3><h3> 2017年的雨季,雨下得特别猛,汛情告急,衢江下游橡皮坝放气泄洪,浮石潭露出了真面目,是个寻找朱元璋当年渡江物证的好时机。</h3><h3> 7月下旬,已是江南的伏天,阳光强烈,酷署焦人。笔者取证心切,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顶着烈日下了浮石潭。呵,浮石连片,像江中之舟,如竹排浮水,漂亮!踏上浮石,马蹄印深,一往北向。听,还仿佛真听到军马嘶鸣。浮石,让人神往,让人感叹,自然景观,天工造就,埋在水底的衢州美景啊!</h3><h3> 试问朱元璋渡江逃命的证据找到了吗?找到了呀。看其一,马蹄印记,有深有浅,有大有小,有序又有乱。看其二,朱家军遗留下的剑壳。看其三,脚印,有大有小,还有儿童脚印,象是朱元璋携儿征战沙场。看其四,浮石之间散落着好似面块、年糕之类,一定是军粮!</h3><h3> 最值得—看的是浮石上的四方图。象是朱元璋画的衢州城防图,似在寻找攻城突破口:又象是衢州城建的规划图,四周城墙,中间一条大马路,这不是上下街吗!太不可思议了,太漂亮了,太神奇了!</h3><h3> 看来,朱元璋靠浮石过浮石潭逃命的故事讲的是真的。</h3><h3> 浮石是石头,能浮水面吗?能呀!科学家早已证明,浮石是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矿物质。浮石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硅,质地软,比重小于水,能浮于水面,所以叫浮石。浮石又叫江沬石。</h3><h3> 浮石的用途很多,能加工成砖用于建筑,能用于水洗服装使衣物变软,能加工成浮石粉用于金属抛光,还能入药……</h3><h3> 浮石潭,浮石渡,浮石美,藏着多少秘密,含着多少美妙,上天赐于浙西衢州的神奇美景!</h3><h3> 2018年5月27日</h3> <h3>石阶延绵</h3><h3>廖元龙 文</h3><h3> 同学约聚张西,挖毛笋,采野菜,摘粽叶,欢笑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我的心里,却有另一番盘算,去寻找那些绵延的石阶。</h3><h3> 张西村,主姓张,汉代大谋士张良族人的后代居住在这里,全村只有300多人口。我们村叫寺桥村,向西,沿溪水而上10里就是张西村了。张西再向上,有一道高高的山岗,称凉亭岗,古时岗上有一亭而得名。从张西人家至凉亭岗又是10里,翻过岗就是常山县地界了。自古以来,从我们寺桥村到凉亭岗20里,走的都是石阶小道,一级级石阶,有的平坦,有的峭陡,弯弯延绵。如果你抬头,能看到远处凉亭岗上的天……</h3><h3> 高高的山岗,我们村里人很少爬那凉亭岗,就是张西村人劳作也不会上那高岗。那年我十五岁,登上了凉亭岗,而且每个月爬上高岗一次。</h3><h3> 1967年,村民讲年份不好,上半年是洪灾,七八九是旱灾,我娘也病倒了,躲到别处养病去了。我爸没办法,操起老本行,翻越凉亭岗去常山那边槽上做纸挣钱。家里呢,就剩下我、妹妹和弟弟,我虚龄十五,妹妹十二,弟弟九岁。“文革”正盛,学校停课,我在家砍柴种菜,养两头毛猪,照顾好弟妹,再就是每月给常山打工的父亲送一次米和菜。日子定好的,每月初六,讨个六六顺的彩头。</h3><h3> 送米这天,我天不亮就起床,烧好弟妹吃的早饭,喂过猪,七点多挑上米担就出发。米担是头天晚上准备好的,45斤大米,还有几斤咸菜,担子有五十多斤。因为日子定好,送米是风雨无阻的。那时候没电话,没办法联络,父亲在大山那边等着。</h3><h3> 从我们寺桥到西坑口5里,古道还比较平坦一些,台阶是有且不陡,别看我十五岁,挑个50多斤还是轻松的,一口气挑到西坑村外凉亭处歇。</h3><h3> 西坑凉亭在张西村外1里。过了凉亭,有道岭,那是进张西村的关隘,称五十踏步。叫是50级台阶,那只是一段,几个弯一转,少说也有一百多个台阶。朋友,也许你旅游爬过山,登山是什么感觉?何况肩上还有50多斤的担子呢?!我每次挑到张西村里,都气喘嘘嘘,汗流满面。</h3><h3> 给父亲送米之路,这头10里不算啥,费点脚力而已,难的是后10里,从张西人家至凉亭岗的这一程。</h3><h3> 过了张西村,山道弯弯,因为再没有人家,路变窄,也陡了,不规则了,那是山里人劳作的山道。</h3><h3> 荒无人烟,四处不时传出一些动物的鸣叫声,让人毛骨悚立。那时,山上集体种玉米,玉米地里常有野猪出没。一次,我正一步步向上登,只见远处一群野猪飞驰而过。听大人说,野猪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如果野猪遭遇过人的攻击,眼晴发红,就会攻击人。无论野猪冲没冲过来,还是提心吊胆的。</h3><h3> 天气晴朗,那是我的运气,山里看得远;如遇下雨或雾天,在那荒无人烟的大山之上、大雾弥漫,好害怕的,这是人的本能反映。雨天挑担,我得戴着笠帽,穿着蓑衣,重好几斤,又不便多歇,上一步台阶就“嗨”一下。老人们说,在深山还可以大叫几声,主动发声吓退鬼神,吓退野兽。</h3><h3> 看见凉亭岗了,登上山岗还有几百米。岗下有一片玉米地,比较平坦,从这里可以去七里乡。歇歇脚吧,哪敢呀!传说这里有吊死鬼,每次到这里我吓得加快脚步,奋力上岗。</h3><h3> 登岗,我每次都歇上一会。再往常山,下岗5里就见到父亲了,完成送米,心中十分愉悦!</h3><h3> 凉亭岗,那是天上人间!天气好,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到远处的城市和飞烟;雾天,岗上阳光谱照,岗下云雾飞渡,仙境一般。春天,凉亭岗山花浪漫;秋天,岗上野山楂彤红。在这高岗之上,如果遇到一个路人,那就是好运来了,让你感受一把笑脸以对的人间之乐!</h3><h3> 父亲在我送米这天,会在炭火上蒸一大罐白米饭,一大早就炖上一罐红烧猪肉,让我吃会饱,吃个够,好幸福!</h3><h3> 50多年过去,政府和村民把水泥公路修进了张西村,修到了凉亭岗下。看到路好走了,群众生活方便了,经济发展了,我本应开心才是。可是,我还是想寻找穿着蓑衣一步步艰难登山的精神,还是想寻找山道弯弯野兽满山的自然美,还是留恋凉亭岗上山花开、山楂红、脚下云雾来的人间美景,还有那老父亲炖的红烧猪肉,好香,好香!</h3><h3> 张西,那延绵的石阶永这印记在我心中……</h3> <h3>老家老屋老母</h3><h3>廖元龙 文</h3><h3> 离家从军,离村背屋,风雨飘泊,少年白头。几十年,几多愁,梦中依然是生我养我的老家,老屋和老母。</h3><h3> 老屋,白墙?不,黄泥的墙;大红瓦?不,小黄瓦;水泥道?不,石头路。谁改变了老屋的模样?侄儿?不,年代,时代,不属于我们的新一代。</h3><h3> 老屋,建于1953年,与我同岁,一起新生,一起老旧。不,人不如屋,也许有一天我俏然离去,老屋却依旧,还怀抱着我青春少年的身影。</h3><h3> 那天,我又一次回到老屋,静静的,冷冷的。老母哪去了,老爹哪去了,兄弟姐妹哪去了,热闹哪去了?我想,我念老屋里的人,特别是我们的老母亲。</h3><h3> 母亲16岁出嫁,18岁生下我大哥,43岁生下我弟弟,生呀生,生了8胎,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她叫褔英,好名呀,褔英即福音也!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手里端着煤油灯,先去鸡舍照一照母鸡下了几只蛋,再去灶堂烧粥洗衣。睌上,我们都睡下了,她还举着煤油灯,照照门,照照猪,照照鸡,最后才吹灯躺息。褔音(英),一辈子也没享过清褔!</h3><h3> 老家就是老屋,老屋就是老母,老母就是老家。老母不在了,老屋才如此寂静与冷清!</h3><h3> 记得母亲在的时候,每到过年,老屋象集市,一大家16口人。笑声,哭声,争吵声,这就是除旧岁声?不,还有鞭炮声。</h3><h3> 老屋过年,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看呀,屋墙周围全是我从山上砍下的柴火,大门面侧一捆捆排列,像我们家的保安,守护平安。瞧呀,木楼板底下,挂满了母亲和大嫂小嫂包的粽子,糥米香,肉香,咸菜香,香味满堂。再看,那—缸缸的年糕,一坛坛的米酒,一箩箩的拜年礼,太诱人了。那时,拜年送糕送枣,红糕、芙蓉糕,生活水平年年高;红枣、蜜枣,年年早早发财。</h3><h3> 除夕,吃年饭前,放鞭炮啦!大哥,生性胆大,天不怕地下怕,每年都他点炮,一放一个响。妹妹胆小,捂着双耳躲到泥墙边。我和弟弟冒着屑烟抢炸过了的炮仗。父亲和母亲站在一边笑,笑啊笑,其乐融融。</h3><h3> 老家,让我难以忘怀;老屋,让我铭刻在心;老母亲,让我永远怀念您!</h3> <h3>娶个女同学做老婆</h3><h3>廖元龙 文</h3><h3> 人啊,离开学校久了,就会想起母校,想起学校里的那些事,男同学就会想起女同学,女同学呢?我不知道啊!</h3><h3> 几十年过去了,一个同学会,把当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又提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h3><h3> 我是农村人,是大山里长着的孩子。我读高中在石梁镇上,同学也都是农村人,少数是城里知青或镇上父母吃商品粮家庭的孩子。虽然都是农村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山里人家穷,穷得连交学费都得靠砍柴挑去学校食堂卖出钱来解决。平原村的孩子比我们强多了,天天回家吃热饭,种稻子,起码不会断粮。因此,有的同学会瞧不起我们山里人。</h3><h3> 青少年讲的是从小立志,这"志"呀,从大了讲就是读好书报效国家,从小了讲就是长大了有饭吃,娶个女同学做老婆。呵,有意思!</h3><h3> 由于"文革",我们初中多读了两年,上高中那年大家都18岁了,有的三届生20了,虽然不很懂男女之事,却也能分别个男生女生,漂亮与土气什么的。鲜花初放,青春跳逗,芳香扑鼻,秀发诱人,男同学都想娶个漂亮的女同学做老婆。</h3><h3> 上课了,我们二班56人,有12名女同学,分两横排坐在男生中间。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严于执教的人,上课是不准课堂里有仼何风吹草动的。纪律是严,但春风关不住,转身事有生。只要王老师一转身去板书,男同学逗女同学的动作就来了。</h3><h3> 女同学前排的男生,经常转身给后排女生来个鬼脸,有的故意用身子挤压女同学桌子,女同学不好说话,只能给个怒脸。女同学后排的男生,离老师远,做小动作方便,有在女同学头上放个啥的,背上画个啥的,胆大的男生经常拉一下女同学头发呀,小辫子呀,当然也有递小纸条的。</h3><h3> 也许你想知道我与女生有点啥,有木有?有啊!我们山里男生,周一早上一担柴交到食堂,匆匆忙忙来上课,脸是水流的,身上是湿的,脚板是光的,浑身是汗臭的,女同学沒被吓跑也算不错了。说了也许没人信,有证人的,不信你问王六古同学。不过,我也有胆大的一回。高中毕业分别那天,我大着胆子向好几个女同学要照片,作个留念,可一张也没要到手,心里难过了好多年。</h3><h3> 我也想娶个女同学做老婆,可上天咋就沒个计划安排呢!</h3><h3> 高中毕业那阵子,大家忙着奔前程,谁愿意嫁谁,谁愿意讨谁那都是未知数。我毕业后回到小山村,山里穷,走个路得步行几十里,平原的姑娘谁也不想嫁山里。路难行,常断粮,守着男生饿叫娘!谁嫁我呀!后来,我当了兵,一走三年,前途未卜,女同学都二十五六岁了,大姑娘不等嫁了,谁等我!一个个都出嫁了。等到那一年,我当了部队军官,心想有资格娶个女同学当老婆了,回乡探亲一打听,女同学个个都有孩子叫妈了哈!沒办法,我只有娶个别人的同学做老婆……</h3><h3> 不过,同学聚会我也很开心。我虽然沒娶上女同学做老婆,可有好几个女同学觉得我好学上进,一表人才,为人也热情诚实,如果再来一回,表示愿意嫁给我,这就够了,心满意足了。更让我高兴的是我们有5位男同学梦想成真,娶了个女同学做老婆,一生美满幸福,祝福他们夫妻长头至老!</h3><h3> 娶个女同学做老婆,是一个梦想,是一个目标,这辈子是不行了,下辈子那是一定的哟!</h3> <h3>老屋门前的石板凳</h3><h3>廖元龙 文</h3><h3> 山村,石头的世界。</h3><h3> 我家老屋建在溪边,后墙的基础都是用石头打上来的,门前是石头彻的古道。我小时候,进出山里的行人都从我门前走过,热闹。大门对面是进古屋的台阶,第一排台阶有两块石头凳。</h3><h3> 石头凳是溪里抬上来的石头,朝上的面经过千里洪水冲刷,非常光滑。顽石好重,安放在那里非常稳固。老屋与我同岁,六十多年过去,石头凳被小草簇拥着,依然安祥美丽。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对石头凳看上几眼,坐上一坐,因为她承载着我的家史,包含着我的乡愁。</h3><h3> 山村童孩,石头凳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好地点。春天,我们看凳边青草生,有事没事捉一根嫩草放在嘴里嚼;夏天,我们在石头凳上好乘凉,门前光照时间短,山风吹来凉爽舒服,跳上跳下好欢乐;秋天,我们腑身在石头凳上呼唤蚂蚁,看蚂蚁排着队伍搬运食物;冬天,大雪封山时石头凳上积起厚厚的雪,非常好看。我们门前堆雪人,打雪仗,都先取石头凳上的雪。石头凳,春夏秋冬伴着我成长。</h3><h3> 我三岁开始放羊,九岁上山砍柴,十四岁参加生产队劳动掙工分,这些事石头凳记得一清二楚。每次劳动归来,屋门前的石头凳上一坐,扇扇风,喝口茶,再就是端着大白碗大口吃饭。为了赶时间去菜地种菜浇菜,上山出工打柴,我不等母亲把饭菜全烧好才吃</h3><h3> ,只要饭好了菜沒好也不要紧,端上大碗坐在石头凳上就吃起来。母亲每上—个菜就拿到石头凳这儿来,用筷子拔些在我碗里。你可别认为我象现在城里孩子,父母劝着吃饭哟。我母亲勤劳,最疼劳动的家庭成员,她是担心我营养不够没力气干活才关爱的。这种母爱,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泪从眼出,人世间多少孩子也许都记不起了呀!</h3><h3> 石头凳是记账本,也是见证人,让母亲的身影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母亲老年时背弓了,腰弯了,也许就是在石头凳前给我,我父亲,两个哥哥,还有弟弟这些男人们千次万次地拔菜造成的。今天,我懂了,我要呐喊:母爱伟大,女性伟大!</h3><h3> 我当兵之前,我和父母弟妹一家,两个哥哥一人一家,三家人口16个,呵,一个加强班啊!每到傍晚,山上劳动的下来了,学校读书的回来了,热闹就开始了。</h3><h3> 石头凳与老屋隔一条石头路,对过大门,门下是木头门檻。一家人,石头凳上坐几个,木头门槛上坐几个,搬小板凳的搬小板凳,搬毛竹椅的搬毛竹椅,都安定下来了,就围绕一个话题议论纷纷。大姐在城里工作,如果回家里来就更热闹了。姐夫有文化,县里干部,说话有道理,往往他一结论,这事就没争的。母亲呢,她没文化,起初只是听着笑,笑着听,到后来呢,听着听着就在毛竹躺椅上睡着了。当时,我们还笑母亲呼噜打得响,现在自己上年纪了才体会到,母亲那是起早贪劳动累的。希望天下做儿女的比我早点懂事,早点关爱自己的父母亲!</h3><h3> 老屋门前的石头凳,见证着我的成长,她像母亲一样给了我善良和坚强,也给了我们全家无比的欢乐。石头凳,我要给你申报世界自然物质文化遗产!</h3><h3> 石头凳万岁!</h3> <h3>草编的鞋</h3><h3>廖元龙 文</h3><h3> 见到草鞋架,就想起草编织的鞋,就想起穿着草鞋上山砍柴、种地那些故事。</h3><h3> 草鞋床,我们叫草鞋架。看它头上长着一排角,那是用来栓住草鞋筋的。只要人往草鞋架上一坐,草鞋筋的一头挂栓在架角上,一头系在腰间,身体重心往后一靠,草鞋筋被拉直,就可以开始编织草鞋了。</h3><h3> 啥是草鞋筋呀?</h3><h3> 编草鞋的原材料一般是稻草,也有用杂草、藤条、布条作原材料的。用稻草编草鞋成本低,如果用布条编,那算上品了。草鞋靠内部的四根筋牵联着草,这草鞋筋就相当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竹篱笆中的木柱,起到中硫低柱作用。草鞋筋是棕毛或柠麻或棕叶打成的细绳。</h3><h3> 编织草鞋的时候,拉紧草鞋筋,拣几根稻草拧成绳状,在草鞋筋中来回穿梭。不停地转,稻草不停地添,转几个来回就用木块压压紧,最后打好结,草鞋也就算编好了。一只新草鞋象一条小船儿,非常漂亮。草鞋也有尺码大小,只是草鞋前后左右空荡荡的,大小相差一点也不算个事。</h3><h3> 在我们山村,女人编草鞋是一项基本技能。谁家女人草鞋编得好,男人们会刮目相看。一双好草鞋得合脚、舒适、紧绷、耐穿,还有看起来利索和表面整洁。</h3><h3> 我和父亲穿的草鞋都是我母亲编的。一台草鞋架,一盏煤油灯,灯下晃动着母亲的身影。煤油灯上灯草烧得"叽叽"响,灯光暗了,母亲就点名,叫我们拨灯蕊。后来,山村通了电,有了电灯,我们到处跑着玩,母亲成了草鞋加工厂里的唯一工人。中国老一辈的女性也许都像我母亲一样仼劳仼怨,吃苦不叫,多么伟大呀!</h3><h3> 说到编草鞋,可不能忘了我大嫂。大嫂编草鞋织得又快又漂亮,全村妇女们都敬佩她的手艺。每到过年,大嫂就将我大哥第二年穿的草鞋都织好了,高高地挂在楼板下,好似精致的工艺品。</h3><h3> 穿过草鞋吗?没有吧。穿草鞋走路非常轻松,尤其是爬山,防滑效果好。小时候砍柴,我们经常穿着草鞋攀岩走壁,不滑。特别是新草鞋,踩到哪里都踏实。当草鞋旧了,鞋底也会光滑,到了干旱季节,脚下容易滑,我们上山前在水里踏上—脚,草鞋潮湿了,抓地能力也就增强了。</h3><h3> 也许你会问,冬季零下气温还穿草鞋劳作吗?穿呀。原来,草鞋有两种穿法,夏季只穿鞋,脚背不加布盖。这种穿法,脚背光光的,凉快,但脚缺乏保护,易被蚊叮蛇咬,脚也时常被鞋绳勒伤。冬季穿草鞋脚背垫布盖,暖和,安全。冷不冷?刚出门时冷,脚指被冻得红红的,走啊走,就不冷了。冬季上山砍柴,时有踏雪寻柴,草鞋踩在雪上,发出"咕咕"声,传递着抗争,传递着坚强,传递着无畏!</h3><h3> 草编的鞋,红军的鞋;草编的鞋,山里人的鞋!时代变迁,草鞋远去,仅以此文,愿草鞋床和草鞋精神永存!</h3> <h3>眼镜蛇石</h3><h3>廖元龙 文</h3><h3> 一溪清流,两面青山,七沟八岗,宝物深藏,这就是我们那美丽的小村庄。</h3><h3> 村里有一宝,石头!山上是石头,溪里是石头,路上踩的也是石头。石头形状各异,有啥像啥,就说说村外山口的眼镜蛇石吧。</h3><h3> 眼镜蛇石座落在柯祥坞口。</h3><h3> 柯祥是进我们村的第一坞,都说这山坞是一片福地。为啥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三个神仙从这里经过,响午时分,又饥又渴,在坞里休息做饭。一个神仙用手一挥,满山满坞长出了将收的玉米;另一个神仙用手一画,眼前出现—条弯曲小沟,清泉奔流;还有一个神仙摘一把山果向空中一抛,呵,四周长出了毛竹、松木、杉木、杂林,山上好风光。</h3><h3> 吃过了饭,三神仙又向上走。突然,玉米地里窜出一只山鼠,细—瞧,地上散落着许多玉米籽。神仙想啊,这山鼠偷吃粮食,危害山民哟,怎么办呢?只见一个神仙拣起—块石头,向下—扔,落在了坞口。这石头就是我讲的眼镜蛇石。</h3><h3> 神仙走后,村里人发现柯祥山上山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五谷杂粮,竹木柴林,野生动物也多。有鼠无患是因为有蛇,除了眼镜蛇,还有竹叶青、五步蛇、彩花蛇、乌蛇等;有蛇无患是因为有野猪,猪克蛇吃蛇,所以蛇也不会满山游;有野猪无患是因为有鼠,这鼠钻猪耳朵,野猪睡觉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呵,生态平衡啊!</h3><h3> 话说神仙在柯祥坞口摆了条眼镜蛇,鼠妖,鼠精都被挡住了,村民在山上种粮年年丰收。村里的眼镜蛇呢,把这眼镜蛇石看作袓先,经常来聚集朝拜。村里人都说柯祥眼镜蛇最多,那当然,祖先在家就在呀!看来,眼镜蛇是把柯祥坞口当家了。</h3><h3> 眼镜蛇,我们村里人叫鸡公蛇。为啥这么叫?眼镜蛇头一抬老高,像公鸡抬头。所以,村里人叫柯祥坞口这石头叫鸡公石。还有,这坞口过路之地,叫蛇太凶,太吓人,称鸡人们就不怕了,这是有讲究的。</h3><h3> 眼镜蛇,毒蛇也!呵,保护动物。来我们村,也许你能见到眼镜蛇,能见到是你的福气。见到眼镜蛇,千万别跑,慢慢退走,一跑她会追。见不到也没关系,来看看眼镜蛇石。别怕,我们站的是蛇头下方,咬不到你,放心。看过了,扑下身子喝一口山泉水,让你清凉,让你明目,让你心神气爽!</h3><h3> 眼镜蛇石,神仙石!守护村子的平安石!</h3> <h3>母蟾石的传说</h3><h3>廖元龙 文</h3><h3> 山桥,仙居之地,万物美妙,故事太多。</h3><h3> 说了眼镜蛇石,有人就担心起来,村里如此毒蛇,谁还敢游?!差矣!凡神仙摆布的石头,哪有害民的,其中定有美妙之笔。别看眼镜蛇石头部高昂,其实她是母蟾之身。不会吧,咋回事?你看看母蟾石,听玩故事就明白了。</h3><h3> 话说三个神仙在柯祥坞里做饭休息,一个神仙把手一挥,山间忽然开阔,变为粮仓之地。另一个神仙用手—划,山间出现—条溪流,清泉涌动。还有一个神仙向山下扔了块石头,那就是眼镜蛇石。这时,突然—群山蚊飞来,在神仙周围打转,大有包围三人吸干人血之势。一会,一只花斑母蚊一口咬在了一个神仙脸上,神仙伸手"拍"一下,打了自己—个巴掌,把手拿下来一看,尽是鲜血呀!</h3><h3> 看官,你可知道我们山林之中的花斑蚊子的厉害?咬你—口不但吸了血,还在你皮下注射了毒素,过一会,被咬之处就肿起—大块,又痛又痒。</h3><h3> 呵,神仙被花蚊子咬,气坏了。只见扔石头的那个神仙手向坞口一指,眼镜蛇石就变成母蟾之身了。一只蟾,怎么知道是母的?神了,三个神仙走后,蟾石下了个石蛋,图片8,原来有石头蛋为证呀。</h3><h3> 也许有人还不知道蟾为何物。蟾,蟾蜍,两栖动物,黑皮肤,皮表面有疙瘩,内有毒腺。蟾分泌的粘液叫蟾酥,可入药。蟾专吃昆虫,对农业生产有利。蟾,通称癞哈蟆。</h3><h3> 神奇,真的好神奇!</h3><h3> 自从有了母蟾石,也就是癞哈蟆石吧,柯祥山上的昆虫得到了控制。蟾吃昆虫,昆虫吸蛇血吃蛇粪,蛇吃蟾,生物链长期不断。</h3><h3> 大集体年代,生产队在柯祥种玉米、黄豆、粟米、蕃薯等,我经常和社员们上山劳动,天快黑了回家。也许你会问,山上有眼镜蛇不怕吗?不怕,人和山上动物是能和平相处的。</h3><h3> 再说神仙在柯祥坞口安了母蟾石,这村里的青蛙、田蛙和山上的石蛙,就算找到袓宗了,喜欢生活在柯祥坞,这就引来了石蛙和蛇的捕捉者,其中就有我大哥。</h3><h3> 我大哥胆大,从小喜欢上山捉蛇抓石蛙。晚饭过后,天一黑就出发,打着火把,背着蔑蒌,腰间插一把钩刀,头上烫布,脚下帮腿草鞋。不怕吗?不怕。他一个人孤身上山。许多次我想跟去打个帮手,学点本领,他均谢绝。他嘴上说怕我跟着惊动蛇和石蛙,也许他担心我被毒蛇咬。</h3><h3> 我很喜欢大哥每次上山捉石蛙抓蛇胜利归来的样子。他说:"举着火把,轻轻沿沟逆水而上。当蛇或石蛙见到了火光,不会很快逃走,悄悄地摸过去,"唰"下手,抓住了。"就这么简单,对,抓蛇捉石蛙就这么简单!天哪,黑黑的夜,杂草權木小溪,毒蛇猛兽会聚,还简单呀,太不简单了!大哥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勇敢男人!大哥走远了,每次我见到母蟾石,走到柯祥坞口就想起他,佩服他的勇敢无畏!</h3><h3> 母蟾石,护农石,村民们将她传为美谈。如果你能去抱一抱母蟾石蛋,你的运气,你的福气我就来了。做生意也许获双利,结婚也许生双胞胎呀……</h3> <h3>红莓花儿开</h3><h3>廖元龙 文</h3><h3> 清明时节,烧香拜祖,城里人买了许多白花去上坟,我笑了。假花上坟,多少也有点形式模样。看看我山里人扫墓,一路白花,这是大自然长出来的真花!小白花儿开,蜜蜂"嗡嗡"来,父母的屋就在这白色的花海里。上天所赐,父母安息!</h3><h3> 在我们小山村,看着这漂亮的小白花,你一定会问是什么植物,告诉你:野草莓。</h3><h3> 野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每年春天一到,第一批复绿,发芽,长树,4月开花,5月一10月结果。果实不大,红红的,如果长成熟,甜度非常高,爽口好吃。野草莓果是我们山里孩子的零食,也是鸟儿、雀儿、兽类和昆虫的粮食。</h3><h3> 冲着这漂亮的白花,现代园林引为景观。绿草路边林,白花朵朵开,蝶飞蜜蜂寻,红莓馋垂涎!</h3><h3> 说到这野草莓,我得介绍一下她同村的兄弟姐妹让你认识。</h3><h3> 在我们村的山上有一种长在树上的野草莓,因为长在山上和树上,所以,有人叫山莓,也有人叫树莓。树莓春夏长树,要到秋天才开花结果。树莓果比平地草生的野草霉大个多了,到了莓熟季节,树上象挂着一盏盏红灯笼,山上装点得象过年呀!因为树莓的树比人高,我们砍柴的时候就站在树下,一边摘一边吃,有时吃个饱。树莓的树上长满大刺,采摘需要十分小心。</h3><h3> 除了野草莓和山莓,村里田头有一种蛇莓,果实红红的,与野草莓和山莓差不多,但不能食用。小时候听大人说蛇毒不能吃,有毒,吃了噪子就哑了。因此,我作为山里长大的孩子,也没随便食用蛇莓。</h3><h3> 为什么蛇莓会有毒呢?呵,有个美丽的传说。</h3><h3> 传说草莓是玉帝吃的仙果,有一次仙女送果时不小心掉了一颗,落到了凡间,草莓便在人间繁植开来。当玉帝派人追回仙果时,蛇精已经偷吃了仙果,并在部分仙果表面涂了蛇毒。从此,这种涂过蛇毒的草莓被称作蛇莓。</h3><h3> 白色的花,红色的果,传奇的故事,想看一看,想尝一尝,请到浙西双溪村来!</h3> <h3>石鼠守仓</h3><h3>廖元龙 文</h3><h3> 浙西寺桥,主姓赖,福建袓,早年战乱,太公和太婆逃荒来此定居。</h3><h3> 茫茫大山,山道崎岖,赖姓太公和太婆怎么就看上这地方了呢?这里面有故事的。</h3><h3> 传说八百多年前,赖氏太公和太婆逃荒走进了大头源,爬上坎底岭,转过姜家湾,眼看天色渐暗,心想,得找个过夜的地方。又走上一阵子,翻过了柯祥坎头,就是我说的眼镜蛇石和母蟾石的地方,眼前出现了一座庙,好,今晚就住此地了。</h3><h3> 深山之中,夜深人静,住在破庙不怕吗?怕呀!兽吼、鸟鸣、昆虫喳,哈,山村小夜曲啊!赖氏太公太婆也是没办法,得熬过这漫漫黑夜呀!第二天—大早,他们就起来准备出发。赖氏太公是个细心人,并且信风水。要离开了得看看四周是个啥环境。不看不要紧,这一看,看出了八百年的子孙福,看出了寺桥村的发展蓝图。</h3><h3> 赖氏太公看见啥了?原来,他举目一望,这庙东溪面宽阔,溪边伏着—只石鼠。天那,这就是神话里讲的石鼠守仓呀!你看,溪面宽阔说明水源流长,有水可用;石鼠守仓,说明这里肯定有农田,有粮可取。赖氏太公和太婆非常兴奋,向上走,转过—道弯,眼前出现一片开阔之处,溪水涓涓,梯田层层,叹—声"好地方!"便定居下来。</h3><h3> 经过八百年的发展,寺桥村赖氏人口发展到数百人,村子成为竹木之仓,药材之仓,米粮之仓,旅游资源之仓,呵,石鼠守仓名副其实啊!</h3><h3> 那年,交通部门修进山公路,差点把这石鼠给炸了。呵,这石鼠是上天安排在这仓口的,能炸吗!你想,这石鼠对岸就是当年赖氏太公太婆住过的庙,这庙名叫水口殿。殿和鼠在这村头,有守住村子水和粮之意,如果真炸了,也许自然灾害就来了。</h3><h3> 石大公路在施工中,说来也巧了,一天夜里县交通局长梦见大头源一帮子老鼠来上访,说是动了他们老窝了。第二天上班,交通局长想想奇怪,只听说过群众上访,哪有老鼠上访的。开会,听听石大公路修建情况再说。会上,果然有人提出石大公路寺桥段设计路基偏低,容易被山洪冲垮。原来如此,局长提议路基抬高3米。嗨,石鼠得以保留下来。 如今,石鼠埋伏在石大公路外侧路基下,要走到大头源古道上才能看到。</h3><h3> 鼠,十二生肖之首。石鼠,守卫在我们小山村的村口,保证了村民丰衣足食。她忠于职守,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激励着赖氏族人,鼓舞着全村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h3> <h3>古道通天</h3><h3>廖元龙 文</h3><h3> 茫茫深山,沟豁起伏,石头,石桥,石路构成了通往山外的美,这就是我的家乡。</h3><h3> 在公路进山之前,人们踏着石头道进山出山。从我们村到县城有35华里,铺的全是石头道。</h3><h3> 石头路取的建材,就是溪里的石头。石道依山而建,穿村而行,沿溪而筑,翻岭而过。过溪的时候,沿途有石桥或木桥。石桥分两种,一种是拱桥,宽阔则边沿有保护;另一种是石板桥,也是溪里的石头,打成长条石板,平铺直通,一般沒有护栏。木桥呢?那就多了,用杉木拼凑而成,也有用松木或毛竹的。木桥经不住春夏的洪水,毎年洪水季节,木桥易冲毀断了通行。</h3><h3> 没桥的地方过溪怎么办?只有走石墩了。石墩实际上也是—种桥。就是在水面上摆上一块块大石头,洪水退去之后,石墩露出水面,人们踩着石头而过。当溪水漫过了石墩,想过溪也只有望水兴叹了。</h3><h3> 我小的时候,大姐就在城里工作,母亲带我到城里看望大姐,我就跟着走。在下村乡与石梁镇之间,要过两次溪,那时沒有桥,走的就是石墩。跳石墩过溪,我在行,我开心,溪里放羊娃呀!可母亲缠的是小脚走起来则是艰难。</h3><h3> 后来,我在石梁上高中,每周都要挑柴到学校顶学费和蒸饭钱。挑着柴跳着石墩走,难度加大,有技巧吗?有哇,柴担挑起来高低起伏,得乘柴担向上跃起的时候跨过石墩,连续跳跃过溪,不然,柴和人都难以稳定。</h3><h3> 石头路,通天道。如今,公路进了山,石头路变成了古道,多数已被毀坏。当然,你如果想体会一下走古道的滋味,就来我们村吧。</h3><h3> 古道长,古道美,着实让我这山里长大的孩子难以忘怀!</h3><h3> 弯弯曲曲,延绵不断,起起伏伏,过村走寨,这石头路太神奇了!春雨季节,如果你能走一下石头古道真是三生有幸。为啥?你抬头望,连绵青山两岸走;你则耳听,溪中清泉"哗哗"流;你低头看,路间石头如洗,绿草油油;你再闻一闻这山间的空气,感受一下微微的山风,爽啊!</h3><h3> 千年古道,历史悠长,每个地段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故事。尤其是那古道途中的凉亭,故事之家呀!</h3><h3> 石头路,祖先路;石头道,神仙道,古道土美,古道通天!</h3> <h3>成双成对</h3><h3> 廖元龙 文</h3><h3>百草生来本对双,人间不必几多忙。</h3><h3>晨游古巷留真影,敬你甘当和事郎。</h3><h3> 2019年6月8日晨拍花草水亭街随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