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h3> <h3>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天趁着假期我和妈妈来到超市选购包粽子的食材!</h3> <h3>端午小习俗—五黄,即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h3> <h3>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挂艾草悬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妈妈带我来到小河沟找这种植物。虽然没找到菖蒲但是却找到了艾草!</h3> <h3>端午小知识—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h3> <h3>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系五彩绳寓意着吉祥,二姨也给我编织了一根五彩手绳,真漂亮!</h3> <h3>端午小习俗—挂钟馗像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h3> <h3>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端午的一大早,我就把昨天拔的艾草挂在门口,以示吉祥安康!</h3> <h3>端午节小知识—吴越百姓以龙作为部族保护神,自比是龙的子孙,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在每年仲夏端午举行盛大的图腾祭。选择在端午举行祭龙节仪与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时节天象有关。</h3> <h3>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今天我也来包粽子,今年我家包了红枣和八宝的!</h3> <h3>端午小习俗—画额,传统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h3> <h3>一边学一边包,包粽子的感觉真是新鲜极了。我和妈妈忙了一上午,收获满满!</h3> <h3>端午小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老人的观念里,农历五月是恶月,据说在这个月里毒虫病虫们全体出动害人生病。这毒虫数量非常巨大,被称为五毒,端午悬挂钟馗像风俗说明人又赋予他新的职能,钟馗斩五毒。</h3> <h3>端午节和家人聚在一起吃端午宴!我想好多假日的意义更在于亲人团聚的欢乐光吧!</h3> <h3>端午小习俗—旧时广州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h3> <h3>端午节走亲访友,互送粽子,以表祝福!我也挑选了一些品相比较好的粽子,给亲朋好友们尝尝,看我大姨姥姥乐的!</h3> <h3>端午小习俗—打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h3> <h3>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我们这里龙舟就用小船来代替吧!</h3> <h3>端午好诗推荐—《端午》</h3><h3> 唐·文秀</h3><h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h3><h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h3> <h3>民间一直以来都有端午日洗药浴的习俗,乃至全国各地,在端午前后,要用草药给家里的小孩熬汤洗浴,可以驱五毒。我也来试试!</h3> <h3>端午小祝福—五月五,到端午,愿你端来快乐,无烦无恼;端来好运,无时无刻;端来健康,无忧无虑;端来财富,五谷丰登;端来祝福,五彩缤纷。端午节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