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 - 一个总是让全世界人民不省心的地方(3)

孙济洲

<h3><font color="#010101">从科托尔出发,沿着亚得里亚海边的公路,跨过边境,很快就进入到了克罗地亚。别的可以不知道,但总该知道克罗地亚足球很厉害吧,去年在俄罗斯世界杯上曾大放异彩,女总统还到现场助威拥抱球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克罗地亚原属铁托统治下的南斯拉夫联邦,在六个加盟国中实力仅次于塞尔维亚。随着苏东剧变,信仰基督教的克族由于始终对信仰东正教的塞族不满,首先提出要独立,引爆了南联邦的内战。由于在波黑也因闹独立,除克、塞两族之争外,更有穆斯林族参与其中,波黑内战成为了主战场。而地理上,波黑正夹在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使塞尔维亚很少能顾及到克罗地亚。最终依靠联合国和北约的干预,才勉强终结了这场不义的内战。借着拉波黑挡刀的计谋,克罗地亚成为了南斯拉夫内战的最大赢家,继承了绵长的前南斯拉夫绝大部分的海岸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杜布罗夫尼克位于克罗地亚的南端,一座中世纪风貌的古城,至今仍保存着14至16世纪建的古城堡,拥有美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风格的建筑,有“城市博物馆”的美称,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说,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曾说:“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来杜布罗夫尼克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杜布罗夫尼克是一个堡垒,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城墙是围绕在老城周围的防御性石墙,古城墙依地势而建,每隔一定距离就有堡垒或炮台,相互拱卫,防守严密,在城墙的高处,可以俯瞰古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伊万堡垒保卫着城市港口的入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普洛切城门外的港口,杜布罗夫尼克老城海港,停泊着各种游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斯特拉顿-普拉察是杜布罗夫尼克最著名也是最主要的街道。</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1444年的卢扎钟楼,上面有两个小铜人,整点时,小铜人会敲响钟声,许多鸽子会随着钟声在古城上空盘旋。</font></h3> 钟楼左侧是 斯邦扎宫,中世纪时,杜波罗夫尼克共和国的海关、银行、国库以及武器库,都设于此,如今它是一座档案博物馆。<br> <h3><font color="#010101"><p>大公府 - 建于15世纪的哥持-文艺复兴风格宫殿式建筑,这里曾是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的权力和行政中心。</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1520年文艺复兴风格的圣救世主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升天大教堂,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是在很多不同世纪教堂建筑的基础上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修建而成,外观庄严雄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内部饰有不同时期的宗教藏画,藏有很多珍贵的画作和遗迹。</font></h3> <p>圣布莱斯教堂<br></p> <h3><font color="#010101">贡杜里奇市场(广场),老城中唯一的农贸市场。因当地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贡杜里奇得名,广场有他的塑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不算很大,但是错落有致,真的靠腿走完还是蛮累的。其实中心的主要街道是整个城区的最低点,所以四周围都在它之上,往哪里走都需要往上走。也因此里面的阡陌小道都是阶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多像意大利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台阶上面是个广场,迎面的建筑是耶稣会学院门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广场一侧的圣伊格纳西奥教堂内部,拥有一座非常精美的石结构祭坛,祭坛的天花板上布满了西班牙画家加埃塔纳·加西亚的壁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由博卡尔堡垒护卫着的皮莱城门,是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市民出入城堡的主要通道。</font></h3> <p>杜布罗夫尼克的确很美,从高处俯瞰古城,其色彩浓烈而鲜明,蓝色的海、绿色的树、灰色的墙、红色的顶。这么漂亮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让我惊愕和不曾想到的是竟然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距今也只有20多年,曾遭到过现代重型武器大炮的围攻轰炸,使古城损坏惨重。<br></p> 这张从网上找到的照片记录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那场克罗地亚独立战争中,作为当时克罗地亚的领土,杜布罗夫尼克受到了由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领导的南联盟人民军的攻击,带着民族仇恨,塞尔维亚族军队故意将炮口对准了那些属于克罗地亚的文化遗产,意图将其毁灭。好在轰炸结束后仅几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通过拨付专款和发动国际集资行动,并组织了大批专家开始投入了修复工作。如今海风带走了硝烟,石灰填平了弹孔,在修复专家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下古城又奇迹般地涅槃重生。<br> <p>如今走在古城中,随着旅游的人群在欣赏着一座座中世纪风貌的建筑同时,虽然不时地提醒我这可是曾被战火毁坏过的,但很少还能看出痕迹,完全感觉不到眼前这座一片祥和、一派中世纪风貌的地中海古城曾在二十多年前遭遇过惨烈的战争与破坏。一股对这些以恢复古城历史原貌为最高原则的联合国古迹修复专家们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当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仍然可以找到当时那场战争给杜布罗夫尼克落下的影子。比如,古老的黄色旧瓦与崭新的红色新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新瓦片都是当年建筑受损后换上去的;老城内也依然可以看到还未修复的残垣断臂;耸立在海边的老城城墙,还能看到明显的修复痕迹等。</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离开了杜布罗夫尼克后,晚上住在了沿海的港口城市涅姆。</font></h3> <p>入住酒店后,翻看地图才发现,我们已跨过边界来到了波黑共和国了。原来在九十年代那场南斯拉夫内战后,根据《岱顿协定》,克罗地亚虽然如愿仍掌控着绵长的海岸线,但为了平衡,西方强行要求克罗地亚让出这20几公里的沿海领土,使波黑有了唯一的出海口。不幸的是克罗地亚被一分为二,但波黑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20公里海岸线被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半岛扣在海湾里面。波黑要从涅姆港出海,必须要七拐八绕的穿过克罗地亚一群半岛和岛屿形成的多条峡湾才能出海。所以至今这个出海口也没有用起来,都够悲催的。西方列强貌似公平调解,也没安好心,实质是为以后的摩擦埋下祸根。<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酒店窗外的涅姆港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涅姆的北边都是大山,出发去波黑的莫斯塔尔还要沿着海边走一段路,再折向北。这就意味着先出波黑进入克罗地亚,再出克罗地亚进波黑,再加上头天晚上的跨边界,已经进出海关在护照上盖了六个章了。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都是闹独立闹的。幸亏本来都是一个南斯拉夫的,只是走走形式,海关就像是高速路上的收费站,都不用下车,递上护照盖个章就齐活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来到了莫斯塔尔才真的感觉是到了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来巴尔干地区就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以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等多民族相互倾轧的是非之地,而夹在中间的波黑更是这相互交锋的最前线。上世纪末铁托统治下的南斯拉夫解体后,民族矛盾大爆发,更因“统”和“独”以及争地盘而扩大,终于酿成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波黑战争。在战争中塞、穆、克三族均动了血本,并付出了惨重代价,甚至引发有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时至今日,波黑境内塞族、穆族分而治之(穆克两族也形同路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font></h3> 莫斯塔尔以一座古老石桥著称。老桥是一座曾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石拱桥,横跨流经莫斯塔尔老城市中心的奈莱特瓦河,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老桥将分别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波黑战争初期克族与穆族之间因抢占地盘发生冲突,老桥被炸毁,战后重建恢复,效果基本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br> <p>以莫斯塔尔老桥为中心的老城区是莫斯塔尔最有名的旅游地,<br></p> <h3><font color="#010101">老城区,街道狹窄,方石铺路,两旁小店比肩而立。</font></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重建的石桥,修旧如旧,仍有中世纪的古韵。</font></h3> 从高度大概20米的古桥上跳入内雷特瓦河是当地年轻男子的传统竞技节目,现在跳水运动已经成为当地年轻人谋生的一种方式,在收到足够的费用以后,年轻人们会从古桥一跃而下。 <br>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中有几条从城外山上流下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记录了当年那场战争留下来的残垣断壁和布满弹孔的墙壁还随处可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萨拉热窝-波黑的首都,大名鼎鼎。这是我此次行程中最为期盼的一个城市。不仅是因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点燃之处,也不仅是因为在波黑战争中曾被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人民军围困了三年,成为战斗激烈的主战场,更是因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让这座抗击法西斯的英雄城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一座故事最多的城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拉丁桥 - 一座其貌不扬的桥,但历史原因注定了这座桥的不平凡,1914年塞尔维亚民族青年普林西普暗杀了奥地利皇储费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拉丁桥头以前还竖有英雄普林西普的雕像。但是波黑战争以后,萨拉热窝居住的的主要是波斯尼亚人(穆族),他们在内战中被塞族人打得流离失所,当然不会具有塞尔维亚认同,雕像就被移走了,据说是搬到了贝尔格莱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在桥头的这个拉丁桥博物馆,完整记录了这一改变世界的重要事件的始末。若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哪来的俄国“十月革命”和随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font></h3> <p>国家图书馆是萨拉热窝地标之一,1896年建成,最初作为市政厅,后改为国家图书馆。波黑战争期间,曾遭炮击而损毁严重,大批珍贵书籍和史料被焚毁。<br></p>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萨拉热窝老城区,一股要寻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场景的激情驱使我大步流星,腰和腿的疼痛已全然不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电影中瓦尔特居高临下用机枪掩护战友们撤退的钟楼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与钟楼仅相隔一条小街,即是电影中与假冒游击队联络员的盖世太保相约见面的大清真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清真寺内有一喷泉,电影中老钟表匠谢德就是在这个喷泉旁,举枪击毙了等待瓦尔特上钩的假联络员,对面的钟楼上立即响起密集的枪声,谢德中弹倒在血泊中。</font></h3> <p>老城区的商业街别具特色,有500多年历史,始建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石块铺路的老街,两侧的建筑呈现出波斯尼亚民族风俗和土耳其式的风格,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期间夹杂着咖啡馆、烤肉馆和清真寺。</p><p>贝齐斯坦加齐清真寺,最显著的特点是:上方有6个绿色穹顶。建于1551年奥斯曼时代,萨拉热窝的标志建筑。<br></p> <h3>萨拉热窝老城中心广场</h3> <h3><font color="#010101"><p>塞比利(Sebilj)喷泉亭是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多个世纪以来,萨拉热窝以其清澈甘甜的泉水闻名,老城里建有多处这样的喷泉亭子,提供市民饮用水。主体部分为八角造形,加上装饰华丽的圆形穹顶。水通过前后两个石头水槽流出。波黑战争中,喷泉曾被炮弹击中,2006年改建时塔身改成木制的。</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广场也曾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一个很感人情节的取景地。电影中,许多年轻人中了盖世太保的圈套,被屠杀在广场上,德国人让死者家属来认领,并暗下命令“谁上来,就打死谁”。那句台词“萨拉热窝的公民们,最后一次宣读公告,......”,萦绕在我的脑中,游击队员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一个个挺身而出,率先走出人群,迎着德军的枪口,从容赴死......,那场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广场旁边的商铺街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铁匠街,</font>这里的手工艺品有几百年的打造传统,从土耳其式的咖啡具、雕刻和打凿制做的铜质花瓶、各类壶和罐、圆盘艺术品到手工制做的烟盒、各种式样的金银首饰以及用波黑战争遗留的弹壳打磨制做的工艺品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h3> <h3><font color="#010101">电影也曾在这里取景,铁匠们一起用震耳欲聋的击打铁器的声音掩护游击队员。如今,不知哪位中国人杜撰出故事来帮助商铺招揽中国旅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萨拉热窝四面环山,景色很美。波黑战争期间塞军围困3年多,驻扎在山上,狙击手瞄准见人就射击。站在古城中间往山上眺望,换在二十年前,就看这么一会,估计已经是眼前一黑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虽然萨拉热窝的老城不大,却十分值得细细品味。在不大的范围内,可看到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甚至犹太教堂并存,这几大教长期以来交汇碰撞,互相斗争也安然共存。故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称,也足以说明这是个多元化文化的城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在老城区的主街上,同时可以看到衣着时尚的西方女郎和身披黑色长袍,黑纱遮面的穆斯林女子。让您感觉时而好像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用长焦将山上的一个古建筑拉近了拍了一张照片,从那里可以很好地俯瞰萨拉热窝全貌,据说就是电影的最后一个情节的取景地。冯.迪特里施党卫军上校被解职后,很无奈地感慨道:“要离开了,总算知道了(瓦尔特是谁)”,“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可惜啊!瓦尔特们估计没想到,半世纪后,这里依旧是杀戮战场,一万多平民和儿童死于原来是战友的不同民族间的相互残杀。民族独立一直是披着正义的外衣,但是波黑即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这个国家现在仍是一个贫穷的中欧小国,人均GDP比周边国家,比它以前的南斯拉夫邻国都要低,看到的仍是一个布满战争伤痕、一个灰暗且有点破旧的城市。波黑其实现在还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波黑联邦政府只控制了全国51%的土地,还有49%控制在波黑塞族的手中,另一个政治主体-塞族共和国,有自己的议会、法院、首都等。很显然,这种独立只是满足了少部分政治人物的权利欲望和某些大国地缘政治的需要。</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萨拉热窝出发到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需要要6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山路崎岖,但窗外的景色还是挺美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二战后的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不惧苏联斯大林的淫威,倡导不结盟运动,经济发展的很好,属下的六个加盟共和国均臣服在铁托元帅的铁腕管理之下,各民族摈弃矛盾相互融合,有着长达40多年安居乐业的强盛时期。塞尔维亚更是这六个加盟国的老大,南斯拉夫的政治文化的中心。苏东剧变后各心怀异想的小兄弟们相继要闹独立,当然不能容忍,于是借助掌握的强大的军事优势,大举镇压以维护大一统。无奈国际社会看不下去,拉偏手,不仅没按住一个小兄弟,连本来属于自己祖先发源地和自己的领土的科索沃都被硬生生地给割出去了,道义上更是落了个种族灭绝刽子手的名声,领导人都被判入大狱,你说,能不憋屈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贝尔格莱德(Belgrade)曾是大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的首都,现在只能沦落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了。当车驶入贝尔格莱德市区,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宽敞的道路,高大的各式建筑,俨然就是一个大城市的模样,这次旅程从南到北第一次感到是到了一个大都市了。</p><p>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给贝尔格莱德造成巨大损失,包括政府大楼、阿瓦拉电视塔、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等在内的众多建筑物被毁。</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前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和铁托陵墓: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提起前南斯拉夫联邦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跟着苏联老大哥曾一起谴责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不屑成员,但当后来我们和苏修决裂又发现这是个我们应学习和效仿的一个战壕中战友。铁托元帅墓和博物馆在一起,是其中的一部分。</p></font></h3> <p>铁托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缔造者,这位著名的游击队员(瓦尔特即是他领导反抗德国人占领起义时期的曾用名),身先士卒领导了整个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运动,为助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冷战时期他不屈从于大国霸权,左右逢源中兴了国家,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近半个世纪的铁腕管理下,维系了这样一个曾有过太多纷争的多民族、多信仰的巴尔干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共同度过了一段安定富裕的日子。当然,从很多资料上看到,他也有社会主义集权国家领导人的通病,生活奢侈腐化、独裁,甚至认为他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为当今的众叛亲离埋下了祸根。不管历史学家们怎样评判,但我敬佩他是个强人,是个与毛泽东甚至斯大林都可一比的伟人。</p><p><br></p><p></p>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到达的那天,正逢铁托元帅逝世纪念日,博物馆免费开放,还为每人发放了纪念胸章。来参观的人不多,但中国人居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铁托墓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长方形陵墓,陵墓上方摆满了人们敬送的鲜花。</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外的地摊上,摆卖的各种有关铁托元帅的纪念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贝尔格莱德最有名的景点应该算是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的卡莱梅格丹城堡了,它曾是该座城市最重要的城市防御要塞。它现在是一个城市公园,有咖啡馆,博物馆和天文台,是贝尔格莱德市民散步和休闲的好去处。</p></font></h3> <p>城堡入口的内侧,该城堡历史上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建筑遗风。</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这座城堡因为其绝佳的地理位置,自凯尔特人统治时代就是军事重地,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nbsp;</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卡莱梅格丹城堡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不远处的多瑙河与近处的萨瓦河静静的交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土耳其浴室</font></h3> <p>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制作的“胜利者”纪念碑雕像。<br></p> <h3><font color="#010101">还有军事博物馆展示一战和二战时期的一些大炮等武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贝尔格莱德老城区街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在维修的共和国广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贝尔格莱德国家博物馆,塞尔维亚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国家大剧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米哈伊洛大公三世的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米哈伊洛大公街是塞尔维亚最著名的一条步行街,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大约有一公里长,上面的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font></h3> <p>位于萨瓦河西岸新城区的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是国人必去瞻仰的纪念地,也是国人的心痛之地。每位来到这里的国人,总会回想起20年前的那次野蛮行径,什么“误炸”,没有实力只能吃个哑巴亏。与中国大使馆相邻的日本大使馆仅一条很窄的小路之隔,却毫发无损。美国的制导技术之精准,确实让我们的科技界仍汗颜啊,只有卧薪尝胆、奋起直追!</p><p><br></p> <h3><font color="#010101">离开了令人伤心的贝尔格莱德,就要途径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回国了。由于是故地重游,当初第一次来到布达佩斯的那股激情也被那天的没完没了、时大时小的雨水冲淡了。为消磨候机的时间,随手拍几张权做重游的纪念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渔人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旧皇宫</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完————</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