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时光流逝,道不尽说不完的是对军营的无限怀念,曾经不珍惜的军旅时光,到了现在却是无比的向往,手中握不住的流沙,记忆里舍不下的绿军装。在我的记忆里,军旅永远是一首唱不完的歌,那怕离开了部队,但我还会一如既往把军人本色继续发扬,因为曾经是一个兵,一辈子就是兵。”听着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浏览着这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我时常还会想起云顶岩山下那支悄然远逝的团队,也许与你无关,但真实的映衬在我的生活里。</b></h5><p><br></p> <h5><br></h5><h1><b> 52团,若干年后依然会记起</b></h1><p> </p><p><b> 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些地方,那些事物,那些经历磨人又磨心,甚至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逆反负面的情绪,也发誓不愿再涉及其中,只想尽早离开,有时也憶想把这段经历丢进没人留意的角落让它渐行渐远,遗忘于无声,消失于无形。那年,在南昌陆军学院正逢毕业季,有同学们背上背囊坐上大卡车,在即将离开望城港军校大门时,眼含泪水歇斯底里发出呐喊:“一辈子都不回这个鬼地方,太苦了”,然而时间会抚摸那些曾经所谓的苦难和沧桑,让自己对曾经历的事情有一个重新的认知定位。时间流逝越长,越会勾起对那段青春激荡岁月的怀想,更会感恩那段艰苦的磨砺给予自己精神世界的丰盈。这段烙印着自己青春印迹的时光,象一张有储藏功能的内存条,一旦插上电脑接口,把鼠标点击开,那一段段往事就象水库蓄满的大坝满闸待倾的洪水,顷刻间从闸门喷涌而出。这是什么?这就是一段自然流淌的情感,一种当兵人对那段岁月挥之不去的特殊情结。</b></p><p><br></p><p><b> 海防第五十二团,这个军中内部代码编号,只有如我一样在此服役当过兵的人,才知道其中真正的涵义。在和平年代里,它对外统称为32842部队,后来又变更为73322部队。这支部队,这片军营,对于一群有着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军龄半职业化军人来说,那几千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交织的经历,是无法用一二句话来概括其中确切的真意和况味,其间必然混合夹杂着喜悦和收获、也伴随着苦闷与徘徊,甚至还有彷徨,但更多的是发自肺腑一种由衷的感恩,是部队这个大熔炉锻造了自己铁一般的意志,成就自己一段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b></p> <h3><b> 最近一次去五十二团机关大院,是转业7年后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又是一个勾起浮想翩翩的日子。是回“娘家”吗?家还在,人已不知去向,一种莫名的情愫萦绕于心。</b></h3><h3><b><br></b></h3><h3><b> 想不到,曾经那个号称“铁打的营盘”也会时过境迁,需要重新感味。据说,老部队整改后,这里作为整编后旅部机关的过度,也在两个多月前悄然搬离了,驻扎到远离城市的偏僻大山里,喧嚣了几十年的52团机关大院从此不再神秘如迷,不再荷枪岗哨,不再军车穿梭。独自漫步团部机关大院里头,昔日那栋威严耸立的首长参谋中枢机关大楼早已人去楼空,门闭灯息,空旷静寂。没有了10值班室紧急短促的军用电话铃声,没有了参谋干事助理楼上楼下奔跑忙碌的身影,没有了操场上篮球比赛呐喊吆喝的拉歌,没有了特务连那响彻云宵的列队番号。此刻,我双脚踏地的节奏,鼻吼呼吸的回荡,山间鸟叫蛙鸣的气息,都显得是特别的清脆悦入耳。日暮之下,几栋错落有序的西式办公大楼,均处在云顶岩山体脊线草被植物深沉的环抱中,犹如几个沉睡的孩子安卧在母亲的怀抱里。那一株株高耸的木棉花树,几棵枝繁叶茂的大小叶榕树分布主干道两侧的草地中央,通往车队东门路两旁矗立着整齐的法国梧桐,在夜幕即将到来之时,伴随着海风吹拂着梧桐树叶“沙沙”作响,更加映衬出一份凋零萧瑟的寂寥。如果不是那几栋家属楼里照射出来的灯光,还有几个小孩在空阔草地上嬉戏打闹,又有谁能知道这里曾经是厦门岛内沿海一线部队的首脑机关,曾经军令如山倒,一道道作战指令,一封封演习文书从这里发出,运筹帷幄,沙场点兵。</b></h3><h3><b><br></b></h3><h3><b> 看着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在一个个春夏秋冬中往复更迭,周而复始着自然的规律,虽没有人在意这里流星一样的往事,但曾在这里怀着青春梦想的一代代军人,必定如我一般,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并伴有五味杂陈,咀之有味。</b></h3> <h3><b> 说来话长,想起可笑,有着十几年军龄的我,可说是五十二团土生土长的干部,然而对于五十二团的历史脉络犹如一碗模糊不清的混沌,除了团队那些简单明了的发展沿革条文,对团队历史渊源真的知之甚少,数落不多。就是在当年,有上级领导来部队视察,组织部门准备的汇报材料也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从中粗略得知团队1969年从江西调防厦门,为守备四师海防第十二团、第十三团,1985年整编为南京军区海防第五十二团,隶属于厦门警备区,之后悄然隐匿在2017年的军队改编整合中,海防第五十二团这这个番号从此隐形于浩瀚无边的军史长河中。再过若干年,又有几人还会记起这支部队呢?</b></h3> <h3><b> 从2004年版的《厦门市志》查阅得知关于团队历经改编的简单脉络:1969年,江西省军区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守备第四师,调厦门地区,接替陆军第九十三师防务。所属步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依次改称为福州军区守备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同年底又依次改称为福州军区守备第十二团、第十三团、第十四团;1970年,又与厦门军分区合编为福州军区厦门守备区;1980年厦门守备区改番号为福州军区守备四师;1985年福州军区守备四师与厦门市武装部合编为福建省军区厦门警备区。从中可以追根溯源,五十二团的前生依次为福州军区守备第四师的守备第十二团、第十三团和第一团。</b></h3><h3><b><br></b></h3><h3><b> 再往前,团队历史渊源《厦门市志》里没有明确的记述,究竟什么原因也不得而知。团队的根脉就象一支断了线的风筝,那根曾经连接风筝的线,不知是根在何处,如今也无从考究。</b></h3> <h3><b> 数列团队分散在沿海一线数十个连队哨所,在其组建以来都有其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苦难辉煌,可以说这些连队的历史远比团队更有历史渊源,更会让人铭记于心。</b></h3><h3><b><br></b></h3><h3><b> 团队最值得称道的连队要数原摩步二连(也称步兵第四营步兵第十一连),一支战功卓著的英模连队,其前身为第四野战军153师四八一团一营一连,连队曾参加平津战役中解放天津的战斗,那是一场规模城市攻坚战,连队担负营第一梯队主攻连,突破敌人的前沿阵地,为后续部队进攻开辟通路。连队当先锋,打头阵,最后是将五星红旗插上天津城的城头,被第四野战军授予“天津登城英雄连”光荣称号。1953年,连队改编为公安内卫部队四十四团六连,1958年又改编为武装警察部队,隶属江西省公安总队,曾在江西庐山会议期间,专门担任保卫过毛主席的警卫任务,还警卫了56个国家大使安全工作,书写了连队的光辉历程;</b></h3><h3><b><br></b></h3><h3><b> 还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拥政爱民典型“鼓浪屿好八连”,驻扎鼓浪屿5A级旅游风景区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弘扬雷锋精神,在建设保卫特区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先后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鼓浪屿好八连”闻名遐迩;海防一连,1947年创建于东北抗联,曾经因为一个班阻击敌人一个连的兵力,被东北抗联授予“印成班”光荣称号,还参加了解放长春的战役,后一路南下驻江西,进福建,在厦门整编纳入守备四师所属海防第十二团,如今又调防入编福州一个信息化部队;有着正规化建设标兵美誉的步兵二连,也有光荣的战斗历程,曾被西北野战军授予“集体三等功连”……</b></h3><h3><b><br></b></h3><h3><b> 军改后,我也曾利用空闲走访了这些政息人空的营房和前沿哨所,一座座没有人气的营区,到处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就象一位皮肤皱纹松驰的老嬷,没有了往日训练场虎虎生威的朝气,没有了杀声震天雷鸣般的呼声番号,留下的是那片起伏循环的海潮,那阵阵徐徐吹来的海风。海防三连那幅印刻在连队一侧巨石上“身在海岛,心向北京”那标语,象征这个连队的连魂,如今也是青苔斑驳,枯叶飘零。</b></h3><h3><b><br></b></h3><h3><b> 五十二团,这一支支身披战功历经风雨的连队,就这样被整改分解了,就象手枪分解训练中一般,分解的手枪再也没能结合起来。聚集是一团火,散开是满天星。</b></h3> <h3><b> 辗转在这支部队各个角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军旅生活,时常也会叩问灵魂深处:自己是从哪里来,这些年又经历了什么,得失又有哪些呢?又该如何珍惜当下,努力工作,寻找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这又不免又会勾起二十五年前,自己当兵之初心中那份渴望与追求。虽没有岳飞那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情壮志,但自己也怀有独特的自我意识,迈自己的步,走自己的路。</b></h3><h3><b><br></b></h3><h3><b> 那年高考落榜,在几分沮丧中听从了父辈的安排,到县土管局监察股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当年征兵工作拉开序幕后,内心那份不安定的心又开始骚动起来,一种“到外面世界去看看”的想法左右着自己。便独自跑到县直机关武装部报名参军,家里人起初不太同意,认为兄弟伵个最柔软瘦小要数我,妈妈怕我吃不起苦受不了罪,有的兄弟说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又何必再去折腾,反正退伍还得回来,何必出去自找罪受。家人们最终执拗不过我,就索性都帮着做顺其自然的工作。</b></h3><h3><b><br></b></h3><h3><b> 记得那年,也就是1994年11月14日,金门守军一发炮弹所谓的误放,落在了厦门塔头海防九连营区内,这也让我清晰的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太平,祖国还得需要有军人去守卫。就这样,体重只有100斤,穿着肥肥大大绿军装的我,在土管局同事们敲打着锣鼓响器,伴随亲人们点燃着一挂又挂千响鞭炮声,在同学朋友家人的簇拥下,背起军用背囊,妈妈跟在我的后面,不停的叮嘱东交待西。殊不知,虽然自己头一回远离家乡,分别亲人,心里也有太多的不舍,但内心明白自己已经不属于这里了,心儿似乎早就飞向了那个遥远的海岛军营。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上绿皮火车,第一次在火车上就领到战士津贴,年少的心气冲淡了思乡的缠绵,很快就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火热的军营里。</b></h3> <h3><b> 有人说当兵生活很清苦,我似乎并不苟同,如果当兵是自己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苦也是一种乐!反之,做一些事与愿违的事,再优越的环境也觉得很苦涩。入伍之初,最难适应的就是从地方青年到合格战士的转变,从自由散漫到纪律严明的要求,从体能训练到战技能训练的转变。艰苦的军营生活,有时也会让我打起了“退堂鼓”。</b></h3><h3><b><br></b></h3><h3><b> 俗话说:“不经历一番寒彻苦,怎得梅花扑鼻香”。哪个步兵专业兵种都会不记得:步枪跪姿二练习,虽没有五公里武装越野那样的疲惫奔袭,也没有四百障碍的激烈对撞,但是最能考验一名战士意志是否坚强的课目。跪姿训练中右脚五个脚趾卷缩,膝盖着地,与双手拖枪瞄准目标形成一个整体,整个身体重心落于右脚,脚趾关节弯曲时间一长,由痛到麻,由麻到钻心的刺痛,其中的滋味只能经历过的当兵人最深刻。班里三明将乐籍同年兵孙广建,竟然在训练场上滔滔大哭起来,最后仰天咆哮一声:“我受不了!”,让整个训练场陷入一片低迷的情绪中;哪个经历过教导队预提骨干培训的战友不记得:96年为期四半月的预提骨干集中,训练其强度真的让人受不了,尤其是公共课目结束后的分专业训练,步兵专业的底气全靠“米数、秒数、环数”来支撑,要在集训队立稳脚就得用“干货”拿得出手来亮相。厦门岛内的云顶岩,是岛内海拔最高山峰,也是一个观看日出的好平台,当年那条蜿蜒曲折通向山顶的石条山路,可是步兵专业磨砺军人持久耐力品质的最佳场地,一趟负重冲山下来,人都象虚脱一般。还好那时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体力恢复快,没几个时辰又象满血复活的“奥特曼”。</b></h3><h3><b><br></b></h3><h3><b> 还记得当兵第三年,参加军队院校的招生考试那段经历,不仅是体力上的劳累,还是脑力上的煎熬,更是心智上的考验。从团里经过初步筛选,各部队共计150名学员苗子在教导队集中培训,但最终只有90个学员参加全军统考,期间经过4回合体检、文化摸底和、档案审查等环节,要再淘汰60名学员出局,无缘军校统考。其淘汰比例之大,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军校学员真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一步步从“枪林弹雨”摸爬滚打出来的。当然,除掉个别“关系兵”,他们似乎都置身事外,一次次闯关中均有人扶上马,还送一程。当年我体检时正遇上感冒,体检时连酱油、醋、酒精都分辨不出,被退回连队,我的情绪落入低谷,所幸机关老领导的鼎力相助,让我重回文化集训队,最终圆梦军校;南昌陆军学院,在有着中国“西点军校”之称,入学之初就来个“下马威”,印象最深莫过于学员注册考核阶段期的艰苦经历。一边是抓紧准备到校的军事和文化课目复考复试,还有复检和政审,哪项都不敢丁点松懈麻痹,一边是面对家里亲威朋友们的追问,在半年时间里不敢书信电话,生怕自己被淘汰回部队面临那份尴尬窘态。注册考试后,目睹身边的战友打起背包极不情愿离开的复杂情景还历历在目,心头也不是滋味。南昌陆院实施是“全程淘汰”的管理教学模式,让学员始终绷紧了弦,不能有丁点松懈。至今还记得学院许志龙少将那经典的“三品”:“不要身体不合格的次品,军事文化不过硬的废品,思想不忠诚的危险品”,足以让我们深刻三年,甚至一辈子。</b></h3> <h3><b>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在海防五十二团十几年,从一名地方青年到合格的革命战士,从一个普通战士到军校学员,从军校毕业到一名基层部队的带兵人,2012年转业。从老百姓来,终归又回到老百姓中,从满怀理想的那个愤青少年到没棱没角的中年大叔,经过一个部队周期的辗转折腾,重新回归到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平静生活,从那个激情四射而又毛毛糙糙的青葱少年,磨砺成一个几分稳重颇具内敛的成熟中年。十几年间如同翻书一般,转眼就成昨天,失去的是时间,收获的是阅历。</b></h3><h3><b><br></b></h3><h3><b> 按理说,当年父亲已经把我安置在县土管局,原本已有一个稳定向好的工作,但自己似乎并不太安分,也许就是那份年少时心比天高的倔强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开始了自己独自闯荡的人生。我的简历,经过的路径可以复制,但我的人生和心路历程却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就象每个人的指纹,都具有唯一性。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妙趣横生。</b></h3> <p class="ql-block"><b> 此时此刻,我无意去大书特写部队里那些轰轰烈烈的演习场面和一些影响重大的事件,只想再现基层官兵耳熟能详的那些往事和话题,甚至有些是部队官兵的“家丑”。然而,时间是检验事物本质的一把尺度,我武断的认为在脑海里能够留下一片痕迹的,就是最好的风景。曾经那些美的,丑的,善的,恶的,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个过程,都是人生的可贵财富。也许有人离开一个地方很久了,那些往事已经远去了,但总还不能释怀,心中那份所谓的怨恨有时反而更加深刻了。其实,所谓的那些世事恩怨,如果放在生死面前又是何其的渺小,那些纠葛放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就象一滴水放入大海一样,又能激起什么样浪花呢!回顾自己部队十几年的经历,自己付出过,努力过,奋斗过,但自己仕途并不是那么顺利,没想到竟然止步于陆军上尉军衔,可以说是一个挫败的典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此曾经也苦扰过,心累过,也徘徊过,甚至后悔过,但平心静气回顾这段时光,我觉得问心无愧,无怨无悔,我深深知道,在这个开放竞争的时代,在人才济济的军营里,“不缺人才缺平台”,如今转业地方多年,感觉体制内的现状也是概莫能外。扪心自问,我内心里由衷地感恩部队,感恩这段岁月给予我内心由软弱变强大的馈赠。</b></p> <h3><b> 有道是:“莫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人的眼睛中不能只有名利得失,其实经历过就是最好的收获,遇见就是最美的结局。告诉自己应当更加用心去经历,且行且珍惜,懂得做好眼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绽放得精彩芬芳。生活的阅历告诉我,一个人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尽量让自己活得明白坦然,多一点洒脱,也许有人说这是阿Q精神,我无意辩解。“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同主要缘于自己的心境与追求,追求利益,一切出发点就唯利是图,追求仕途,一切以出官入仕为准,你追求是什么,你的关注点就在哪里。如若有人看到这里觉得不雅也不妥,请你就如翻书一般,让它过去了。</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多内容,请关注“浏下足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