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交城山》唱出交城新气象一支秧歌舞扭出交城新天地

交城心桥群众艺术团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曲交城山唱出交城新气象</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支秧歌舞扭出交城新天地</h3><h3>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文水”,一曲脍炙人口的民歌《交城山》唱尽了几百年来交城人的辛酸与无奈,也向交城人民传承了企盼及交城人与交城水的不解情结。从上世纪60年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将它唱遍大江南北之后,民歌《交城山》就成为交城儿女们的一张无形“名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的优美旋律让全国人民如醉如痴的同时,也成为了交城儿女们的一种自豪、一种鼓舞、一种鞭策。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这首歌的韵律就会发现,实际上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艺术性、民风民俗和历史价值。</h3><h3>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史志研究会会长田瑞先生从事研究工作时间长达40多年,专门从历史、文化、民俗、方言等方面出发,曾专门对《交城山》这一民歌的起源进行过考证。《交城山》从清代历经民国,直到今天,经历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变迁。它的词作、曲式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时代息息相关。从曲式看,是典型的早期山歌,既不同于山西的戏剧,又不同于山西北西部与陕西的二人台,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交城山》歌词简练概括,曲调优美动听,是山西民歌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h3><h3> 交城踩街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孕育于春秋战国的齐鲁文化,始于秦汉,成于唐宋,兴于明清,发展至今。交城踩街秧歌之所以被时代所厚爱,是因为它有着深刻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刚健有力的舞姿,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势,丰富多变的舞蹈阵图,引起人们的瞩目,是一种中国民间舞蹈的典型。</h3><h3> 交城县老体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宣传部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把民歌《交城山》做主旋律,结合交城踩街秧歌的步伐和阵图(队形变化),挖掘整理出一套交城特色的秧歌舞,是一套适合中老年健身的新的健身秧歌。交城健身秧歌,源于民间根于基层,是人民群众抒发喜悦后的传统活动,她具有健身科学性、团队展示性、大众健身性。</h3><h3>目前交城农村、社区遍地扭这套秧歌,有40多个健身队近千人扭起了这套秧歌,卦山美丽的风景区、庞泉沟、乡村、社区……,这真是一曲《交城山》唱出交城新气象,一支秧歌舞扭出交城新天地!</h3><h3> 交城老体协 双洁琴</h3><h3> 2019年6月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