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 ——白钨矿床出产的祖母绿

<h3>长期以来,中国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勘探重点一直是寻找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矿产原料,以保证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中越边境地区,地质勘探工作者意外的发现伴生有绿柱石的钨矿床,而且是晶形发育相当完美的祖母绿。虽然质量略差,达不到高档宝石首饰制造行业的最高要求,但是对于矿物宝石收藏者来说,却是难得的宝石矿晶标本。因为不仅晶形美观,而且翠绿色的祖母绿常与深色的基岩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极具视觉感染力,深得收藏者喜爱。</h3> <h3>地理位置</h3><h3><br></h3><h3>该白钨矿床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境内的大垭口山麓,距离猛硐村只有几公里。麻栗坡县城海拔约500米,而矿区则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因此从麻栗坡去矿区都是高低起伏的盘山公路,路况很差,基本都是简易的砂石土路。</h3> <h3>矿床与采矿</h3><h3><br></h3><h3>麻栗坡县城以西的这片地域常见燕山期形成的老君山花岗岩侵入体,早期的围岩地层为寒武纪碳酸盐沉积岩,因此为金属矿物多产地带,已发现数量可观的一批矿床和矿体。例如在花岗岩质侵入岩地带的西侧,距离都龙镇不远处就已勘测发现了好几个锡锌矿床,而且都已在开发之中。而在大垭口山麓则发现了钨矿,为变质石英脉状矿床。在这些富含钨矿的矿脉中常见热液成矿的祖母绿伴生。</h3> <h3>最早发现该矿床蕴藏有祖母绿是在1984年,当时地质勘探人员在寻找钨矿的勘探活动中发现了这一秘密。从1990年开始,当地村民开始小规模开采祖母绿和白钨矿,当时只有一些很小的矿洞和矿坑,开采规模和产出都不大。</h3><h3><br></h3><h3>与祖母绿共生的白钨矿</h3> <h3>到2004年,开采规模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不仅建立起6条较大的巷道,总长度达到200米,而且还有无数小矿坑也在从事开采活动。在矿区4平方公里的地层中已发现较大的石英矿脉10条,脉幅厚度位于0.2至0.9米之间。由于白钨矿和祖母绿经常出现在同一矿脉之中,所以矿工们以开采钨矿为主。当有质量较好的绿柱石出现时,也顺带开采出来,但是没有单纯开采祖母绿的矿井和矿点。</h3> <h3>矿物晶体</h3><h3>该矿床的矿脉中极少有晶洞出现,因此采集到的矿物晶体一般都是被石英围岩携裹的十分密实的包裹体。在矿脉中发现的矿物包括水晶、长石、电气石(以黑电气石居多)、云母、绿柱石以及毒砂等。</h3> <h3>大垭口矿床出产的祖母绿铬的含量为0.2%-0.3%,钒含量为0.9%-1.3%。大多数祖母绿晶体色彩不够艳丽,极少见苍翠欲滴的碧绿色精品。而且一般透明度也不突出,晶莹剔透的宝石级上品不多。部分晶体个头不小,可达约30厘米长,4厘米厚,但色彩不够均匀,往往表层色彩还不错,但晶体内部接近晶心部分色彩苍白,几乎看不到绿色,而且性脆易碎,质量较差。</h3> <h3>因此大垭口矿床出产的祖母绿中只有色泽鲜艳、比较通透纯净的那一部分才适合加工宝石饰品和首饰,而且只能用于琢磨圆形戒面,而不适合进行多刻面宝石切割。极少见生长在晶洞中的晶形发育比较完备的祖母绿晶体。</h3><h3><br></h3><h3>本人曾经收藏的高品质云南祖母绿</h3> <h3>大垭口矿床最具工业开发和利用价值的矿产是白钨矿。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晶形发育完备、具有收藏价值的白钨矿晶体。白钨矿呈典型的白色,在出露的岩脉中用紫外灯照射十分容易辨认识别。晶形不错的毒砂也偶有发现,晶体虽不大,只有约10毫米,但闪闪发亮,倒也光彩迷人。不时出现一些约5毫米大小的带有金属光泽的小晶体,后被确认为磁黄铁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