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有时催人泪下的未必是什么轰轰烈烈的鸿篇巨制,而是平凡的家长里短。像我这代人,很多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长大的孩子,与父亲普遍缺少交流,年少的我们尤其又是羞于互相表达爱的。2017年3月湖南卫视《歌手》第八期,“音乐诗人”李健身穿高领毛线衫、怀抱吉他、自弹自唱《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禁使人潸然泪下……这首歌应该不仅仅是为了纪念父亲而作,而更多传达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拥抱父亲的孩子,成为拥抱孩子的父亲。听着听着,我的思绪也随之跌宕起伏、浮想联翩。<br></h3><h3></h3> <h3>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初中语文课本中读到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我第一次在文字中感受到“父爱”之深重。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那一时期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父爱如山,终得圆满。垂暮之年,终得如愿。而朱自清先生对父爱的理解又何尝不是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然后到深爱的过程呢?<br></h3> <h3></h3><h3> 离家八年之后,朱自清先生面对老父亲在家书中的哀叹。这个时候才忆起,才自责自己原来的年幼无知。霎那间的感动,不是最深的理解!在生活的跋涉中,父亲的“背影”也被拮据的现实所湮没,慢慢的淡化。然而面对老父一生为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时候潜伏在心中对父亲的爱才喷薄而出。可见,文中不仅仅是对当年车站父亲背影的重现,又何尝不包含父亲老年时候的背影呢?其实,这哪里是背影,分明是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啊!<br></h3><h3></h3> <h3> 真的要感谢朱自清先生,感谢他的《背影》。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美好在漫长而短暂、跌宕而平淡的生活中被我们遗失!比如亲人之间这朴实无华的爱。《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让我重拾初读《背影》的心境,在生活中去学会感动,去学会珍惜我们现在还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br></h3> <h3> 我还联想到了大三《艺术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的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是我第一次在画面中被 “父爱”震撼。1980年,尚在四川美术学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br></h3> <h3>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在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而他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br></h3> <h3> 此画问世后,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的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画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刻而厚重的思索。<br></h3> <h3> 当然,听到《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我更多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父亲。记忆中的父亲博古通今、多才多艺,他看过的文章或小说可以大段的复述原文,他写的春联可以拿到市面上出售一空;记忆中的父亲卓尔不群、衣着得体,银灰色或藏蓝色西服套装外搭驼色风衣,是他春秋两季着装的最爱,夏季里将白色的衬衫束在裤子里,使他显得格外的干练利落;记忆中的父亲爱家顾家、充满生活情趣,去北京公出他会背回十斤挂面、买回五个被罩、给老婆和子女每人选一件新衣服,他下厨做的饭菜绝对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记忆中的父亲独具匠心、无所不能,他会帮母亲把缝纫机修好、也会用缝纫机把女儿不喜欢的肥裤子改瘦,他会修自行车、会和泥抹房子、会把自家院子抹上水泥、会把屋地铺成砖面……即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和母亲每周都会背着妹妹、抱着弟弟、领着我去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使我们童年的生活没有因为物质匮乏而精神贫瘠;为了补贴家用,他和母亲下班后会承接做一些宣传标语的条幅,父亲用板刷把字写在红布上、母亲用缝纫机把毛边和带子匝好,使我们这个工薪阶层的家开销用度不至于捉襟见肘。人到中年的我时常在想: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父亲要有怎样的眼界与格局,才敢把自己的女儿送出小县城的千里之外学“小三门”的音乐专业?<br></h3> <h3></h3><h3> 这首歌为何能轻轻松松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翻唱者李健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首歌之所以催泪,不是因为夸张的煽情,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存在。它在那,自然而然就有股力量,时时刻刻如磁场般在影响、打动着你。”尽管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较拮据,但它有着今天无法企及、已经丧失了的东西,那时候虽然物质稀缺,但人们却很容易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br></h3><h3></h3> <h3> 之于我,《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是不会成为单曲循环的,因为那是我今生最大的哀痛,所以我不敢去听、不愿去碰。曾经有一位朋友说我:“父亲离世时你之所以那么难过,原因是单身一人、孤苦伶仃,没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悲哀也会随之晕染放大……”当时的我不置可否!爱恨与生死,离殇与悲怀,几乎一一历遍。在岁月洪流的裹挟中,在生命罅隙的微光里,那个让我感觉现世安稳、未来可期的人出现在了我的生活里,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却并未因此消减、淡化,反而与日俱增。<br></h3> <h3></h3><h3> 越幸福越思念,越荣耀越感伤!蓦然间记起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说过的话:“真正的死亡不是呼吸停止,而是被所有人遗忘。”在一次次的体认里,在相通的轮回中,我明白父亲从来都没有真正离我而去!因为我就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他的样貌气质流淌在我的血液中,他的正直坚毅印刻在我的骨子里,所以他未曾走过的路程我要替他走,他没有看到的风景我要替他看,他来不及写的诗文我要替他写……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好的慰藉。是的,我会把每一天当成最好的日子,当成最珍贵的恩赐,尽力不给自己留有遗憾。正如一句台词所说的那样:“你该尽情地跳舞,好像没有人看一样。你该尽情地爱人,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br></h3><h3></h3> <h3>(2018年6月10日初稿,2018年10月8日定稿。)<br></h3> <h3>原创文字:聆听者</h3><h3>图片来源:网络+手机翻拍旧照</h3><h3>背景音乐:选自QQ音乐(李健演唱《父亲写的散文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