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是沈阳铁路陈列馆的前身。 </h3><h3> 上图为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纪念章,主图采用形似五十年代末期制造的人民型蒸汽机车正面图,章铜制彩漆,背横向别针。</h3><h3> 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成立于1984年,馆址几经变化。</h3><h3> 2009年6月,一九八四年成立的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费劲周折,最终以沈阳铁路陈列馆的名义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落户,陈列馆于2009年11月竣工,2010年10月18日正式开馆。</h3> <h3> 上图为沈阳铁路陈列馆制作发行的2019年款纪念章,章铜制,背别针为蝴蝶扣。</h3> <h3> 沈阳铁路陈列馆门前的雕塑,极具铁路特色。以蒸汽机车正面图案为面板的钟表,显示着2008年8月1日10时40分,这一时刻,正是京津城际动车组首列开行的时刻,从此,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速时代。</h3> <h3> 前进型蒸汽机车,1956年9月由大连机车厂研制生产,后期成为大同机车工厂的主要产品,该型机车主要承担铁路干线货运牵引。</h3><h3> 陈列馆正门左侧的前进型1043号蒸汽机车,为大同机车工厂制造。</h3> <h3> 人民型蒸汽机车是1957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对胜利型蒸汽机车予以改进后,由青岛四方机车厂研制并进行批量生产,用于铁路干线客运列车的牵引,是当时客运列车的主型机车。</h3><h3> 陈列馆大门右侧的这台人民型1247号蒸汽机车,为1958年四方机车厂制造。</h3> <h3> 展馆展厅分为三个展区:史料图片、机车装备、车辆装备。</h3><h3> 上图左侧的史料图片主要记录了清政府兴建关东铁路史实、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掠夺;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英模以及铁路的最新发展。上图右侧的机车装备展区的火车头实物,是沈阳铁路陈列馆拥有的珍贵的收藏品。</h3> <h3> PL1型220号蒸汽机车,1907年美国制造,主要用于支线牵引货车及库内调车,构造速度为每小时55公里。</h3> <h3> SL5型292号蒸汽机车,1927年日本制造,主要用于牵引干线旅客列车。</h3> <h3> SL7型蒸汽机车,又名“太平洋”和“蓝色之光”,1934年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制造,但上图的SL7型751号机车由满铁大连机车工厂组装,日据时期用于牵引长春至大连间“亚细亚”号高等级特快客车。后配属沈阳机务段,1983年退役。</h3> <h3> SL7型751号蒸汽机车为当时速度最快的机车。上图为其直径2米的大车轮。</h3> <h3> SL7型757号蒸汽机车,1934年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制造,“满铁”时配属苏家屯机关区域,1981年退役。</h3> <h3> SL8型811号蒸汽机车,1937年满铁大连工厂制造。主要用于牵引大连到长春“鸠”号客运列车。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运行,五十年代曾牵引沈阳至北京的特11/12次列车,1991年退役。</h3> <h3> 建设5型5003号蒸汽机车,1960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制造,轴式141。配属于苏家屯机务段,1997年退役。</h3> <h3> 北京型3242号内燃机车,1984年北京二七机车工厂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运列车牵引,2000年退役。</h3> <h3> ND5型0016号内燃机车,198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货运列车牵引。</h3> <h3> 东风4C内燃机车,干线货运内燃机车,由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85年研制成功、1990年投入批量生产。后期,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的图纸,资阳内燃机车厂、大同机车厂和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均生产过东风4C型机车。</h3><h3> 东风4C型5331号内燃机车,1999年由资阳内燃机车厂制造。</h3> <h3> 东风6型0003号内燃机车,1991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货运列车牵引,2004年退役。</h3> <h3> 东风7G型5090号内燃机车,2005年北京二七机车厂制造,主要用于重载列车编组、调车。</h3> <h3> 中华之星DJJ2-0001A动力车,2002年株洲电力机车厂制造。该车为我国自我研制,用于中国铁路第一条快速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每小时321.5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中国铁路迈入高速化的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6年8月停运。</h3> <h3> 和谐型30000号内燃机车,2008年由大连机车厂和美国EMD公司联合制造,主要用于货物列车牵引。</h3> <h3> 车辆装备展区,展示有敞车、棚车、平车、罐车、守车等多种车辆。</h3> <h3> GW型997310展望车,挂在亚细亚客车的尾部,1935年由满铁铁道工场制造,后被改为公务车使用,2008年退役。</h3> <h3> YZ5型22436硬座车,系1936年由满铁大连铁道工场制造,车体连接为铆钉连接,1992年退役。</h3> <h3> YZ5型22436硬座车定员80人。</h3> <h3> 二零一九年的六月,草木葱茏依旧。城市中已很难看到蒸汽机车腾空而起的浓烟,听不到嘶哑、气势磅礴的汽笛声。称霸陆上交通已百年的蒸汽机车早已更新换代,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静静的卧在陈列馆内。但新一代的电力机车、高铁,车轮滚滚依然铿锵有力地碾压着闪亮的钢轨,速度更快,力量更强。</h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