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推进三大革命,建设宜居孙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p> <p class="ql-block">【孙庄村简介】——</p><p class="ql-block"> 孙庄村是徐州市北区一个自然村、毗连天齐村、中口村、杨场村、柳东村、黑璋村、马楼村,原属铜山区柳新镇管辖,现为港务区柳新镇管辖,<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辖孙庄、孙庄新村4个村民小组,2468人,耕地917亩。村</span>庄空气好、水美、人好、民风淳朴!</p><p class="ql-block"> 主要农产品:西葫芦、杨桃、大蒜,梨园、苹果、葡萄及花卉苗圃。</p><p class="ql-block"> 村内资源:斑铜矿、锰、粘土、铁钒土、白云岩。</p><p class="ql-block"> 企事业单位:统销玻璃制品厂,统合玻璃制品厂,徐州艾可特涂装发展有限公司,宏运纸制品厂等。</p> <p class="ql-block">  <b>【历史沿革】</b>孙庄村&nbsp;位于镇政府东一公里,1860年为孙庄砦(音同寨)下辖40个村落。1927年为均安乡下辖12个村落,1953年为孙庄乡下辖孙庄、黑璋、东固城;1960年1月建大队,80年代末因采煤塌陷老村部分搬迁进东城工人村西,建三个居住点,老村改造重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孙庄集体工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为造纸,是柳新集体经济最富裕的村。20世纪90年代列为徐州市百强村第14名。1995年被命名为徐州市小康示范村,同年9月江苏省全省小康村建设会议到孙庄参观。2007年按新标准再次评为徐州市小康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b>  【孙庄 】</b>清朝咸丰之前为三个相连小村,东半部叫北坡里,西半部叫陈堌城,东南角为卞家坑。孙姓家族清末民国时期在徐州北部比较有名望。咸丰十年(1860年)拔贡孙运锦联络三村人围村打一土圩子,同年建砦,取名孙庄砦,又名孙圩子,解放后改为孙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孙庄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它不仅仅是一个村子,可以说更是一个奇迹。孙庄村村民团结和睦、吃苦耐劳,勇于奋进、开拓进取,每位村民都为孙庄村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孙庄村曾经被誉为苏北第一村,不仅在省内很有名,而且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比较高。孙庄村曾经在几十年间从原先的穷苦农村变为相当富有的村落,这样的变化令人惊叹!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村民们家家户户就都住上别墅,几乎每家的存款都达好几万,这样富足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省委主要领导乃至中央有关领导都多次率队莅临孙庄村学习指导先进经验,孙庄村也成为全国首批小康示范村,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如今的孙庄村依然璀璨闪耀!</span></p> <h3>孙氏家谱</h3> <p class="ql-block"><b>  【孙运锦(1800―1878)】</b>,字绣田,一字心仿,号铁围山樵、垞南老人,徐州铜山孙庄人。清道光乙酉科(1825年)拔贡,咸丰元年(1851年)举孝廉方正。笔耕为业,工诗善文,亦擅长文献整理与研究。孙运锦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版《铜山县志》的两位编纂者之一,他还辑印了万寿祺(年少)《隰西草堂集》等。有《搬姜录》《与我周旋斋文集》《所观书画记》《与我周旋斋题跋》《听秋馆文稿》《诗集》《诗余》《与我周旋斋百一诗录》《垞南诗草》《徐故》等著述,今多散佚。存世著作主要有《与我周旋斋百一诗录》《垞南诗草》《徐州府志�山川考》(清同治版)以及辑录的《摘录精义》《辑古要言》等。孙运锦开“徐州二遗民”研究之先河!</p> <h3>孙氏祖茔</h3> <h3>孙氏祖茔</h3> <h3>乡村振兴</h3>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永远跟党走</p> <p class="ql-block"><b>【后记】</b>柳新片区拆迁开发片区范围位于柳新镇孙庄村、东城村和黑璋村,总面积182. 8409公顷(成片开发范围以最终批复为准)。</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本次征收的2021-2号地块中的孙庄村,当年新农村建设领跑江苏的小康示范村,未来将建成一所可容纳5500余名学生就读的15年一贯制国际学校!!!愿家乡永在!</p> <h3><font color="#ed2308">孙庄人民欢迎您!</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