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云贵高原的端午节,是苗族人民耍花山的日子,他们背上芦笙,换上苗族花衣,盛装出发,前往高锋顶部有草坪的地方集会,名曰耍花山,也叫赶花场。</h3><h3> 传统的节目很多,如牛打架,羊打架,赛马,斗歌,摔跤等等,但绝少不了的是一场芦笙舞。几十人,几百人喝了烧酒,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如痴如醉。场面极为壮观。</h3> <h3> 这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去年听说奎阳的黑拉要组织盛况空前的耍花山,我也赶去了,除了舞台上有几个着苗族盛装的演员外,全是汉服了。至于传统的耍花山节目,沒有了,更不要说芦笙舞了。我仅找到一点亮点,那就是党的政策好啊,人民政府补助村民修起了漂亮的新农村。</h3> <h3> 今年的端午去哪儿赶花场呢?海子人有赶大炉坪的,有赶大黑山的,有去树林村茅坡的,有去荞山官房潮山梁子的。他们说潮山梁子热闹,我和朋友就向官房进发。</h3><h3> 车到燕窝丫口就堵了,真是车多为患。赶花山去的大车、小车、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恐有千数辆之多。我们上得山去,己有不少人往回赶了。</h3><h3> 潮山梁子上几个山头都人头攒动,各种摊点应有尽有,可还算热闹。</h3> <h3> 也有当地政府组织的演出节目,也有唱山歌的,也有盛装前来的苗族男女老幼,但记忆里的赶花山味儿己淡了许多。仅是赶热闹,吃各种特有小吃不减当年。有些摊主仅卖荞凉粉、豌豆凉粉就是十几个,各种汤锅、烧烤、油炸食物销量空前。 </h3><h3> 只好在朋友圈里借一张富有花山特色的射弩来发发了。</h3><h3> 盛况空前的芦笙舞怕是难得一见了。</h3><h3> </h3><h3> </h3> <h3> 我们吃了荞凉粉,一下子暑气全消。又吃了魔芋汤锅,味道虽找不到少时记忆了,但还算正宗。</h3><h3> 虽有遗憾,但我们和一群苗族同胞拍照,交谈,亲密得像一家人,玩得挺开心的。</h3> <h3> 民族文化元素在渐渐丢失。</h3><h3> 再见了潮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