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感恩老兵的种子在社会上萌发?

邬四毛妹妹

<h1><b>昨天,2019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75周年纪念日,16国领导人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向当年战役亲历者、如今都是耄耋之年的老兵,表达了感恩之情。</b></h1><h1><b><br></b><b>也是在昨天,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前一天,有一位老兵,一位法卡山战斗的幸存者,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冒着高温,先后看望了湖南长沙的左正强烈士父母、株洲的王幼连烈士母亲、新邵县的孙公平、孙青平双烈士父母,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b></h1><h1><b><br></b><b>这位老兵,就是湖南长沙的朱豫刚老兵,就是去年CCTV“感动中国”湖南区候选人之一,就是去年我们踊跃为其投票的朱豫刚老兵。</b></h1> <h1><b><font color="#39b54a">(图片说明:昨天,朱豫刚先去看望长沙的左正强烈士父母)</font></b></h1> <h1><b>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朱豫刚最终没能走上CCTV“感动中国”的舞台,但这一点也没有妨碍他继续他军人的忠诚、责任与担当,没有妨碍他每年清明去南疆看望牺牲的战友,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还有烈士父母需要的时候,去替兄弟们回家尽孝。</b></h1><h1><b><br></b><b>朱豫刚,他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对得起一个老兵的身份,对得起大家所给予他的热情和厚爱,对得起那一张张投给他的选票!</b></h1> <h1><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今年清明,朱豫刚在南疆扫墓。这一束束鲜花,一面面红旗,都是朱豫刚敬献给烈士的)</font></b></h1> <h1><b>“世界上最强大的能量就是感恩。我感恩弟兄们将生还的机会让给了我,所以,我会让余生不停地行走在感恩的路上。”我以为,朱豫刚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是感恩二字,贯穿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中,他所想的是感恩,他所做的是感恩,没有其他杂念。</b></h1><h1><b><br></b><b>我知道,所谓的“弟兄们将生还的机会让给了我”,所谓的“是牺牲的战友为我挡了子弹”,更多的是活着的战友对牺牲的战友一种感情升华,一份敬意。如左正强烈士牺牲时,朱豫刚还未到部队;新邵县的孙公平、孙青平双烈士父母走进朱豫刚的视野,完全是因为一篇帖子。在朱豫刚看来,参战的共同经历,足以织成一条超越时空的血脉,至于是不是一个部队的,是不是一个连、一个排、一个班的,并不重要。</b></h1> <h1><b><font color="#39b54a">(图片说明:昨天,朱豫刚从左正强烈士父母家里出来后,又驱车去株洲,看望王幼连烈士母亲)</font></b></h1> <h1><b>“感恩永远都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力量。只有通过这种坚持,让社会和善良的人们加大对烈属这个群体的关怀,才能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并期盼时代给这些烈士的亲属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温暖……因为,尊崇英雄,关爱烈属,是感恩,是孝道,更是爱国的最具体的表现。”</b></h1><h1><b><br></b><b>我非常赞同朱豫刚对感恩二字的诠释,如何让感恩烈士、感恩老兵的种子在社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形成一种自觉、一种风尚,一种精神,不妨先从自己做起,让我们一诺千金的赤诚打动更多人。</b></h1> <h1><b><font color="#39b54a">(图片说明:昨天,朱豫刚离开株洲的王幼连烈士的母亲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新邵县看望孙公平、孙青平双烈士父母)</font></b></h1> <h1><b>比如,南疆烈士陵园的清明祭奠活动越来越有仪式感,除了“国家烈士纪念日”的引导作用外,还有就是老兵一年一年的南疆扫墓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知道了老山、法卡山,知道了南疆边境上的那一座座坟茔……</b></h1><h1><b><br></b><b>比如,很多地方民政局对烈属也能做到“政策外开恩”,除了有“尊崇”、“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等最高指示外,也与老兵所给予烈属的关怀,为他们鼓与呼分不开。</b></h1> <h1><b><font color="#39b54a">(图片说明:朱豫刚在讲战斗经历和自己的感恩之举,以感动和带动更多的人,感恩烈士,感恩老兵!)</font></b></h1> <h1><b>我知道,很多老兵,总觉得自己囊中羞涩,拿不出余钱去慰问烈士的父母,不好意思上门看望。其实,于烈士的父母来说,一声“妈妈”、“爸爸”,足矣!</b></h1><h1><b><br></b><b>记得哥哥牺牲的那年,有个姓杨的战友到我家,一口一个爸爸、妈妈,让父母亲很是慰藉。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杨哥,与哥哥生前并不认识,他只是在师里整理抄写烈士的事迹时,得知有哥哥这么一位樟树老乡牺牲了,他就记下哥哥的名字,回家探亲时就一路打听过来。后来他复员回乡,还常到家里走动。</b></h1><h1><b><br></b><b>2010年妈妈突发心梗,差点走人。抢救过来后,妈妈对我说,你认识的人多,去帮我找到小杨,很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我一直很挂念他,我怕哪天突然走了,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他了。他是好人啊,当年一路找到我们家的……</b></h1> <h1><b>我很快找到了杨哥。他之所以二十多年没来过家里,是因为觉得自己混得不好,一直在乡下务农,不好意思上家里来。当妈妈听到他这番话时,拉着他的手,说了一句话:“小杨,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儿啊,哪有母嫌儿穷的?”</b></h1><h1><b><br></b><b>从一个烈士的妹妹角度看,我知道,烈士的父母最希望的是能经常看到战友们的身影,那份希望里面蕴含着他们几十年的思念和感情寄托。</b></h1><h1><b><br></b><b> 去吧,老兵兄弟们,去到他们身边,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们都是您的儿子”,那该是多么让他们欣慰的一件事啊,也是多么感动社会、温暖社会,传播感恩之心的一件事!</b></h1> <h1><b>(王幼连烈士)</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