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地重游

袁伯清

<h3><font color="#010101">端午节,忽然泛起去“老房子”看看的念头。于是和妻一同出发,寻找对过去时光的追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由雁荡路开始我们追思的行程。</h3><h3>这是一条前后500米左右不长的短马路。但小巧精致非常有“味道”。雁荡路的“有名”,因为1909年改进的典型法式风格复兴公园兴起。</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雁荡路一头连着复兴公园,另一头就是淮海中路,在这个路口,还两位“门神”把守,靠东面的就是著名的“培恩公寓”,另一幢大楼就是“永业大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雁荡路上有两、三条弄堂,里面通常都是三层的楼房,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条弄堂就是“元昌里”,现在的雁荡路56弄。1932年4月29日,虹口公园发生针对侵华日军白川大将的爆炸案,“刺客”尹逢吉就是从元昌里的13号出发,到虹口公园的。可惜义士当场被俘,后被押到日本处死。</font></h3> <p class="ql-block">  雁荡路55弄口,第一栋三层楼房,是我比乐中学同班同学詹君平家,记得她胖胖的,友善,极易相处。由于那场史无前例,不得不中断了我们的学业,仅一年同学,从此没有见面。只是在抄家,批斗,大字报中得知她们家有着不平凡的家世。72年中美建交据说全家移民美国。既然有朋友这么认真一探究竟,我决定仔细探究给个交代:</p><p class="ql-block">  徽州婺源詹沛霖与宁波镇海徐大统,刘敏斋早年投资造纸业获得成功,成为纸业巨头,垄断华东纸业市场。1948年蒋经国打老虎,米商万墨林、纸商詹沛霖、申新纱厂老板荣鸿元、中国水泥公司常务理事胡国良、美丰证券公司总经理,韦伯祥等人被捕入狱。终因涉及扬子公司孔令侃,宋美龄插手,不了了之,打老虎行动虎头蛇尾。</p><p class="ql-block">  詹沛霖曾是上海民族工商业主中声名显赫的“纸业大王”。父亲出国后,作为长子詹守成掌管了国内的家产。抗美援朝,詹守成以江南造纸厂的名义捐献了一架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文化革命历经磨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主动放弃了落实政策应得的200多万元的企业定息和500多处房地产的全部定息,还陆续向上海科学会堂、爱建公司、前卫造纸厂等单位捐赠146万元,向社会福利事业的捐赠更是数不胜数,连多年补发的工资和所有的退休金,也全部捐赠给学校用于帮困济贫。旅居国外后,他仍时刻关心祖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1998年得知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身患癌症的他当即捐款赈灾50万元。这些年来,詹老先生一直病魔缠身,但他始终以爱国为已任,以奉献为终生追求。2001年,退休后旅居国外的詹守成捐资100万元在学校设立“詹守成奖学金”。2012年,他的孩子詹君湜、詹君铭、詹君平秉承家训,再次向“詹守成奖学金”基金注入140万元,资助更多贫困学生。2014年年底,他们再次专程回沪,捐资200万元。2016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收到一笔160万元的捐款,用于资助校内贫困优秀学子。这笔钱,来自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詹守成的儿女,一个家族三代人,爱心传承。三兄妹中的大哥詹君湜说“我们不是富人,只想尽一点点力量,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我们兄妹几个在美国,我和妹妹是学校的普通职工,弟弟是工程师,”,“都是靠工资生活,并没有大笔进项,这一笔笔钱捐出去,祖辈留下的已经所剩无几,但慈善还是义无反顾”。朴实无华,掷地有声,赤子之心,至诚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桥。愿好人一生平安!(资料来自网络)</p> <h3><font color="#010101">科学会堂的主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此处雁荡路门是边门)一幢建于民国1917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碧草如洗,风格典雅,美观别致,怡静入画。(原为法国中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童年的我们兄弟两个经常被父亲带来玩,他去里面开会我们两兄弟在花园里尽情的嗨,因为里面几乎没有游客。</font></h3> “洁而精川菜馆”,就是上海一家著名的老字号,于1937年开张营业,经营新式川菜。<br>(当年餐馆开设于“麦赛尔蒂路”(即今“妇女用品商店”后门的兴安路),原名“洁而精川菜茶室”。该茶室初期因经营不善,曾一度濒临倒闭。为了挽救残局,老板向德增慕名聘用当时风靡上海滩的川菜四大流派之一的廖海澄派嫡系传人吕正坤助阵,终于扭转败局,起死回生,在此后的四十年代起,该店便更名为“洁而精川菜馆”。转)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雁荡大厦 :&nbsp; 雁荡大厦是上海第一幢合资兴建的高层公寓,楼高83.5米,共28层;有公寓式套房197套。 公寓座南,连接树木茂盛的复兴公园,西隔雁荡路与科学会堂相对,向北步行三、五分钟就是全市繁华的淮海中路。当时购楼可都是要用美元支付的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公园雁荡路大门我们由此进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草坪(大草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周围有花坛,灌木和高耸茂密的大树。草坪空间开阔,当年法租界当局常在夏夜举办音乐会。我小时候的夏天,会在此放露天电影,因为好奇,乘父母不注意,特别喜欢跑到银幕背面看反转的画面。当时公园门票5分,月票5角。暑假期间父母会给我们买两个月的月票。几乎每个夏天夜晚,饭后早早来到这里乘凉,占个好位置,打开1.5米见方的塑料台布,四个人(有时加二阿姨家小妹)坐在上面,仰头看天上闪亮的星星,最爱听爸爸给我们讲星星的故事。从此认识了北斗七星、天王星、冥王星。知道了什么是光年,引力,宇宙速度。初步了解了地球之外太阳系、恒星、行星以至宇宙。那时觉得爸爸知道的真多,特崇拜……当然再给吃</font>4分一根,有好多赤豆的棒冰或8分一根的雪糕,那心情别提有多好了。</h3> <h3><font color="#010101">一条由北向南的大道直通复兴中路正门,我们先穿过正门,到老房子,也就是现在的《思南公馆》看看,再返回这里。</font></h3> 重庆南路256弄,如今是思南公馆的宴会厅。<br>这是一幢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由许多半圆拱连券连绵而成,可谓是数学、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了保证它的完整度与美感,建筑学家决定将整幢楼从东西向转90度为南北向,方法是将原先的砖瓦逐块卸下、标号打包,再按顺序原样安装。这样费尽心力的修缮,终于让它在重见天日那天惊艳世人,业已成为中国保留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神来之笔。<br>这座复古的红砖建筑叫修女楼,它曾是法国修女接受培训的一家神学机构,学员结业后,分配到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教区去传播“福音”,曾经这里还保留着几间修女的宿舍。(网上摘录) “重复”是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从这点看来,建筑与音乐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br>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形成“柱,窗;柱,窗”的2/4拍子;<br>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形成“柱,窗,窗;柱,窗,窗”3/4拍子的圆舞曲;<br>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网上摘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回想七十多年前,那群年轻的修女们离开家乡法国,来到这座美丽古老的东方都市。傍晚时分,天色渐暗,附近街巷的振翅鸽群掠过头顶;她们聚在走廊上虔诚祷告,那沉郁的声音中除了对上帝的虔诚,也必然有一丝对故土的思念吧!</span></p>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重庆南路圣伯多禄堂位于上海市重庆南路270号,1933年由法国华侨集资兴建。该堂建筑式样别致,正门上面有头戴皇冠的圣伯多禄宗徒石像浮雕,系由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抗战胜利后,伯多禄堂就作为上海教区的国际性活动场所。1966年文革中被关闭占用,建筑与电子管风琴等设施均遭严重破坏。1995年1月因建设成都路高架,向西移址重建。现为浦西东区总铎座堂。(网上摘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拜占庭风格,堂内无支柱。为可容千人以上的大型教堂。奉宗徒圣伯多禄为主保圣人。小时候父母周日常来这里望弥撒,天真的我们只是好奇新鲜,眼睛不够用的四处张望,且每次都会有新发现,尤其圣诞夜,还会有真人表演耶稣出生,婴儿,马槽,牧羊人......所以非常喜欢去,</font></h3> 复兴中路509弄 向民坊(伟达坊)<br>新式里弄,建于1912年后,砖木三层结构,有楼房6幢,建筑面积1378平方米。弄内1939年8月~1943年5月有所新亚中小学,创办人陆惠民。 <h3>眼下台阶墩子上,是我们玩纸刮片,下棋,斗蛐蛐,剥毛豆,看毛豆虫比赛跑......<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两扇紧闭的百叶窗内就是我们家老房子。纪录了我儿时全部的记忆,难忘每天下午5:15分,爸爸自行车转铃声及随即传来呼唤我们的名字,兄弟两齐刷刷一起跑出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是永业集团办公室,值班的小伙子人不错,说明情况后,让我们进去看看,拍几张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楼梯已经全部重做过,虽然新,但却没有了过去感觉,扶手也没有过去那么的圆润饱满,以前我小时候可以骑在上面一路滑下来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的门是当时的后门,里面是厨房间,共有五个煤气灶,做饭时特别热闹,当年大多数上海人家还都是烧煤球炉子,因为一直就是用煤气灶,所以“生炉子”这门“技巧”缺失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是后门出来的小弄堂,现在是打通了,原来是死弄堂。是我们玩耍的场地。同龄邻居周永发的三哥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对哑铃,一个石锁,一副石担(石头杠铃),一条长板凳。如同因陋就简的健身房。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学校停课,无书可念,一帮傻小子成天瞎玩,倒也好于出去“打、砸、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复兴中路509弄(伟达坊) 如今的“时光弄堂”</h3><h3>二号尤家阿婆据说是“荣家门”的族亲,所以文革前很早就有一台电视机,每到周六会到她家看电视,当时一礼拜就星期六晚上有电视节目哦!当然只是看新鲜,内容可想而知!</h3><h3>旁边一号住的高家伯伯温文尔雅,新民晚报主编,两个儿子相当优秀,老大哈军工,老二交大,父亲总是把他们做楷模,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哪,那时真的亚历山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复兴中路515号</h3><h3>老房子的隔壁“大花园”,那是儿时最常光顾的地方,记忆犹新的有一棵两人合抱的樟树,可以在树上找到许多喂鸟的小虫(家里有掏鸟窝摸来的麻雀、白头翁)。还有几棵棕榈树,喜欢掰下长成的籽囊,搓开里面有如小米一样的籽,我们管它叫“黄鱼子”,互相甩着玩。秋天还有蟋蟀可以抓,雨前气压低,成群的蜻蜓也是追逐的目标......</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复兴中路515号</p><p>这里楼上住有同学,常在一起做功课,嬉戏打闹。</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书局的建筑之美与书香温馨的环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公馆改造项目期间,将外墙表皮剥离了二十多层后,终于发现了技术早已失传、却在二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水泥拉毛嵌鹅卵石墙面。历史的建筑立面的重新放出异彩是对历史的尊重。(网上摘录)</font></h3> <p>复兴中路517号,1926年建成,带有明显的法式风格。三层。券式门楣。原为冯玉祥、李德全夫妇的住宅,后为柳亚子寓所,现为“思南书局”。</p><p>大家对于柳亚子一定不陌生。近代著名的文化团体——南社,就是由他创办的。所以,思南书局就开在这里。但是,柳亚子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恰恰相反,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这间寓所也曾留下了柳亚子而国奔忙的身影。1936年,柳亚子搬到这里,当时正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柳亚子一直在为抗战奔走呼号。“八一三”抗战失败之后,柳亚子因身体原因坚守孤岛。以清初遗民王船山的诗句“七尺从天乞活埋”,自题寓所为“活埋庵”,表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当时孤岛的环境非常险恶,许多正直之士被敌人暗杀。汪精卫投敌之后,局势更加恶劣,柳亚子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大后方。抗战胜利后,柳亚子回到上海,继续为和平而奔走。“思南露天博物馆”似乎像是一座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其背后的故事,会发现除了优雅和宁静,它同样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忠贞不屈的气节。</p><p><br></p>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523弄万福坊(</font>凌爱珍 徐铸成、胡政之旧居旧居)</h3><div>凌爱珍(1911-1983),上海市人,沪剧名家,《红灯记》中的"李奶奶"。13岁师从申曲老艺人陈阿东,17岁进龙家楼的石根福剧团,23岁进文滨剧团。1951年9月,组建爱华沪剧团任团长。<br></div><div>胡政之(1883-1949),四川成都人,《大公报》主笔。<br></div><div>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大公报》主编。<br></div> <p>辣斐德路563号(今复兴中路531号)的主人钱瘦铁先生。他不仅是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大师,也是一位性格刚毅,满身蹉跎的时代老人。<br></p>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533号,曾是孔祥熙旧居</font></h3> 复兴中路535号、537号,曾是孔祥熙旧居。<br><br>联立式花园住宅,造型浑厚,气势逼人,花园的三层阳台上有一圈木架式围栏,层层叠叠的树影背后便是繁华街道。这里曾经住了一个学霸。27岁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理化硕士学位。44岁开始步入政坛,曾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64岁因美国公债案下野。此数十年间,他通过翻云覆雨的金融手段、以商业囤积的方式,为家族聚敛了巨额资财。在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的上海滩,他站在围栏背后,投向这个大时代的是什么样的目光?(网上摘录)<br><br> <h3><font color="#010101">孔祥熙 宋霭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535.537号 原孔祥熙公馆,如今的“玲姐” 海鲜火锅 。</font></h3> &nbsp;复兴中路539号北面 曾经先后是是两位民国要员的故居。<br>先是,这里曾是孔祥熙宋霭龄夫妇在上海的宅邸,这对伉俪在上个世纪是扬名中外的“四大家族”的成员。<br>后来,上世纪40年代后期, 这里是 1949年4月至5月的上海市市长陈良的陈公馆。<br>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539号南面,是建筑正面,复式人字屋顶,红瓦铺盖,黄色墙面,黑漆大门,气派非凡。</font></h3> 复兴中路541号 中法联谊会旧址<br>于伶,1938年创办在此是上海剧艺社,话剧《爱与死的波动》和《原野》曾经在这里策划与诞生。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组织秘书。于伶1949年以后曾担任国营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等一系列职务。 <h3><font color="#010101">坐落在上海思南公馆的Dr.Ci:Labo亚洲首家沉浸式整全护肤概念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思南路47号 虞秉镛旧居</p><p>同学秦文毅曾经住在这里。据同学说蒋经国干娘也住在此。老太太个子高挑,撑着一根斯迪克,皮肤很白,眼神犀利,精明能干,定力很足。为了"干娘"这个蒋家干系,文化大革命时吃了不少苦头。</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思南路49号</p><p>同学金毅音曾经的家</p></font></h3> 思南路50号 冯玉祥旧属李鸣钟旧居<br>李鸣钟(1887-1949),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西北军著名将领,冯玉祥的"五虎上将"之一。1909年毕业于新民陆军第二十镇随营学堂。与冯玉祥结识后,参加了冯玉祥组织的武学研究会,后来滦州起义。冯玉祥任旅长时,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模范连,李鸣钟被任命为模范连连长。李鸣钟一直追随冯玉祥,先后升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在上海,李鸣钟与薛笃弼等冯系旧人交往甚多。1949年6月因病逝世。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公馆入口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路51号 徐守常(中国印刷公司总务账房)</font></h3> 思南路53号 陈焯旧居<br>陈焯(1898-1950),字空如,浙江奉化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与白崇禧是同学。1918年任援闽浙军总司令部少校副官、独立第二旅团副。1920年任浙军营长。1923年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1924年任黄埔军校军事学科教官;1925年参加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总司令部参谋处长。1928年,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4月13日,任军事委员会第二厅铨叙事务处处长,同年9月26日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副厅长。1933年2月22日。任首都警察厅厅长。1935年12月10日,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务厅厅长。1936年升任中将军衔。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8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后又任军事委员会新闻检查局局长。1945年4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45年9月,任北平市警察局长。1947年7月,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7月22日,被免去北平市警察局长,调回南京,在国防部任职。1949年,陈焯没有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开始弃官经商。1950年被处决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路55号,1921年建造的欧式花园住宅。这座有着赭红色的漆木百叶窗的三层花园洋房。原先是上海的“煤炭大王”的住宅。而1951年末,思南路55号辟为新华社上海分社宿舍,上海分社社长庄重等先后居住于此。</font></h3> <h3>思南路57号陈长衡旧居<br></h3><h3>陈长蘅 (1888-1987) 中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字伯修,号建公,四川(现在是重庆)荣昌人。 1906年入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英文班。1911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陈长蘅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盐务稽核所编译,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1928年任中国经济学社常务理事。30年代参加中国统计学社,曾任重庆朝阳法学院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英士大学财政学教授。1949年后任金华新成初级中学校长,1956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1980年任上海市人口学会顾问。1987年在上海去世。<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如今的“AJM法餐厅”,在这里,有美到炸裂的长桌宴,有“思南美学课”、还有“思南调香课”,在花园洋房中,享受美食与美学的熏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路58号 朱绍良在1929年买下思南路58号的花园洋房时,已经官至国民党军政厅厅长。由于常年在外任职,他只能不定期回上海休养,他喜欢梅雨季节庭院里植物繁茂的样子,与门楣上的花草纹木雕相映成趣,这让他想起了童年生活过的福州,不知从何时起,上海已成了他另一个故乡。(网上摘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同学李慧萍曾经住在里面</font></h3> 思南路60号<br>律师魏道明、郑毓秀夫妇旧居<br>魏道明与他的妻子郑毓秀双双获得过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们是当时上海鼎鼎有名的律师夫妇。 思南路61号<br>1913年,薛笃弼赴日本游历。期间,有幸当面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教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长期追随冯玉祥将军,深得冯的赏识与重用。薛笃弼为官清正,洁身自好。九·一八”事变后,薛笃弼移居上海挂牌成为执业律师。(网上摘录) <h3><font color="#010101">薛笃弼</font></h3> 思南路62号 王宠惠夫妇旧居<br>王宠惠(1881.10.10-1958.3.5),字亮畴,祖籍广东省东莞市,出生于香港荷李活道75号的道济会堂。王宠惠是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p>思南路65号,曾是夏伯鸣的寓所。夏伯鸣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是周恩来总理的同班同学,和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同窗学习,与著名画家蒋兆和时有交往。周总理曾在日记里写道,夏伯鸣赠我以食物。夏先生回国后经周总理介绍来到北京市珐琅厂,1958年北京市珐琅厂成立设计室,他与钱美华一起成为我国第一批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师。他给景泰蓝设计了不少新题材的图案,如:万寿山全景、人民公社好、十三岭水库全景,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设计的20英吋《天安门和平鸽》大盘等作品,深受当时美术界的好评。(网上摘录)<br></p><p>同学强莎莎曾经居住在这里</p> <h3><font color="#010101">&nbsp;思南路67号 法国侨民欠松太太、荣太太寓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刷指纹免费参观</font></h3> <p>思南路73号 周公馆 一幢建于19 世纪二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共有一底三层。在思南路其它各色洋房中,其他建筑都是三层,只有周公馆是四层。<br>毗邻的思南路71号建筑是纪念馆的业务办公用房。73号、71号两幢楼房全部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网上摘录)</p><p>同学林蓝也曾经住在这里</p> <h3><font color="#010101">院内周恩来塑像</font></h3> <h3>思南路77号</h3><h3>同学解小平曾经住在那里</h3> <h3>思南路81号<br>曾虚白、曾朴父子旧居</h3><h3>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曾朴当时的经济条件已经快负担不起洋房的租金了,但就是舍不得搬家,他曾如此写道:"马斯南是法国一个现代作曲家的名字,一旦我步入这条街,他的歌剧就马上在我心里响起……法国公园是我的卢森堡公园,霞飞路是我的香榭丽舍大街,我一直愿意住在这里,就是因为她们赐我这古怪美好的异域感。" 法国公园就是现在的复兴公园。这位从未跨出国门、从未接受过正统西式教育的中国文人,正是凭借思南路周围的异国风情和西欧小说,在精神上构建了一个西化的世界。<br></h3> “马斯南路的大房东”,在纽约也难忘梦里的这条路这座城/<br><br>张静江是“马斯南路的大房东”。自海外归国后,他一直在上海经商。因为看中马斯南路优雅静谧的环境,张静江与侄子张乃燕合资买下了马斯南路上88号(今思南路60号)到98号(今思南路70号)共六栋房子,并且以98号为自己的寓所。根据《申报》的报道,最初可能还曾将96号(今思南路68号)作自己的寓所,将98号让给李石曾居住,直到李石曾迁到霞飞路世界社后,自己才入住98号。张静江喜欢热闹,又十分好客,常常和人聊天就停不下来,整日里和人说话都不觉得疲倦。历史云雨总是变幻,这位曾经上海的传奇人物,在后半生的岁月在美国纽约居住后再不曾回国,再不曾回过这个令他悲喜交加、感慨颇深的“冒险家的乐园”。他的梦里,是否会出现这条梧桐树下的马路?(网上摘录)<br><br>(张静江家原是浙江湖州南浔镇上最富的人家。张静江自小就爱打抱不平,被当地人称为“小侠”。这个少年侠客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大难不死,却落下终生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不过,他虽身有残疾,却是个骑马和骑自行车的高手。) <h3><font color="#010101">思南路87号 梅兰芳故居</font></h3><div>梅兰芳(1894.10.22-1961.8.8),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br>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思南路89号 程潜旧居<br>1927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的程潜,受国民党内部排挤,被免本兼各职,并被拘禁于汉口。1928年11月获释,自汉口到上海。此后,程潜寓居上海马斯南路123号(今思南路89号)别墅。他的邻居就是125号(今思南路91号)的李烈钧。当时李烈钧、程潜,与居住在附近的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薛笃弼等时有往来。 <p>思南路91号 李烈钧旧居</p><p>李烈钧(1882-1946.2.20),字侠如,号侠黄,汉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烈钧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迫使北洋海军主要舰艇宣布起义。李烈钧后率舰队西上迎击清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出席并被推举为参议。<br></p> <h3>思南路95号 前二医大现交通医学院教职员宿舍。</h3><h3>同学徐得森曾经住在那里</h3> <h3>思南路从前叫马斯南路。1912年,上海法租界当局为了纪念19世纪浪漫派法国作曲家马斯南的离世,决定将一条新开辟的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后三十余年间,马斯南路成为了镶嵌在东方上海的一颗法国明珠,周恩来、梅兰芳、孙中山、张学良、曾朴,无数名流在此居住生活,他们无一不为它的古典、浪漫与优雅惊艳和着迷,恰如马斯南的代表作《沉思曲》的意境。(网上摘录)</h3> <h3><font color="#010101">米丘林公寓系上海市知名公寓之一,建于1937年,当时属法租界白俄社区,故有一俄式名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553弄 民国17年(1928年)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后以在复兴中路改名复兴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公园,1909年6月建成,同年7月开放,定名顾家宅公园,当时仅限法国侨民出入,故俗称“法国公园”;1944年改名为大兴公园;1946年改名为复兴公园。此门为正门,临复兴中路。身后那棵三人环抱的法国梧桐有一百多年历史,同时也见证了我从小到大顽皮的经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忘情沉醉的萨克斯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园中之园”的景色美不胜收,粉红色的“摩洛哥公主”、红色的“加里娃达”、白色的“坦尼克”以及黄色的“金凤凰”等正值盛花期,在藤本月季等花卉构成的拱门、花廊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妖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克思、恩格斯双人塑像,是198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落成的,雕像高6.4米,重70多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男孩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春神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公园玫瑰园- 面积1810平方米的复兴公园玫瑰园共种植月季、玫瑰及蔷薇等10余种,属于同科同属不同种的姊妹花,都是蔷薇科蔷薇属观花植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盛开的蔷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铁架紫藤长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草亭-这个是新造的,儿时没有它。不过在都市中有此造型茅草亭别有一番情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灯下的长椅一对老者无语相坐,显得安逸舒适,静的仿佛可以听到对方心跳声音。虽然没有年轻人太多的激情,也没有旺盛的精力,相依相伴,互相厮守,一直到老。真的可以说,有个伴就行,互相有个照应,感情有个依托,心灵有个归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也是同样的长椅,却空空如也,显得那么凄凉,珍惜当下,健康快乐,和和满满,平平安安过好余下的日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公园中部的毛毡花坛,又称沉床园,一年四季以各种不同的花色或叶色,配合成地毯一般的图案花纹,故亦称地毯式花坛。加之彩色喷泉伴于其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荷花池有许多放生的老龟,伸长脖颈享受阳光的抚摸。当然一旦太热了,它就潜入凉快的水中,此生悠闲自在,逍遥洒脱,无忧无虑。只是一辈子要背负沉重包袱,所以万事不会件件如意,一切随缘就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通往假山的林荫小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假山瀑布及八角亭-也是我儿时最爱去玩的地方,本来上海地方没见过山,而顽皮的我又是极喜欢登高爬低,钻洞摸黑,难得有此佳境怎不让我“钟情”。仔细瞧瀑布后其实还有一暗道,人可以在里面通过,有木有花果山孙悟空的感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右前方-荷花池水榭长廊可以“凭栏此观鱼,偶闻青蛙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清荷与睡莲相伴,蝶舞鱼游,平静和谐。正是属于荷花的时节,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的含苞待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镜头前方-荷花池水榭长廊可以“凭栏此观鱼,还闻众蛙鸣”</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荷花池(大湖浜)边有一别致甬道,道两则由太湖石堆砌,煞是好看,那棵由岸边几乎45度横生出来的,粗壮法国梧桐,是多少俊男靓女拍照的道具。我喜欢爬到大树上一个大杈休息,“思考”,看水里鱼儿还有蝌蚪,尽管外面烈日似火,茂密的梧桐树荫下特别惬意舒适,不过也有风险的,稍不留意,就会跌落下去。</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就是这棵梧桐树,瞧手的前方就是那个我喜欢的树杈,试了试,没敢,毕竟老了腿脚不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V字型乱石形成的水洼,至今还是老样子。这是我当年徒手捕鱼的绝佳位子。一般中午时分公园纠察吃饭休息去了,从家拿饭团一包,洒与水中,乘鱼儿聚拢抢食,以双手迅猛出击将鱼儿堵在V型角内,一次多则3~4条,至少一条。用瓶盛之(那年头塑料袋是稀罕物),速战速决趁纠察没来,逃之夭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公园皋兰路出口</font></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