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南京西站</h3> <h3>南京西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下关火车站,是沪宁铁路终点站,也是宁铜铁路的起点站。作为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和中国的重要门户,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h3><h3>南京西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称沪宁铁路南京车站。民国16年(1927年),车站改称南京下关车站。民国19年(1930年)、民国36年(1947年)和1950年,车站先后进行了重建、扩建和修复。1968年,车站更名为南京西站。</h3><h3>2018年4月29日,南京西站搬迁工程正式启动。</h3><h3><br></h3> <h3>首都电厂</h3> <h3>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1号,中山北路与江边路交叉口大唐电厂西侧长江岸边,于1997年进行翻扩建。民国首都电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中国第一家官办公用电气事业——金陵电灯官厂,距今已有105年,作为分厂的下关发电所,建于1920年。1949年之前,电厂几经曲折,历经坎坷,有过“全国模范电厂”、“首都的眼睛”之兴盛年代,也有过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衰落时期。</h3> <h3>中山码头</h3> <h3>中山码头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长江南岸,又称下关码头,曾名首都码头,是一座渡轮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h3><h3>下关江面建设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在老虎山一带建立的军用码头白石步。时至南宋有长江六渡之一的龙湾渡为交通漕运往来之所。而现代的轮渡运输则是迟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h3><h3>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h3> <h3>长江轮渡</h3> <h3>滚滚长江东逝水</h3> <h3>浦口火车站</h3> <h3>浦口火车站旧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面积20公顷,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民国三年(1914年),浦口火车站正式开通运营,是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1968年10月,随着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浦口火车站停办客运;1985年,恢复部分客运,并更名为“南京北站”,站场货运业务不断扩大,站场规模不断扩建;2004年10月,停办客运。</h3><h3>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5月18日,清政府分别向英国、德国银团借款980万英镑;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动工兴建津浦铁路;清宣统三年(1911年)筑成;民国元年(1912年)黄河大铁桥建成后,津浦铁路全线通车。</h3><h3></h3><h3>浦口火车站旧站房</h3><h3>民国三年(1914年),浦口火车站和其附属建筑于竣工交付使用,浦口火车站成为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交通枢纽。</h3> <h3>火车挡道</h3> <h3>马自达交通</h3> <h3>接驳车厢老码头</h3> <h3>铁路岔路口</h3> <h3>全国重点文物</h3> <h3>浦口火车站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又称南京北站,建于1914年,是当年津浦铁路的终起点,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宋教仁遇刺、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的镜头皆发生于此,具有独特的民国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近年来逐渐成为以民国为背景的电影及电视剧的重要外景基地。热播一时的《情深深雨蒙蒙》、大制作《国歌》等均在此拍摄过大量场景</h3> <h3>彩虹桥位于秦淮河入江口</h3> <h3>秦淮河上的节制止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