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95年,我进入广州日报社,在办公室担任记分考核和秘书工作,然后当了几个月的交通科的副科长,再然后就到了人事处当干部科长兼纪检员、监察员。刚到干部科时只有我一个人,考察、考核、人员调进调出、内部调动、档案整理、数据统计报告、打印、发放所有的人事通知等等等等,可累死我了,每天早晨6:00多从家里出门,晚上12:00以后才回到家,第一个月就瘦了八斤,但工作很有意义!</h3> <h3>从1996年开始,广州日报社开始有计划地引进全国各高校的优秀人才,我有幸参与其中,从几大箱子的求职材料和网上几千人中完成第一轮挑选,挑选的标准嘛,现在可以说一点儿:好学校优先,好本科优先,甚至到好中学优先!然后是笔试、面试、签约、报到、接站、安排宿舍、开始培训,想来我在广州日报工作了20多年,最有意义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这件事情。我参加过的面试超过2000人次,录用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近600人,看看这些年轻可爱的优秀人才。这是99年的新员工。</h3> <h3>2000年的新员工,看看有你吗?</h3> <h3>2003年的新员工</h3> <h3>2004年的新员工</h3> <h3>2005年的新员工</h3> <h3>2006年的新员工</h3> <h3>2007年的新员工</h3> <h3>2008年的新员工</h3> <p>2010年的小朋友们</p> <h3>彰哥是我在干部科时最好的搭档,他善良的天性、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加上无可挑剔的形象是广州日报社招聘中的大杀器,吸引了美少女多多——看看新员工中有多少美女,就知道此话绝非夸张!</h3> <h3>至于我干的活儿嘛,嗯,我认为也算是重要的了。</h3> <h3>在人大笔试考场</h3> <h3>武汉大学招聘会场是临时换成大教室的,原来只给我们一个可以坐60人的教室,我坚持要换个大的,那老师说没有人来你要后果自负——这是当然的了。</h3> <h3>在武汉大学招聘会上,霓明的提问一下子就让我们觉得她应该被录用!</h3> <h3>新员工与家属去东郊公园烧烤</h3> <h3>新员工培训地点都是在花都记者乡村俱乐部。按四星级宾馆标准管理。</h3> <h3>早操是不能迟到的,我要求很严格。</h3> <h3>跑步也不得偷懒!</h3> <br><h3>拓展训练分组后要先起名字。</h3> <h3>自我介绍</h3> <p>欢欢发烧,引来了许多女同学的关爱。</p> <p>拓展训练可不轻松</p> <h3>所有人必须爬过胜利墙!</h3> <h3>新员工晚会</h3> <h3>体验卖报纸,当年清华来的新员工,如今已是南风窗杂志总编辑。</h3> <p>哈!还没有卖完?!</p> <h3>卖完了报纸,体会到销售的不容易,体会到内容要吸引人,感觉到做新闻一定要对得起读者,做新闻不仅仅是写稿子。</h3> <h3>饿了,当然要吃一顿。</h3> <h3>还有不少离开报社的年轻人,他们当中有许多是非常优秀的人。每每想起他们,很亲切,很可爱,很舍不得。</h3> <h3>冬夜在北大的三角地贴招聘广告,居然碰见了老同事。</h3> <p>我的朋友们,多好的朋友,我常常想念,常常想念。</p> <h3>36岁时来到了广州日报</h3> <h3>一晃就到了退休的这一天</h3> <h3>在报社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h3> <p>也有过勉强完成的任务,比如演出节目。</p> <h3>参加过重走长征路</h3> <p>参加汶川地震采访</p> <p>先去的记者只穿了凉鞋,就脱下了我的胶鞋好去废墟中走访,居然还有人还想脱走我的裤子呢,嗯,我不说那是谁了……</p> <p>遇到过许多值得尊敬的领导和可爱的同事</p> <p>人力资源项目组全体同事们</p> <h3>安保部的战友都是我的哥儿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