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五国游(捷克一)

爱玩

<h3>捷克共和国,简称“捷克”,国土面积78866平方公里,与德国,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四国接壤,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nbsp;</h3><h3> 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该地区,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帝国。1419~1437年,捷克地区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运动。1620年,波西米亚王国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10月28日与斯洛伐克联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nbsp;&nbsp;1960年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起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nbsp;</h3><h3> 捷克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拥有极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nbsp;</h3><h3>2016年4月15日,捷克共和国拟更改国名简称,由原本形容词“Czech”改成名词“Czechia”。</h3> <h3>(<font color="#167efb">1)布尔诺</font>:捷克第二大城市,摩亚维亚省首府,拥有许多珍贵文化遗迹。在山丘城堡、教堂和博物馆中都可见证风华历史,生物学家孟得尔名留青史的豌豆遗传实验就是在布尔诺进行的,这里也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故乡。</h3> <h3>布尔诺小镇:库特纳霍拉,在14世纪因开採白银所带来的财富与地位,所辉映出现今仍存的中世纪古城,1995年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h3><h3> 圣芭芭拉教堂:教堂最值得观赏的是其外墙扶壁臂线条优美纤细,墙上雕刻精致华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欧洲最美丽的歌德式大教堂之一。</h3> <h3>十四扇巨大彩色玻璃窗让人一饱眼福。这些精美绝伦的彩窗并非马赛克拼就而成,是画家直接用油彩画在玻璃上的。</h3> <h3>人骨教堂,位于布拉格以东约68公里的小镇霍拉(Kutna Hora),建于14世纪,教堂特别小,其外表看似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内部的装饰却是用大约40000块人骨做成的,因此这里与其说是教堂,倒不如说是“人骨博物馆”</h3> <h3>人骨教堂的由来</h3><h3>13世纪当地有位传教士身赴耶路撒冷,耶稣捧回一袋圣土,安洒在昆特拉·霍拉Sedlec地区的修道院周围的墓地上,于是这片土地就被视为“圣土”。14世纪的黑死病和15世纪爆发的约翰·胡斯宗教战争,使得波西米亚大地生灵涂炭。虔诚的传教士选择将逝者带到昆特拉·霍拉的圣土安葬。后来,富有的施瓦岑贝格(Schwarzenberg)家族将这片地皮和教堂买下,并突发奇想地聘请木匠RINT来装饰教堂。木匠对于几何图形有着职业的天赋,而且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骨,于是RINT想到了用骨骼来装饰教堂,便有了这座名叫Kostelik Vech savtych a kostnici的人骨教堂。</h3> <h3>人骨是圣洁的象征,并非恐怖</h3><h3>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故“人骨装饰品”不值得太惊讶。在虔诚的教徒们看来,人骨宫尽管以死亡为主题,但绝对不是一处恐怖的场所。相反的,它是一片圣洁的土地,是教徒们祷告、祈福和与上帝同在的地方。因此,光临人骨宫,除了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游客外,基本上都是一些虔诚的教徒。</h3> <h3><font color="#167efb">(2)布拉格</font>: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在地理上布拉格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两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h3><h3>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千米,人口为118.3万。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跨伏尔塔瓦河布两岸。地形波状起伏,最低点海拔190米,最高点海拔380米。气候为典型的中部大陆型。月平均气温约19.5℃,年降水量约500毫米。</h3><h3>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更占优势。</h3><h3>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也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h3> <h3>老城广场已有900年的历史,位于瓦茨拉夫广场和查理大桥之间。周边有哥德式的泰恩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老市政厅,广场上还竖立着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的塑像。</h3> <h3> 天文钟建于1410年,钟盘上画着代表地球和天空的背景,并且有四个主要的移动的圆盘,分别是黄道十二宫圆盘,老捷克时间表,太阳和月亮。钟的下方是一个日历表。该钟是根据地心说原理设计的,上面的钟一年绕一周,下面的一天绕行一圈。每逢正点都会有包括骷髅拉动时间、圣徒现身、雄鸡鸣叫等各种报时。每天中午12点,十二尊耶酥门徒从钟旁依次现身,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h3> <h3>浪漫的婚礼也选择在热闹的教堂里举行。</h3> <h3>布拉格广场,没有天安门广场的雄伟,没有纽约时代广场的时尚,没有伊玛目广场的恒古,没有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原汁原味,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动静相间,色彩斑斓。</h3><h3> 站在广场中央,仿佛我就是时代的见证者,一边是古老的自鸣天文钟,另一边是古老的教堂雕塑,那边是现代的酒吧餐饮,一切仿佛在穿越,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格调,在此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了。</h3> <h3>这里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今天由于露天大屏幕在播放冰球比赛,来观看的人尤其多,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人群一点不过份。</h3> <h3>查理大桥,“没有走过查理大桥,就不算到过布拉格”。在通往老城区的路上会看到伏尔塔瓦河上的艺术价值无比的查理大桥。</h3> <h3>查理大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是连接布拉格老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我们从这里走向大桥桥面。</h3> <h3>查理大桥这是连接古堡和旧城的一座古桥,而桥下就是湍急的伏尔塔纳河。查理大桥上最为著名的就是那一尊尊古老的雕塑。桥上游客众多,加上小贩,好不热闹。桥两端是高高的桥塔,在古时起着极其重要的守卫和防御作用。站在桥塔的最高处,整个布拉格城尽展在你眼前了。</h3> <h3>查理大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h3> <h3>30座雕像形态各异,造型来源于圣经和民间传说,有女神、武士、人面兽身和兽面人身像等。现在雕像原件已被保存在博物馆内,桥上陈列的是复制品。</h3> <h3>火药塔</h3><h3>火药塔是黑色的哥特式尖塔高达65米,是布拉格老城最早的13座城门唯一幸存下来的城门塔楼,16世纪时国王让术士在火药塔研究炼金术,17世纪时被当作火药库使用,火药塔因此得名。现在火药塔已成为一座博物馆,用来展出中古绘画作品、天文学和炼金术的相关文物等。</h3> <h3>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上共有18 座大桥,查理大桥以其650年的悠久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查理大桥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石桥,而是人类的艺术瑰宝。1992年,联合国将查理大桥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h3> <h3>圣维特大教堂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有“建筑之宝”的美誉,如今这里收藏有十四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h3><h3>塔顶有文艺复兴式样的大钟,钟楼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若攀爬教堂高塔里287级楼梯,即可登高瞭望整个布拉格城。</h3> <h3>这里是十四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h3> <h3>旧皇宫是以往波西米亚国王的住所,60多年来历届总统办公室均设在这里,所以又称“总统府”。只要门前撑起国旗,就表示总统正在里面办公。</h3> <h3>皇宫前的卫士。</h3> <h3>圣乔治教堂(St.George's Basilica),位于圣维塔大教堂后面,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罗马式建筑,也是整个波希米亚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红色外墙和白色双塔是他的显著外观,圣乔治教堂920年完成后扩大修建多次,最后一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h3><h3>从圣维特大教堂钟塔楼上俯瞰,近处的建筑是圣乔治教堂。背后那个砖红色三角尖顶的建筑是一座用于城堡防御的防御塔。圣乔治教堂的早期巴洛克风格的砖红色门面,像个积木般,门面上方三角状的地方有屠龙者圣乔治的浮雕。身后耸立的,是罗马式唱诗班塔。门面旁是巴洛克风格的内波穆克教堂的入口,上方有内波穆克的圣约翰雕像。</h3><h3>据说这教堂比圣维特教堂的历史还要久远,圣乔治教堂虽小,但有精美的壁画,弗拉迪斯拉夫和博莱斯瓦夫二世安葬在内。墙壁上有各种宗教题材的壁画,夹杂着一些雕像,这座建筑现在作为音乐厅使用,在布拉格之春的音乐节期间,这里会经常举办音乐会。</h3> <h3>布拉格城堡:布拉格城堡指得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由城墙围起的山上区域,包含众多景点。</h3> <h3>盲人女孩在这里唱起悠扬的歌曲,歌声如诉如泣,引起路人驻足倾听。</h3> <h3>这是在城堡的观景点向下拍的,周边的景色五彩斑斓,看得眼花缭乱,也不能把美景尽收眼底。真是一个使人终身难忘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