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紫砂~宜兴之行

扶苏小茶

<h3>也许真的等到老去,</h3><h3>我们也都还记得这场旅程。</h3> <h3>那一天,我们在上茶道课。</h3> <h3>课程的内容是紫砂壶,从历史内涵到文化内在,如摊开已久的相册,如播放一首清浅优美的歌谣,紫砂的美,江南的好,在缓缓的次地呈现。</h3> <h3>院子里的花在盛开,鸟儿在窗外鸣叫,阳光从树叶间倾洒下来,再投射到教室里,温馨而斑驳。时光犹绒布般,正划过我们的面颊,白驹过隙,光阴在流转,我们在老去。</h3> <h3>忘记了是谁说,我们一起去宜兴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h3><h3>说走就走,谈何容易?上班的.、做生意的、照顾孩子的,每个人不是被名缰利锁牵扯,就是被生活五花大绑,那些曾经的梦想,早已落满了浮尘。</h3> <h3>试试吧,或许真的可以</h3> <h3>于是,2019年6月3日清晨的淄博火车站,我们开始慢慢汇集。熙攘的红尘,喧嚣的俗事,生活的浓墨重彩和轻描淡写,能放下的,放不下的,都暂且搁置吧。</h3><h3>走,我们一起去江南!</h3> <h3><br></h3><h3>瞧 ,我们的清水专列来了</h3><h3>旅途是最美的沉淀。</h3> <h3>纷乱的思绪,无法遗弃的回忆,以及世事的凉薄,都在四个小时的旅途中逐渐淡去,下车时风剩下了温润的风,浅浅的红,淡淡的香,和微微的笑。</h3> <h3>江南,永远都是一副善解风情的守望模样。</h3> <h3>陶都丁蜀小镇,静谧地站在水草摇曳的太湖湖畔,宛如一支恬淡而悠长的歌。</h3> <h3>紫砂,是这所小镇最本初的底色,也是最含蓄的表达。千树万树的花,温温尔雅的男子,眉目如画的女子,占据着我们的视线,拘谨着我的表达。</h3> <h3>好吧,让我们把脚步放缓停一停,把时间拉长,缓缓行,慢慢看。</h3> <h3>许小亚(涤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所创作品朴雅自然,做工精细,砂料上乘,她的神英壶、祥龙供春等多个作品获奖或被博物馆收藏,极具收藏价值。</h3> <h3>老紫泥、红泥、段泥、降坡泥、黄金段、本山绿……</h3> <h3>我们在壶艺师的工作室里上课。五色土,以一把把紫砂壶的形式,汇聚成一条绵长曲折的河。西施、文旦、秦权、石瓢、仿古、华颖、容天……那么多的壶形摆在那里,成为文化的河流,美的延展。</h3> <h3>讲完课,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观赏起她的作品,加深对各种壶型的认知,挑选自己喜欢的壶型。一把刻有“风絃自有声"的秋实壶,造型隽永,质感圆润,看到第一眼就喜欢上,不加犹豫便收了。</h3> <h3>宜兴陶瓷博物馆自然是要去的,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岁月都静静地在那里等我们。博物馆依山而筑,站在高处鸟瞰着过往的车辆行人,鸟瞰着我们内心的渴望与憧憬。</h3> <h3>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这里都有,一路走过,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被一览无余。</h3> <h3>汉代的陶瓷,两晋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一件件珍藏品,带我们穿行于陶与瓷的历史,徜徉于泥土与炉火的情爱纠缠。</h3> <h3>顾景舟先生的雕像前,我们驻足良久。因为敬佩,因为尊重,因为他是一代宗师,更因为他的作品独有的凝重,高雅的气场!</h3> <h3>前墅古龙窑,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前墅牛角山上。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已近千年,全长43.4米,蜿蜒而上如一条巨龙。</h3><h3>感叹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h3> <h3>面对这条满目沧桑又器宇轩昂的巨龙,闭上眼,我们仿佛看到它浑身欲火欲将飞腾的模样。</h3> <h3>看窑的老师傅很自豪的跟我们讲,从他爷爷起他们祖孙三代都是在龙窑工作的。</h3> <h3>东坡书院自然是要去的。宜兴,古称阳羡,与北宋大文豪苏轼有着极深的渊源。“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h3> <h3>东坡书院似蜀堂,堂间课桌齐备,于是,王老师即兴为大家上课,讲蜀山的来历,讲东坡买田时喝的酒,讲朝云……</h3> <h3>同学中不乏有东坡情怀的人,东坡的诗熟记心中,随口背出:</h3><h3> 定风波</h3><h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h3><h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h3><h3>一蓑烟雨任平生。</h3><h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h3><h3>山头斜照却相迎。</h3><h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h3><h3>也无风雨也无晴。</h3> <h3>同一扇门窗,不同年龄的人此时心思也各不同吧!</h3> <h3>时间苍苍,东坡先生远去了。山水犹在,古迹犹在,先生旷世的豁达洒脱犹在。真想时间就此停驻,没有琐事,没有兹扰,只是静静的背诵诗词。</h3> <h3>走累了,小息一会儿</h3> <h3>蜀山这座江南小镇,紧挨着交通便利的古运河蠡河。</h3> <h3>南街这条明清老街与宜兴紫砂有着深厚的渊源,它是宜兴紫砂的发祥之地,又是销往世界“水上陶路"的起点,更是哺育紫砂艺术巨匠大师成长的摇篮。</h3> <h3>明朝的一代宗师时大彬,嘉庆年间女艺人杨凤年……到近代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h3><h3>从清至现代,蜀山始终是紫砂艺术的中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匠大师。</h3> <h3>漫步古街,犹如时光倒流,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肩靠肩,青石板路伸向远方,一如既往的延续着江南雨巷的故事,</h3><h3>我们看到了丝丝的雨,袅袅的灯,匆匆的人。</h3> <h3>年轻真好!游学路上,活泼好动的听雪和谷雨一边学一边俏皮着,演绎着属于她们的开心之旅。</h3> <h3>这条昔日繁华至极的古街,当年曾被描述为:山上窑火连天,山下商贾云集。如今,蠡河悠悠,蜀山静默。当繁华散去,那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紫砂文化,成就了这条老街独特的气质。</h3> <h3>“人间珠玉安是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有一把紫砂壶就够了,足够名扬天下,何须借苏轼与范蠡。</h3><h3>有道是</h3><h3>蜀山老街寻壶韵,</h3><h3>紫砂今古皆故事。</h3> <p>东坡书院坐一坐,蜀山老街走一走,前墅龙窑看一看,新朋旧友聚一聚。一个擅长渲染离愁的人,这次没有挥别,因为丁蜀小镇上,有太多的错过……</p><p><br></p> <h3>三天的时间很短,短得让我们来不及去看看著名的竹海;三天的时间很长,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默默地品读含蓄宁静的丁蜀小镇。小镇仿若一株淡雅的莲,把一切喧嚣温柔的隔在门外。</h3> <h3>我们穿越千山万水而来,只能隔着竹帘默默的欣赏,默默的流连,默默的挥别。</h3><h3>挥别,带着精心挑选的紫砂壶,不带走江南的一丝云彩,我们将再次融近属于我们自己的红尘,亲手把短暂卸下的名缰利锁戴上,继续扮演着我们该有的角色。</h3> <p>终有一天,我们的面颊会被时光雕刻成沟壑纵横,我们的腿脚也会颤颤巍巍,但是我们手里那把紫砂壶,应该早已珠圆玉润了吧。我们会用它给朋友们泡茶,会告诉朋友们,这段曾经的过往,给他们讲述江南无拘的鸟,半开的花,讲述我们澄澈无忧的心,还有这一路的欢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