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突尼斯篇</b></h1><div><b><br></b></div><div>我们是游罢了摩洛哥,从卡萨布兰卡飞到这里。<br>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境内北为山地,中为高地,南为沙漠。这里主要居住着阿拉伯人、柏柏尔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br>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绿洲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它融合了迦太基、古罗马、阿拉伯等多个帝国的文化精髓,是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从海滨到沙漠、从历史到人文,你能欣赏到最美丽斑斓的色彩,触摸到悠远的神秘;在这里感觉身在非洲,却不像非洲;神似欧洲,却不是欧洲。</div><div>有种说法:突尼斯是"欧洲的后花园"; 另一种说法:突尼斯是”非洲打开欧洲的钥匙“,这说明突尼斯在非、欧交往中的重要地位,是通往地中海诸国的枢纽。<br><br>下图是我们在突尼斯行程路线(同行的老方提供),我们的行程就按此路线图展开。<br></div> <h5><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span style="line-height: 1.5;">蓝白小镇 —— </span>西迪.布塞</b></h5><div><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br></b></div><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我们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直奔这里,距突尼斯市区北部约20公里,一座滨海古老小镇,始建于13世纪,位于风光秀丽的悬崖上,</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沿山势蜿蜒而上,两边是充</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满西班牙和阿拉伯融合风格的</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白色房屋,</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所有的院门、铁窗和楼梯扶手全都漆成天蓝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满街飘香的丁香花、棕榈树掩映点缀着房舍,</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地中海水色天光及海岸边露天咖啡巴、海滨游艇坞,这一切</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构成和谐优雅的画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可媲美希腊小岛,</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被评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镇之一。</span></h5> <h3><b><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5;">“金粉海滩“ —— </span>哈马马特</b></h3><div><b><br></b></div><div>位于突尼斯北部卡本半岛南岸,濒临哈马马特湾。原是一个古老的渔港,如今在数十公里海岸线上,各种星级酒店鳞次栉比,沿海岸一字排开,几乎青一色的白色建筑,在蔚蓝的海水、蓝天白云相映衬构成柔美旖旎的风光。据说整个海滨区域共有高级度假酒店202家,旅游从业人员多达8万人,沿海旅游业是突尼斯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b><br></b></div> <h5>我们下榻的现代化酒店。</h5> <h5>海滩上的渔民在收拾渔网,准备一天的工作。 </h5> <h5>在海滩上见到处有这种奇怪的小球体,它可不是驴粪蛋,掰开来看,里面全是草,不知啥玩艺儿。经介绍才知是一种海里的植物经潮汐作用而形成的球状草体。</h5> <h3><b>”千寺之城“—— 凯鲁万</b></h3><div><b><br></b></div><p>位于突尼斯中部偏东地区,伊斯兰第四大圣地,城中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处陵墓,数十座蓄水池和穹顶室内市场。突尼斯人认为,去凯鲁万城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座古城以手工地毯著称,出口到全球各地,亦被誉为“地毯之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span></p> <h3><b>阿格拉比特蓄水池</b></h3><div><b><br></b></div><p>因凯鲁万缺水,当地阿拉伯人在公元862年修建了15个蓄水池,用来蓄存雨水,以备日常饮用。现有被称作阿格拉比特水池的一大一小两个水池供游人参观。水用渡槽由远处引来,先进入小水池沉淀,然后进入大水池供使用。大水池直径128米,深5米,可容水6.28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古代凯鲁万人的智慧。</p> <h3><b>西迪•撒哈卜陵墓</b></h3><div><b><br></b></div><div>西迪•撒哈卜是跟随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的圣人。在突尼斯,西迪是伊斯兰教“神圣”的意思。圣人西迪•撒哈卜去世后,人们为这个圣人修建了这座陵墓。传说西迪•撒哈卜生前是一个理发师,经常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并保留了他的三根胡须。西迪.撒哈卜去世后,这三根胡须也随之放入陵墓,于是人们也称这座陵墓为“胡须陵”。 此陵墓建筑内部装饰着十分精美的阿拉伯风格图案,令人惊叹古代凯鲁万人工艺的精湛。<b><br></b></div> <h3><b>奥克巴大清真寺</b></h3><div><b><br></b></div><p>位于凯鲁万城中心,建于公元698年,是伊斯兰教在北非最大的清真寺,而且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金顶清真寺齐名,为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这是一座呈土黄色的建筑,外观像一座巨大的城堡。院内大理石铺地,三面由300根石柱顶托的拱形长廊环抱。寺西北的宣礼尖塔为四方形三层梯形,高35米,是凯鲁万城最高的建筑物。</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仔细观察却发现这座清真寺内怎么廊柱皆为罗马柱,且各个柱子的柱头雕纹不一?原来最初从沙特阿过来的阿拉伯人是游牧民族,不知怎么盖房子,就去拆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建筑材料,这些廊柱便是从各处拆来加以利用的。</span></p> <h5>宣礼塔</h5> 这是寺院中的“日规”(类同我国的日晷),利用日影测得时刻来指示每日祷告时间。(该图为方平拍摄) <h5>仔细看,寺院内的古罗马柱头都各不相同。</h5> <h5>祈祷大厅</h5> <h5>祈祷大厅内</h5> <h1><b>沙漠绿洲 —— 托泽尔</b></h1><div><b><br></b></div><h3>位于突尼斯草原地区以南,风景优美,有许多盐质洼地和棕榈林,古代为撒哈拉沙漠地区交通贸易线上的重要城市,有“沙漠的门户”之称。其中心地带是面积达1000公顷的椰枣树林,共有20万棵椰枣树。托泽尔的椰枣是公认的突尼斯最佳椰枣。<br></h3><h3><br></h3><h3><b>歇比卡绿洲</b></h3><h3><b><br></b></h3><h3>坐落于托泽尔省的一座山脚下,是一片引人入胜的山脉绿洲。它背对亚特拉斯山脉,前方是吉哈萨盐湖及撒哈拉沙漠,是托泽尔大沙漠中的一个奇境。在这贫瘠干旱的群山中,不知从何处喷涌出来一股涓涓不断清澈的泉水,不仅在山崖上形成一帘小瀑布,还积水成潭,流水成溪,滋润了这一片土地,长出一片片棕榈树林,使之成为沙漠中稀有的一片绿洲。</h3><h3>在炎炎烈日下,山峦沟壑山丘虽是黄沙岩质土,但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的色彩并不单调,有土黄色、棕红色、黄褐色、橘黄色、米黄色,甚至墨绿等色彩层次,可谓色彩斑斓。当然这是绘画和摄影爱好者眼中看得到的色彩。</h3> <h3><b>昂克艾日迈勒(<span style="line-height: 1.5;">骆驼山)</span></b></h3><div><b><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span></b></div><div>这个位于内夫塔附近的沙漠地带,是美国科幻大片《星球大战》的取景地。这里的地貌酷似<span style="line-height: 1.5;">现实版的塔图因星球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星球大战》中描述的一个贫瘠荒凉的星球,有茫茫的沙海,起伏的沟壑。不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部科幻大片在此拍摄外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奥斯卡得奖影片《别问我是谁》、《英国病人》也在此实景拍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里便成为一处著名影片取景地和旅游景点。</span></div> <h3>我们乘越野车前来(该图为陈理拍摄)</h3> 撒哈拉沙漠地貌非常富于变化,有晶光闪闪的盐湖、有成片的棕榈树林绿洲;在这里可以看到海市蜃楼的幻影(如上图)。 在平坦的大漠上,有一个隆起的小山头,远处看像匹骆驼,当地人称它为骆驼山。这里是奥斯卡得奖影片《别问我是谁》、《英国病人》的实景拍摄地。 我身后是昂克艾日迈勒《星球大战》实景拍摄场地。(蔓娜拍摄) <h5>陈理拍摄</h5> 这就是美国大片《星球大战》中有个塔图因星球的实景地。 我手中捧着的是一只沙漠狐狸,也叫非洲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狐狸,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主要分布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的部分地区。沙漠狐狸长有特别大的一对招风耳(除了提高听觉灵敏度,还帮助散热),十分可爱。(林治明拍摄) <p><b>”冰雪天地“ —— 杰瑞德盐湖</b></p><p><b><br></b></p><p>世界第三大盐湖,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盐湖,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占地将近6千平方公里。杰瑞德盐湖含盐量比海水还要高数倍,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重的水体之一。<b><br></b></p> <p><b>撒哈拉沙漠门户 —— 杜兹</b></p><p><b><br></b></p><p>很久以前,杜兹是来往于撒哈拉沙漠商队的一个重要驿站。另看是沙漠地带,杜兹小镇在我们眼里却显得十分宁静优美,棕榈婆娑,城堡式建筑充满阿拉伯风情。</p><p>我们既已到了撒哈拉的入口,怎能不深入沙漠腹地瞧上一眼呢!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就说过:“如果说,你已经看过了日出、日落、山川湖海、浩渺繁星,但还没看到过一望无际的沙漠,那该有多遗憾啊!”于是那天傍晚,我们六位同伴不顾几小时乘车劳累,闯入了小镇不远处的辽阔的沙漠地带。</p> 椰枣不是树,而是草本植物。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是“大荒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突尼斯的西南部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大沙漠中也未必荒无人烟,偶尔可见车马通过。 三位伙伴坐在高高的沙丘顶上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欢呼着:“yeah!" 风的杰作,将沙漠吹皱成鱼鳞纹状。 <p><b>洞穴之都 —— 马特马特</b></p><p><b> </b></p><p>位于突尼斯的东南部,这里受撒哈拉沙漠的影响,由黄土、砾石构成的崎岖山区,终年干旱酷热,呈现出一种外太空般荒芜凄凉景象。这里是突尼斯土著柏柏尔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因为这里的生存条件恶劣,政府强制柏柏尔人外迁,但据说仍有些人家又重返这里生活,正如中国老话所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p><p><br></p><p><b>柏柏尔人家</b></p><p><b><br></b></p><p>放眼望去,一片寸草不生的土黄山坡延绵起伏,一个连一个的大坑分布其中,这里就是马特玛特柏柏尔人的村庄。他们的居所是依丘陵地势先向下挖一个大坑,大坑直径约10米,深六七米。然后再沿坑壁挖一个个类似窑洞的洞穴,坑底的中央便成了一个露天大院。柏柏尔人世代就穴居在此”窑洞“中。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居住方式,主要是与当地恶劣的气候有关,这样的“窑洞”空气清新,凉爽舒适,而且<span style="line-height: 1.5;">沙漠干旱极少雨,也不必担心房屋被雨水冲垮。</span></p> 在窑洞口处画有鱼和手的图案,这是柏柏尔人的“护身符”。鱼的图案代表“吉祥”,手的图案表示“平安”。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如果谁家的孩子长得漂亮,父母就会说因为孩子吃鱼了。 柏柏尔人家的卧室。 柏柏尔人家的厨房。 热情好客的柏柏尔大婶摆出柏柏尔面饼和茶水款待游客。 俯视柏柏尔人家的地坑院落。 洞穴上的土丘上有一眼水窑,用于收集储存雨水,平时汲水饮用。 <h3>我们好奇地想知道柏柏人究竟是怎样的民族,经查资料:一般认为,柏柏尔人的祖先一支来自欧洲,一支来自撒哈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闪-含语系的柏柏尔语,历史上曾在中世纪建立过强大王朝统治过北非和西班牙,阿拉伯人大批迁入后,多数柏柏尔人被同化,一部分未被同化者则逃到山区和沙漠地带,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对自已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h3><h3>非常有趣的是,导游告诉我们,柏柏尔人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自己的十二生肖!也相当于西方的星象学。</h3><h3>以下将柏柏尔人十二生肖(1—12月份出生)简要介绍各自的主要优点(缺点略):</h3> 蜘蛛(1.14--2.13),有创造力,耐心和谐的象征;羊(2.14--3.13)慷慨、忠诚,爱好自由,有旺盛生殖力的象征;树(3.14--4.13)友爱、善良,有智慧,稳定的象征;鸟(4.14--5.13)敏捷、有活力,关于沟通,天地关系的象征;蜥蜴(5.14--6.13)谦虚、沉思、安祥,领地意识强,精神升华的象征;苍蝇(6.14--7.13)活泼热情,繁殖不休的象征; 蜜蜂(7.14--8.13),辛劳、友善、温柔、慷慨,家庭幸福甜蜜的象征;蝎子(8.14--9.13),讲团结,有效率,有独立性,有实力和勇气的象征;蜗牛(9.14--10.13),善于学习和沉思,是柏柏尔人生育循环、永久的象征;鱼(10.14--11.13),正直、忠诚,有防止邪恶的眼睛,是柏柏尔人受保护、信仰的象征;蛇(11.14--12.13),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代表持续性再生性,一种能量和生命力的象征;牛(12.14--1.13),坦率、火热、坚持不懈,卓越和不可抗拒力量的象征。 <p><b>埃尔•杰姆斗兽场</b></p><p><b><br></b></p><p>坐落在凯鲁万和苏斯之间埃尔•杰姆小镇不远处,建于公元3世纪初,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历史 上不少法国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 “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br></b></p><p><b><br></b></p> 当年用于关押狮虎野兽和奴隶角斗士的地牢(在左右两侧)及野兽和角斗士通往地面斗兽场的地下通道。 站在场内高处看台上,仿佛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初王孙贵族的呐喊声,以及野兽和角斗士的怒吼声。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的斗兽场,如今似乎仍然冲刷不掉那段历史血腥味道。(金土拍摄) <h3>林峰拍摄</h3> 从埃尔•杰姆斗兽场顶部俯瞰到的埃尔•杰姆小镇全景。 <h5><b>苏斯</b><span style="line-height: 1.5;"><b>麦地那老城</b></span></h5><div><span style="line-height: 1.5;"><b><br></b></span></div><p>濒临蔚蓝的地中海,是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阿拉伯人进入之前这里就已经建城,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后这里成了港口和海防要塞。麦地那老城区位于苏斯市西南面,依旧保留着7世纪以来阿拉伯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被城墙环绕,城墙由土黄色石块垒成,南北长700米,东西宽450米,基本上保存完好。厚厚的墙体上一个个半圆形的墙垛矗立在墙上,墙体上几乎看不到装饰,门也很小,可不知为什么仍然让你感觉出它的精致。这座老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r></p> 老城主要是穆斯林居住区,建筑保持着古老的阿拉伯色彩,涂饰成白色的矮屋,曲折蜿蜒的小巷,这些是麦地那老城的主要标志。 这里一个小巷接一个小巷,每条小巷就是一种工艺产地,是小作坊生产方式生产的特定的商品,有铜器巷、金银手饰巷、香料巷、阿拉伯帽巷、阿拉伯服装巷、橄榄木制品巷、地毯巷等等。每条小巷地上堆着、墙上挂着、店内摆放着各种光彩夺目的商品,一派阿拉伯市场色彩。 苏斯风景如画的花园港口康大维港。 在前往突尼斯市的途中,竟然幸运地见到湖中的火烈鸟!大家纷纷下车拍照。记得2016年3月到肯尼亚有“观鸟天堂”之称的纳瓦沙湖游湖,观看到了各种珍稀鸟禽,但就是没看见常出没的火烈鸟!此次算是弥补了这一大遗憾!(林治明拍摄) <h1><b>连接欧非的枢纽 —— 首都突尼斯</b></h1><div><b><br></b></div><div>突尼斯的首都与国家同名,也叫突尼斯,是突尼斯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这座都城是一座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海滩绵延20公里,建筑物大多为乳白色,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非洲、欧洲和伊斯兰的风格,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 </div> <h3><b>迦太基古城遗址</b></h3><h3><b><br></b></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在路上,听导游讲述关于迦太基来历的传奇故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传说公元前1000多年,泰雅国公主艾丽莎为逃避同胞哥哥的追杀,带着随从乘船西渡,来到后来被称作迦太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的地方,见这儿地势险要又可控制地中海交通要道,遂决定在此建城。然而她的举动触犯了土著柏柏尔人的习俗,即禁止外来人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的地盘。聪慧的艾丽莎成功地运用这条禁规,将牛皮剪成一根根又细又薄的皮条,用皮条围成一圈,使她得到了想要的地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迦太基人曾经在此地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在与罗马人的征战中,迦太基人战败,迦太基人从此消失,罗马人的焦土政策令迦太基的历史成了一个谜。</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后罗马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废墟上建起了新城,曾一度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既能看见迦太基人的遗址,也能看见古罗马人的遗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h3> 这是典型的罗马柱。 罗马柱柱头。 <h3>雕塑艺术在古罗马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地位,他们特别注重人体及人物形象刻画,对于人物穿着的宽衣大袍上的繁复衣褶的细腻刻画令我印象深刻。</h3> 古罗马人崇尚人体雕塑,男性塑像大致身材魁梧肌肉发达。 以下是迦太基遗址。 <h3>我们至此结束了北非摩洛哥、突尼斯旅程。此次行程收获满满,见识了北非“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奇特景色,欣赏了千百年来古罗马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迦太基人相互交融的文化色彩,享受了一次视觉色彩盛宴,也是与发小好友愉快相处的一趟旅程,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永久难忘的美好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