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八年

良恭汉子

<h3> 祁连山下的八年</h3><h3> 王守义</h3><h3> 民乐,县城紧靠祁连山脚。站在县政府大院里,便可尽览那白雪和冰川覆盖的山峰,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把峻峭的山体妆扮得壮美。民乐的天空蓝得发亮透明,民乐的蓝天上的云朵白絮一般。叫人感觉得这里的大自然干净得一尘不染。</h3><h3> 民乐,是个靠雪水灌溉的地方,它东接山丹,那是古战场,焉支山下的广阔牧场为千古的一次次战争喂肥了多少战马,民乐的西边是张掖,当年隋炀帝西巡曾到那里举办了震动世界的二十七国交易会。丝绸之路的辉煌至今不衰。</h3><h3> 然而民乐却很穷,很贫困。这里地高,不便灌溉。这里天寒,庄稼生长受到霜冻的危害,这里戈壁沙漠不断侵蚀着良田。</h3><h3> 你到民乐去看一看吧!一片片原本可以化为膏沃的土地,由于缺乏水利建设而荒芜着。</h3><h3> 祁连有雪,民乐有地。</h3><h3> 民乐是有志者大显身手的地方。</h3><h3> 韩正卿来了。</h3><h3> 上任之后,他背上一只芨芨草编的粪筐,拿着拾粪笊儿,走村串户调查研究。路上遇见人畜粪便拾到筐里。满了,到哪个村就倒在那村的粪堆上。</h3><h3> 民乐的县委书记拾粪成了一大新闻,各家报纸争相报道。中国的县太爷能背粪筐者寥寥无几。人有此气魄则万事可成。韩正卿宽广的心胸于此可见一斑。</h3><h3>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民乐县城鞭炮声声,家家户户沉浸在辞旧迎新欢乐中。韩正卿买上酒,带上县汽车队到祁连山中的青海藏民羊圈里拉羊粪,走时,没忘记他那只粪背篼。</h3><h3> 记者到民乐,听说县委书记的家跟农民的一样,便闯到他家里,见十多平米大小的屋中一盘大炕,两口旧板箱,地上的一条两屉桌是他的办公桌,没有沙发没有其它陈设。生活的简朴使记者惊讶不已。这板箱装无别物,而是他的生活日记。当我们去采访他时,他给我说,他没有什么财产,只有一箱子日记,约800万字。这800万字记载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辛苦劳碌和快乐,饱含着他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世界上很少有一个作家能写下这个巨大的数字。</h3><h3> 民乐的太阳很毒,用韩正卿的话说“能把石头晒破哩”。田禾全靠雪水灌溉。每年三茬水,哪一茬水灌不上,庄稼就完蛋。旧社会水有龙官管,每一个村有这么一个龙官专管浇水,每个灌区有个龙王庙,灌水前给龙王献整羊、整鸡。有一年,正是小麦灌接苗水时节,大小渠干着,河道里压不上水来,龙官就到庙里求签。签上说龙王爷要人着哩?就把一个哑巴压到水里。水过后,乡人给这个哑吧垒了个鄂博。这个鄂博至今还在民乐利沟马均子的苍烟落照里诉说牺牲者的悲哀。</h3><h3> 民乐县城,经常发生断水。每年二月二龙台头,民乐人迎龙王的时候。山里人到县城走亲戚,最好的礼物是驮两桶水来。这时节县城里一桶水卖到十元八元。</h3><h3> 韩正卿看到民乐的关键是发展水利事业。这地方,有水就有一切。</h3><h3> 他带着技术员和旧社会的老龙官,起早贪晚,出入于祁连山大小水口,查水源,搞设计。水库大坝动工,他和社员一起住地窝子,一起背土拉沙,一住就是两年半。那会儿社员靠工分吃饭,日子过得紧巴,他给干活的民工,受益区一天开三角,非受益区一天开八角,号称“三八”节。就这样苦干出两个水库。蓄水4800万立方,保灌41万亩,有效灌溉46万亩。</h3><h3> 一日,韩正卿来到民乐园艺场,场长武学经端出一盘梨请他吃。他尝梨味道好、皮薄、肉细、核小、味道甜,是个好东西。它形状像苹果,其实味是梨。问是什么梨。武学经说是苹果梨,原产地延边,1968年他们园艺场引进培育成功。从平凉弄来的野山梨作母本嫁接。韩正卿到园子里看看,苹果梨只有18亩,有些树被驴啃坏了。他支持武场长把苹果梨发展起来。民乐荒滩这样多,种不了庄稼栽苹果梨。韩正卿对民乐有个水利建设加林网化的计划,经过调查思考,他把苹果梨纳入这个计划。从此,他口袋装着苹果梨,走到哪,宣传到那。慢慢地,园艺场搞大了,民乐的农民都栽起苹果梨来。1987年,民乐的苹果梨到了北京,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水果产品比赛展览,评比全国第一。消息传到苹果梨的老家,吉林延边的专家来到河西走廊考察,他们不解,为啥你们从我们那里引种来,反而比我们的好!</h3><h3> 这个谜,成了果树专家的专门研究课题。</h3><h3> 如今,苹果梨已发展到张掖、山丹、临泽等河西诸县,省城兰州的瓜果市场上,民乐的苹果梨成了领衔水果。</h3> <h3> 良恭汉子</h3><h3> 2019年6月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