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传承与守护——“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P o l i ce

<h3><font color="#167efb">中国青铜器博物院</font></h3> <h3>【前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为宝鸡历史文物陈列室,始建于1956年,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宝鸡市滨河南路石鼓山上的中华石鼓园内的新馆2010年落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新馆馆舍用青铜器出土的场景作为建筑造型,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20余件,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等禁止出境文物。</h3> <h3>中国青铜器博物院</h3> <h3>中国宝鸡</h3> <h3>天子祭天</h3> <h3>中华后鼓园</h3> <h3>祭祖敬天</h3> <h3>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前身建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宝鸡市博物馆。博物馆建筑总面积2250余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 598平方米,古建筑面积910多平方米。藏品1.1万余件 (组),其中铜器5740件 (组),大部为西周青铜器,一级藏品45件。</h3><h3>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筹建于1990年,选址在关南路,1998年9月8日建成对外开放。</h3><h3>2006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建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h3><h3> 2010年9月28日新馆落成,并更改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h3><h3> 2015年11月15日,对外的院前标识更改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馆”。</h3><h3>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接受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h3><h3>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建于宝鸡市石鼓山风景区内,项目选址西靠石鼓山,东接茵湘河,背山面水,南临301国道,地势西高东低。总用地面积约50800平方米,基地面积141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788平方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h3> <h3>  基本陈列——</h3><h3> 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h3> <h3>【青铜之乡】</h3><h3>核心看点:杨家村窖藏复原</h3><h3>展品数量:260件</h3><h3>展厅面积:606平方米</h3><h3>展示内容: 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h3> <h3>【周礼之邦】</h3><h3>核心看点:厉王胡簋、墙盘、何尊</h3><h3>展品数量:688件</h3><h3>展厅面积:947平方米</h3><h3>展示内容: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h3><h3>第二展厅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h3> <h3>“中国”两字之源</h3> <h3>【帝国之路】</h3><h3>核心看点:秦公镈</h3><h3>展品数量:360件</h3><h3>展厅面积:947平方米</h3><h3>展示内容: 展现非子养马、始皇加冕等历史节点。秦公镈将会是这间展厅的主角。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罄组合使用。</h3> <h3>【智慧之光】</h3><h3>核心看点:折觥</h3><h3>展品数量:160件</h3><h3>展厅面积:606平方米</h3><h3>展示内容: 以复原西周青铜作坊的形式,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h3> <h3>第五展厅对镜贴花黄</h3> <h3>第六展厅陶语诉春秋</h3> <h3>第七展厅明月照琼琚</h3> <h3>👉【何尊】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镇馆之宝铜尊是由一位名字叫“何”的贵族负责铸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记载这位贵族与新王周成王姬诵的一次面谈。不仅如此,铜尊铭文中还交代了武王灭商后于成周(今洛阳)为中心,展开一统天下的战略宏图。“中国”一词最早也是从这里开始,作为一个词组出现的。之后,它被正式命名为“何尊”,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我国首批禁止出镜展览的文物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镇国之宝。</h3> <h3>镇国之宝——何尊</h3> <h3>2019年5月26日12时21分离开陕西宝鸡奔赴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及洛邑古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