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0年的农历六月初三是母亲仙逝忌日。时光荏苒,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之久了,但母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对母亲的思念依然无穷无尽。</span></p> <h3>慈祥的母亲(2008年正月,那一年母亲78岁<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2006年时的母亲(76岁)</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常常独自在想:我在这世上,什么人都可以忘记,惟独不能忘记的是母亲!因为,是母亲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母亲给了们我生命,给了我们无可替代的母爱。是母亲用她十几年的心血养育了我们。母亲的每一句嘉言、每一宗善举,都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撒下了深深记忆的种子!</font></h3> <h3>西柏坡纪念馆<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07年)</span></h3> <h3>西柏坡纪念馆(2007年)</h3> <h3>--永远不会忘记,母亲从小就命运多舛。1930年农历的二月初一,母亲出生在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乡一个名叫小东苛的小村庄里。在她出生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她的生母一一我的姥娘就因病去世,几天后家人就把她送给该乡黄岭村一户付姓人家做了童养媳。从母亲懂事起直到她十七岁,十几年的童养媳生涯使她受尽了虐待和凌辱。八岁上就独自上山给婆家放羊,风吹日晒雨淋,跋山涉水躲狼,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一到冬天就冻得满脸冻疮、手脚开裂,婆婆对她的打骂更是家常便饭。但是童年直到青年时期的苦难经历并没有丝毫改变母亲天生的善良品质,没有使母亲仇视这个世界,反而把她的人品锻造得白壁无瑕,更加增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h3> <h3>2009年九月初,我和书平及文涛、梅生陪母亲回到她的出生地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乡小东苛村,并见到了其侄子赵代福一家人。半个多世纪后重返故里,那一天她非常高兴。</h3><h3>母亲与代福</h3> <h3>母亲与代福夫妇(2009年9月)</h3> <h3>代福家中(2009年9月)</h3> <h3>--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我们家庭的奉献和付出。自从1951年21岁她和父亲成婚后,她在家里总是吃苦在前、不讲享受。我7岁那年,母亲在井陉矿食堂做饭时不幸触电烧伤手指,接下来做了左手食指截指手术,而伤指反复的发炎、溃烂使母亲遭受长了长达几个月的巨大痛苦。手指刚刚痊愈,我们家又从井陉搬回原籍平山县西黄埿村。当时因修水库淹没旧村我家已无房居住,父母亲立即开始在西黄埿村的西岭上白手建房。当时的条件只能建造土坯房。我清晰的记忆中,父亲脱坯,母亲往坯模中填土;父亲垒墙,母亲和泥搬坯,两个人每天都干到深夜。父亲休息了,母亲还要打理一家人的吃饭穿衣,母亲是最累的人。尤其是那个刚好的手指,因过度劳累和沾水沾泥而重新发炎,连带整只左手肿如馒头,疼得母亲成天皱眉叹气,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繁重的建房和家务劳动。最终使我们全家人又住进新房,重新有了栖身之地。西岭上的住址吃水非常困难,挑水要上一道一华里多长的陡坡。父亲常年奔波在外,多年来每天挑水的繁重任务一直由母亲承担,每一天仅挑水一项就使她苦累异常。从小目睹母亲吃苦受累的我,12岁那年就开始替母亲挑水,尽量减轻她的一点负担。</h3> <h3>奶奶和父母亲(八十年代初)</h3> <h3>1962年摄于井陉矿区(右一为作者,当年8岁。右二为母亲,当年31岁。左二为书平,当年2岁。其余二人为房东和邻居。)</h3> <h3>1983年时的全家福。</h3> <h3>1987年时的家庭及亲戚合影。</h3> <h3>--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奶奶的关爱和照顾。母亲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了42年,处成了非常罕见的婆媳关系。奶奶精明强干,36岁时爷爷去世,一个人把姑姑、父亲和叔叔拉扯大。她为人正直善良却又性格刚强,看准了的事情说一不二。42年中,母亲既把奶奶当做尊敬的长辈,又把她当做至高无上的领导和时时请教的老师,家中无论大事小情,事事请示,件件照办。母亲的善良、孝顺和勤劳自然也使奶奶非常欣赏,因此两个人多年来从未吵过架、红过脸,婆媳关系近乎到了完美的程度。1972年奶奶双目失明后,母亲把照顾奶奶的生活起止做为她的重要工作,每日每时細心照料,同时事事请示奶奶的习惯也丝毫沒有变更,这样的生活模式持续了21年。奶奶1992年去世,在此前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奶奶卧床不起,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母亲昼夜守候,无微不至的全方位照顾,伺候的比亲闺女还要周到。</h3> <h3>敬爱的奶奶(八十年代初)</h3> <h3>奶奶与云鹏(八十年代中期)</h3> <h3>1992年农历5月21日奶奶葬礼灵棚前。</h3> <h3>1992年农历5月21日奶奶葬礼灵棚前。</h3> <h3>一一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父亲长达十二年的精心护理。1990年父亲60岁时患脑血拴病臥床不起直到2001年去世,母亲夜以继日的精心伺候父亲。除了吃喝方便,每日每夜都要不停地帮其翻身、起坐、捶打、挠痒。母亲不厌其烦,每一项服务都力求让父亲满意。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常休息,12年中母亲自身曾多次患病住院或吃药。但只要身体稍一恢复,她就立刻又投入到对父亲的护理之中了。1999年末至2000年年初,父亲因下肢严重病变在县城县医院、妇幼院前后住院四十多天,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母亲坚持每晚都在医院看护,子女们多次提出要替换她她都不让。父亲一生中对母亲极少言词赞扬,但那些日子里,我们从父亲的眼神里可以明显看出,他对母亲的行为是满满地赞许。</h3> <h3>父亲辛苦劳累大半生,刚过六十周岁就因病只能在床上生活。</h3><h3>吃饭喝水都只能在床上的小桌上进行。(九十年代中期)</h3> <h3>十二年中,母亲夜以继日的伺候着父亲。</h3> <h3>父亲和孙(甥)们(九十年代中期)</h3> <h3>病床上的父亲,只要看到儿孙(外甥)们回来,总是很高兴。</h3> <h3>一一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我们兄妹五人的如海深恩。母亲生我们、养我们,从小到大的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小时候奶水不足,母亲拖着刚生育不久后的虚弱身体,冒着严寒酷暑为我们挤羊奶、熬面糊;家里困难买不起新衣,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为我们縫补衣衫……我们长大成家了,母亲仍然每时每刻惦记着我们每一个小家庭,从大人孩子的身体学习工作,到田里的庄稼坡上的羊群,她都操心挂念并尽其所能帮助儿孙们。我清晰的记的,在母亲病重垂危去世的前几天,她还总是念念不忘:孙女红彦的孩子发烧输液炎症退了沒有?外孙女云凤到石家庄医院伺候她奶奶怎么这么晚了还沒回来?……</h3> <h3>没有母亲的辛勤哺育,那有儿女们的茁壮成长?</h3> <h3>母亲和她的四个女儿(九十年代中期)</h3> <h3>母亲和她的四个女儿(九十年代后期)</h3> <h3>母亲和她的四个女儿(2010年正月)</h3> <h3>母亲和白旦一家人(2010年正月)</h3> <h3>老少三代(2003年)</h3> <h3>四姐妹和书聪、海燕(九十年代后期)</h3> <h3>沕沕水(2007年9月)</h3> <h3>西柏坡(2007年10月)</h3> <h3>驼梁(2009年8月)</h3> <h3>驼梁山顶遇雨(2009年8月)</h3> <h3>石家庄公园内(九十年代后期)</h3> <h3>石家庄动物市场参观(九十年代后期)</h3> <h3>石家庄公园内(九十年代后期)</h3> <h3>.一一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乡亲邻居们的关爱和照顾。母亲一生与人为善,尽管自已家也很困难,但她几十年来尽其所有,送吃送穿,解难帮困,帮助和照顾过几十家乡亲邻居。多年之中,西黄埿村的大人小孩都知道我的母亲是一个少有的大好人。母亲去世后,西黄埿村的一些乡邻自发到坟上烧纸悼念。一个叫俊婷的邻居几次在坟上痛哭流涕:“白旦的娘就是我的亲娘啊……”</h3> <h3>善良是她的本性。</h3> <h3>她的善良与生俱来,善良与她终生为伴。</h3> <h3>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是她每一天每一刻的心态。</h3> <h3>一一永远不会忘记,母亲曾经照顾和护理了她的三个亲家母。2003年正月到六月,母亲到下西峪村段书家伺候臥病在床的小波母亲达半年之久,不仅精心护理病人,还全面担负起了他们家洗衣做饭照管孩子的全部工作,帮了段书和小波的大忙。母亲2008年底到2009年初在我们家和我婆婆一室同住三个多月,对婆婆的生活起居多有照顾,后来婆婆因病臥床后,母亲不仅直接做了大量护理事务,而且亲自手把手地教我和梅生如何伺候病人的各种具体方法,帮了我们的大忙。母亲好几个冬天曾住在石家庄书平的家里,对文涛的母亲从睡觉到喝水、从陪同散步到陪同聊天,各种烦琐事项精心照顾,使那些日子文涛的母亲身心俱悦、非常满意。为书平和文涛省了不少的心。</h3> <h3>两对亲家,三位母亲(2005年)</h3> <h3>餐桌畅淡(2006年)</h3> <h3>两个母亲(2001年于西黄埿家中)</h3> <h3>2008年平山家中</h3> <h3>两个母亲与岳岳(2008年)</h3> <h3>两亲家相会西黄埿(2005年)</h3> <h3>书平、文涛与两母亲(2006年于石家庄省农科院)</h3> <h3>两位老人性格迥异,语言交流也有一定障碍,但相处融洽,总有说不完的话题。</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一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农历正月初八,我们二十多个母亲的儿孙齐集我家为母亲祝寿(提前)。这是孩子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母亲举办这样的活动。在那次集会上,母亲对我们嘱语谆谆:“不要怕受气,受气就是福。做什么事一定要对得起别人,不要怕别人对不起自已;宁可让别人想自已,不能让自已老想着人家。”大家对母亲的嘱托入耳入脑、刻骨铭心。儿孙们都深深感受到:处事宽容忍让、凡事为别人着想,这既是母亲一生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也是她一生从始至终的善行实践。她一生总是想着别人、为着别人无私奉献和付出却极少考虑自己,像这样善良的人真是世间少有!</span><br></h3> <h3>北京天安门(2009年4月)</h3> <h3>北京八达岭长城(2009年4月)</h3> <h3>北京十三陵门前(2009年4月)</h3> <h3>北京十三陵水库坝上(2009年4月)</h3> <h3>北京鸟巢体育场内(2009年4月)</h3> <h3>北京水立方体育场内瞬间(2009年4月)</h3> <h3>是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但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一一善良和无私。每当想起母亲,我就会常常情不自禁的产生这样的幻觉:母亲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一介天使,专为减轻他人的痛苦而来,专为呵护他人的生命而在!而她的勤劳、俭朴、克已、宽容、坚毅、博爱等优良品质也都为我们做人做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为有这样的母亲倍感骄傲和自豪。如果有来生,还愿和她再做母女!</h3> <h3>敬爱的母亲,我的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您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