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之行(一)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乐妈

<h3>从一张老照片说起一一2003年,是朝鲜开城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50周年。我的哥哥去北京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馆内参观时,发现了一张有我父亲的工作照片,照片下端注明是在朝鲜开城板门店停战谈判会议中,双方人员(中、朝方人员与美方)在讨论交换战俘的有关事宜。这张照片再一次勾起我对这个地方的特殊情结,对于开城,我一直的感觉是既亲切又陌生,亲切的是为了纪念父亲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工作,我尚末岀生时(1953年)就被父亲取名叫开城,这么多年开城伴随着我的一生,陌生的是,因为小时候父亲长年驻外工作,而我16岁参军离家,父女聚少离多,所以我从末听父亲说起过这段历史。看到了这张照片,让我更加有了想亲眼看一看走一走这片留有父亲足迹的异国土地的愿望。2019年5月29日,在朋友们的帮助和老伴的陪伴下,我终于越过鸭緑江,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两面旗帜中间者是我父亲)</h3> <h3>我们一行21人乘坐国航飞机抵达平壤</h3> <h3>我们这个团的人,平均年龄在62岁以上,大多是50年代生人,有很多朋友的父辈或亲人都亲历了朝鲜战争,所以有着共同的情结,接待我们的朝方高丽国际旅行社应我们的要求,在抵朝后的第二天就安排我们去了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h3> <h3>桧仓距平壤100多公里,因为路况欠佳近四小时才到达。</h3> <h3>一路都是青山绿水,既是插秧的季节,也是即将麦收的时候。</h3> <h3>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平壤以东的山区,1957年正式建成。陵园四周群山起伏,苍松翠柏环绕,是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共有包括毛岸英烈士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h3> <h3>大门至陵园第一层有240级台阶,象征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240万志愿军将士。</h3> <h3>郭沫若书写的题词</h3> <h3>陵园第二层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十七米高的志愿军烈士英雄铜像,我们在此进行了祭拜仪式:向烈士们献上花篮,敬上从祖国带来的酒,向烈士们鞠躬并黙哀,军科的老杨同志代表全团人员向烈士们致辞:亲人们,先辈们,我们从祖国过来看望您们来了……祖国人民永远缅怀您们的丰功伟绩!您们安息吧。</h3> <h3>请接受一个新兵的敬礼!</h3> <h3>陵园的第三层,是包括毛岸英烈士在内的134名烈士的墓碑。为了祖国,他们把一腔热血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并长眠于此。祖国人民沒有忘记他们,周恩来总理曾于1958年专程来过这里,2009年温家宝总理也来到这里祭拜英烈。还有数不清的普通百姓从平壤来回乘8个小时的汽车到这里,来向英雄致敬。</h3> <h3>每一位烈士的墓地旁,都有一棵当年从东北移植过来的黑松。现在树已成林,使得墓地显的更加庄严肃穆。</h3> <h3>1953年7月20日,距停战协议签定只有一周的这一天,我嫂子的父亲下部队巡视工作时,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一直不知道葬在朝鲜哪个烈士陵园。我在这里的陵园里认真查看了两遍,末找到他的名字,这也是这次朝鲜之行的唯一遗憾的事情。</h3> <h3>到了桧仓我才知道,当年的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也在这里,对我来说,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因为父亲在参加开城停战谈判之前就一直在志司工作。这里也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瞻仰了烈士陵园后,我们来到了毗邻陵园的志司总部。这里曾经是一个大型矿洞,里面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因为敌机轰炸频繁,常常不能生火做饭,压缩饼干成了家常便饭,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彭总率领志司全体工作人员,指挥了诸如上甘领战役的多次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h3> <h3>志司大门前留念</h3> <h3>深不见底的坑洞</h3> <h3>金日成主席曾数次来到这里,与彭总等领导人商榷战事。</h3> <h3>墙上是金日成主席用中文写的题词:中国志愿军弟兄们,你们流下的鲜血和贡献,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h3> <h3>彭德怀司令员的作战室</h3> <h3>巨大的作战地图上,红笔标着志願军各军的所在位置,据说彭总经常站在这张地图前沉思,酝酿着下一步的作战行动。</h3> <h3>参观完志司,我们在停战后盖起的小礼堂签字留念。</h3> <h3>到达朝鲜的第三天,我们驱车向开城市进发。开城位于平壤的西南部,是朝鲜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是高丽的古都。在开城南端与韩国接壤处,有一个叫板门店的地方,以前这里一直是名不见经传,由于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使其扬名于世。 </h3><h3>板门店是朝鲜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的见证,也是当今朝韩双方最为敏感的前线阵地。</h3><h3>2012年7月22日,板门店被曝光地雷埋设密度居世界第一。</h3><h3>虽然平壤至开城有了高速公路,比去桧仓的路平坦了许多,但和国内的高速路沒有可比性,一百多公里的路3个半小时才到,我们的车直接开到了板门店。</h3> <h3>进入军事禁区。每个旅游车上都上来一位朝鲜军人带车</h3> <h3>一路都是高墙铁絲网</h3> <h3>经过等待办手续等事宜,终于进入板门店,想到这里就是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不知能否找到照片上父亲参加谈判的所在处,心里竟有一些兴奋和忐忑。</h3> <h3><br></h3><h3>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 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两年时间,毛主席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谈判在打打谈谈的状态下进行了两年之久,其间美帝国主义曾经多次破坏和谈,在板门店周边狂轰滥炸,飞机超低俯冲,使和谈多次陷入僵局。谈判代表团的同志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h3> <h3>游人们拍摄的地方,就是板门店朝韩非军事区,沿两国地理分界线各占2公里作为缓冲地带。</h3> <h3>对面的楼房就是韩国,远远望去,还能看到韩国的游客在参观,肯定也有不少中国人吧。</h3> <h3>沒想到这里的游人虽然是限制分批进入,仍然很多,大多是中国人,也有欧洲人。</h3> <h3>想到亲眼看到并坐在父亲照片上所在位置留影的愿望可能泡汤,不免有些失望。灵机一动我把带在身上的老照片拿了岀来,通过导游和这位人民军上尉讲解员进行了沟通,沒想到他很感兴趣,问了我好几个问题,并要走了照片,答应我在其它游人离开后会再带我去停战谈判会议室。</h3> <h3>终于参观的人都离开了,在人民军上尉的带领下,我和老伴单独进入了停战谈判会议室</h3> <h3>根据上尉的指点,我终于坐在了中方谈判代表的席位上,情不自禁地举岀了象征胜利的手指,心潮澎湃!</h3> <h3>感觉不虚此行!</h3> <h3>非常感谢这位人民军上尉,他还破例和我单独合影留念。之后还通过导游采访了我的感受:这次能踏上朝鲜的土地,追循父亲的足迹参观了志司总部、板门店停战谈判会议室,心情无比激动!也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谢谢你们帮我圆梦,祝愿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h3> <h3>再见了,上尉同志,再见了,板门店。</h3> <h3>在返回平壤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虽然手中拿的还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但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存入了一张张当年父辈们忠实履行使命的画面:在桧仓志司总部阴暗的坑道里,他们废寑忘食地将一份份来之不易的情报进行反复的甄别核实,呈递给最高决策者,变成了一个个战斗指令下达到前线,最终收获了胜利的号角;在开城板门店的谈判桌前,他们沉着冷静,有理有据地同狂妄的敌人展开唇枪舌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终将战场上的胜势转化成协议上的胜势!我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240万志愿军将士,还未洗去国内解放战争的征尘,刚要享受和平生活,就又告别亲人,远赴朝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甚至无数将士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做出如此巨大的奉献?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是有崇高信仰的大写的人,是为了信仰,为了祖国,无惧任何艰难困苦,无惧流血牺牲的英雄群体!无论在任何年代,他们都永远是让我们仰视的人,永远是我们怀念歌颂的人!正如英雄赞歌里唱的那样: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愿英雄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将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