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h3> <h3>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br></h3> <h3>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h3> <h3>看👇孩子们画的粽子,各种各样的,让你大饱眼福😊</h3><h3><br></h3> <h3>我们要开始包粽子了哦!</h3> <h3>邹老师正在教我们包粽子的要领……</h3> <h3>瞧,孩子们学的多认真呀!</h3> <h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包好了一个哦!好开心呀😜😜😜</h3> <h1><i>又香又粘的粽子出锅了,在此也要谢谢厨房阿姨和各位参与包粽子的老师们哦!你们辛苦了!</i></h1> <h3><i>我们要开吃了哦!</i></h3> <h3>端午节的由来</h3><h3>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h3><h3>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敬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h3><h3> 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h3> <h3>习俗知多少</h3><h3>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h3><h3>吃粽子</h3><h3>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了。</h3><h3>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h3><h3>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h3><h3>赛龙舟</h3><h3>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h3><h3>香包</h3><h3>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h3><h3>香包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