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李成林:贴身护卫皮定均中原突围警卫员的传奇人生

云屯星聚

<h3><font color="#ed2308"><b>老红军李成林</b></font></h3><h3>——李成林,贵州黔西人。1920年2月出生,1936年2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入党,1981年11月离休。</h3><h3>——1936年随红二、六军团长征,任红二方面军五师教导队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随皮定均团长转战太行前线、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随豫西支队编入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担任皮定均旅长警卫员,护卫皮定均中原突围;后编入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三野战军24军,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建国后,赴湖北剿匪,担任巴东第十区区委书记、恩施地区盐业公司经理等职。 </h3> <h3><font color="#39b54a">——李成林在红军长征达到陕北后的照片,也是他唯一的一张革命战争年代的照片。</font></h3> <h3>——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一二九师随皮定均团转战于太行抗日前线。1944年,随皮定均组织豫西游击支队,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寇。。。。。<br></h3> <h3>烽火岁月</h3> <h3><font color="#ed2308"><b>贴身护卫皮定均旅长中原突围</b></font></h3> <h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李成林随豫西支队,被编为中原军区一纵一旅(人称‘’皮旅‘’),皮定均任旅长,李成林担任皮定均警卫员。</h3><h3>——1946年蒋介石以30万兵力包围6万中原军区,并大肆筑碉堡,工事纵深达10多公里。中原军区根据党中央‘’抓紧时间,迅速突围‘’的指示,由皮定均指挥一旅担任掩护全军区部队向西突围的任务。</h3><h3>——1946年6月24日,为掩护主力突围,皮定均率7000余人,在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顽强抗击国民党4个军10万余人的攻击,接着长驱千余公里,击退数倍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皮旅5000多人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取得中原突围胜利的伟大‘’传奇‘’。之后‘’皮旅‘’被编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皮定均任师长,后任纵队司令员。</h3><h3>——美国新闻记者史沫特莱惊奇的说:“你们的奇迹,我一定要告诉全世界人民!”蒋介石对中原地区“围剿”未能得逞又以50万兵力进攻华中解放区。</h3> <h3><font color="#ed2308"><b>临危受命</b></font></h3> <h3>——1946年6月24日晚,在突围出发前,一旅的徐子荣政委对李成林说:李成林、赵元福出列,我把皮旅长就交给你们了,从现在起,拿出你们的机灵劲来,寸步不离,保护他的安全,如果皮旅长少了一根毫毛,你们就提头来见。</h3><h3>——在中原突围过程中,李成林、赵元福以及警卫班的战友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无数次冒着枪林弹雨,贴身护卫皮定均旅长左冲右突,转战千里,历时月余,终于突出重围。。。。。</h3> <h3><font color="#ed2308"><b>毛泽东:皮有功,少进中</b></font></h3> <h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皮定均曾被初评为少将,毛主席念及皮定均中原突围有功,在授衔名单上批示:<font color="#ed2308"><b>“</b></font><font color="#ed2308"><b>皮有功,少晋中”,</b></font>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h3> <h3><font color="#ed2308"><b>参加解放战争重大战役</b></font></h3> <h3>——中原突围后,李成林先后被编入皮定均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军长的部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br></h3><h3>——建国后,奉命参加剿匪部队赴湖北巴东地区、恩施地区剿匪。</h3> <h3>——建国后,李成林因伤残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主动向组织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巴东工作,担任巴东第十区区委书记、恩施地区盐业公司经理等职。<br>——李成林在生活上非常节俭,还常教育子女和孙子辈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老实实工作,国家给多少拿多少,不与人比待遇,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平时,他很热心参加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州委老干部局请他与武警战士排一个节目,他每天按时到场排练,认真得让大家直竖大拇指。</h3> <h3><font color="#ed2308"><b>李成林夫妇及子女</b></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style=""><b>李成林讲革命传统</b></font></h3> <h3>李成林为恩施自治州国税局党员讲革命传统</h3> <h3><font color="#ed2308"><b>长征接力有来人</b></font></h3> <h3>——李成林晚年经常背诵的一首诗,就是叶剑英元帅的《八十书怀》:</h3><h3><font color="#010101">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font></h3><h3>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h3><h3>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h3><h3>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h3><h3><br></h3><h3>——“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h3><h3>老红军李成林借叶剑英元帅的诗,抒发着他们那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希望革命征途上有新一代力量接过前人的重担。按照今天说法,就是希望后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吧!</h3> <h3><font color="#ed2308"><b>李成林子女的红色情结</b></font></h3> <h3></h3><h3>——2019年5月,编者有幸在深圳偶遇李成林的女儿李军,受邀去她的公司参观。对她公司墙上的两块牌子、会议室桌上铺着普通的‘’粗红布‘’非常好奇:</h3><h3>——深圳鸿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h3><h3>——深圳沃鸿通科技有限公司</h3><h3>——编者问:你公司名称‘‘鸿军’’、‘’沃鸿通‘’,为什么都离不开‘’鸿‘’字呢?‘’鸿军‘’两个字有什么寓意?为什么‘’现代化‘’的会议室桌上铺着普通的红布?</h3><h3>——李军说:我的父亲是老红军,我是红军的女儿,我公司之所以取名‘’鸿军‘’,其寓意就是为了纪念红军,纪念我的父亲。至于为什么会议室桌上铺普通红布?</h3><h3>——李军沉思一会说:我们兄妹5人,是在父亲一遍一遍、反反复复的红军故事、长征故事、抗战故事、中原突围故事中长大的,永远离不开的就是‘’长征‘’、‘’红军‘’、‘’红色‘’、‘’红‘’字,当然‘’鸿‘’字是因为与‘’红‘’同音,我们兄妹衣服颜色最多的是‘’红色‘’,我的公司从20多年前组建开始,会议室桌上就一直铺着红布,并且旧了就再换新的,我也说不上为什么?反正骨子里就喜欢红色,也许是我们血液里有着‘’红色基因‘’的缘故吧!</h3> <h3><font color="#ed2308"><b>李成林的小女儿李军</b></font></h3> <h3>这就是桌上铺着红布的会议室(前排中是李军)。</h3> <h3><font color="#ed2308"><b>【故事链接】</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李成林讲述长征故事</b></font></h3> <h3>——李成林,贵州黔西人。1920年2月出生,1936年2月参加革命,随红二方面军长征,任红二方面军五师教导队副营长。</h3><h3>——走过千山万水,老红军李成林把山清水秀的恩施选作安度晚年的地方。恩施是红军二、六军团的发源地之一。他说:“当年我这个放牛娃就是追随二、六军团走进革命队伍,踏上长征路的。”</h3><h3>——2006年8月4日,记者在恩施州盐业公司一套普通单元房里,记者见到了李老。他从相册里找出一张翻拍的老照片给记者看。单人照不太清晰,但仍能显出李成林年轻时的精干和英气。“这是随部队长征到陕北后拍的。看,那时我多年轻!”照片勾起了李老对70年前往事的回忆:——我的老家离贵州黔西县城不远。1936年2月的一天,我和几个伙伴在路边放牛,一支红军队伍从旁边经过。“参加红军吧,红军官兵平等,不打人不骂人。”队伍中有人看我们好奇地盯着他们,就冲我们喊道。我胆子大,把牛绳往伙伴手里一塞,让他们帮我把牛牵回去,就跟着部队走了。当时,我还不满16岁。后来才知道,我参军当天踏上的就是长征路。</h3><h3>——我记得,第一天走了10多公里的路,路上部队和国民党军打了一仗。第一次听到机枪“嗒嗒”响,我心里很害怕。一名老战士赶紧安慰我:“小鬼,不要怕。”</h3><h3>——因年纪小,我被分到司号排当司号员。几天后,我第一次见到了只有一只手臂的贺炳炎首长。听老战士讲,他的右臂是在一次战斗中失去的。我不会打草鞋,排长将缴获的一双大号胶鞋分给我。谁知走到贵州毕节时,碰上连天阴雨,路上稀烂,我穿着大号胶鞋一踩一滑,一直到下午,我们才走到山下宿营地。司号排20余人和卫生队30余人被安排住一间屋,大家把带在身上已冻成冰坨的饭烤烤吃了,便倒头挤在一处沉沉地睡了。那时候,行军打仗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白天再苦再累,晚上睡一觉,第二天醒来照样生龙活虎、精神十足。过草地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吃的。刚进草地,我们每人背有两三斤炒面,上级规定一人一天只准吃四两。过了两天,为了保证扛大炮的炮兵能走出草地,我们自愿把粮食捐献出来,自己吃野菜。麻嘴的野菜有毒不能吃,苦野菜用水煮了吃,不苦的野菜我们就生吃。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只嘴唇发白的死野狗,赶紧拖回去,招呼大家一起剥皮,拾来柴火煮了吃。大家边吃边高兴地说:“今天会了个餐。”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只已腐烂的死狗。</h3><h3>——即使这样,我们仍坚定地相信:跟着部队走,出了草地,就有饭吃,一切都会好起来!</h3> <h3><font color="#ed2308"><b>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