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文/梁斌 图/网络</b></h3><h3><br></h3><h3> 写了一篇《童年的记忆》,思绪如同干枯了的小溪下了场雨,涓涓溪流,绵绵不息。童年的记忆,一桩桩,一件件浮上心头。想起了家乡的地宝,生长在土地里的宝贝。有小蒜,黄芪,远志,柴胡,灰灰菜等。</h3><h3> 小蒜,一种野生的农村田间随处可见的野菜。在我印象中,小蒜好像无处不在,记得小时候,从五一节开始,一直到秋收后,总是能挖到小蒜吃。特别喜欢吃的是小蒜辣椒,香味可口,是饭桌上的调味佳品。</h3> <h3> 小蒜,外形与大蒜极相似,鳞茎细小如薤,仅有一个鳞球,体积比较小,一般只有拇指大小。用小蒜的鳞茎可做中药,人称薤白。具有温中散寒,消谷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吐泻,腹痛,毒虫咬伤,食积。虽然小蒜药用价值很高,但我更喜欢把它当野菜吃,做成小蒜辣椒,做成小蒜饺子馅,烙成小蒜饼。<br></h3><h3> 说起药材,山峦里长得最多的是黄芪,漫山遍野随处可见。其中,偶尔也会遇见远志花开,柴胡露出来。</h3> <h3>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农村小学校在秋收的时候会放秋假,在暑假与寒假之间。具体是借用暑假还是寒假的时间,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记清楚的是一到秋假,孩子们会到山里挖药材,卖了可以挣钱花,相当于勤工俭学。</h3><h3> 黄芪,又名黄耆,生长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山坡草地或草甸中。为常用中药材之一。黄耆根可以入药,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h3> <h3> 远志,又名葽绕、蕀蒬等。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柴胡,《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是常用解表药。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h3><h3> 黄芪,柴胡是卖根,晒干就成。远志是卖根上的肉皮,需要趁根未干的时候及时脱皮取肉。黄芪、远志、柴胡是孩子们去山里挖药材挣钱的主要植物,大多生长在山林草坡。</h3> <h3> 秋天一放假,每天一大早,背个书包,拿个镢头,领着弟弟一起随早起劳动的人们就出发了。顺着小路走进山峦,在灌木丛中寻找黄芪,在土坡草边寻找远志。发现了柴胡,小蒜和灰灰菜也会一并挖回来。<br></h3><h3> 灰灰菜,又名藜,主要生于田间、地边、路旁、房前屋后等。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h3> <h3> 忙活到九点多,我们才回家吃饭,有时候,走的比较远,也会带些干粮到十一、二点回来。上午的时间,会把挖来的黄芪、柴胡收拾一下,去掉多余的叶子和茎,把根上泥土扒拉扒拉,找个暖和的地方晒干。远志则用小锤子把根捣开,把肉皮脱下来去晒干。小蒜和灰灰菜摘干净,妈妈会给做成美味佳肴。灰灰菜挖的多了,妈妈会做成酸菜,淹出来的浆水酸溜溜的很好吃。</h3> <h3> 到秋假快结束时,会有专人上门收购药材。我记得在我五年级的82年,收购价格黄芪一斤五毛钱,柴胡一斤八毛钱,远志一斤二块钱的情况下,我们一共挣了五十多元。相当于当时的工人一个月工资。辛苦劳动收获带来的喜悦是无穷的,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心中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h3><h3> 童年的挖地宝的快乐记忆犹新,不管是挖药材还是挖野菜,在当时都没有意识到对环境的破坏。四十年过去了,当年随处可见的黄芪少了,远志少了,柴胡靠种植了。好在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注重生态建设,平衡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h3><h3><br></h3> <h3>作者简介:梁斌,男,山西长治人。1971年出生于革命老区山西省武乡县的一个小山村。86年参加工作,现为淮海集团的一名员工。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发表作品有《忆姥爷》《童年的记忆》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