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粽飘香

一尘

<p>  </p><p><br></p><p> 每年一到瑞午节,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因为母亲健在时,每到端午节总要买些新鲜的艾叶和菖蒲回家挂在大门两边,说艾叶招百福,菖蒲斩千邪,这样既可以给家里带来好运,又可以驱邪除毒。艾叶和菖蒲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馨香,增添了端午节的气氛,让端午节更具特色。母亲还告诉我们,艾叶和菖蒲干后可以入药,用它们熬水喝或洗澡还能治病。</p> <p>  母亲买来粽叶、棕芯,将粽叶洗净后剪去叶尖叶柄;将棕芯筋、叶撕开后用清水煮一下备用;将糯米淘洗后沥干水分;将一条长板凳竖立起来当挂粽子的支架,把煮过的棕芯绑在竖着的板凳脚上,方便一会用棕芯叶捆粽子。</p> <p>  母亲先将两张粽叶迭起来,然后将其中一张错开以增加粽叶的宽度,并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后用左手握住,右手抓起糯米放到里面,再用一支筷子将糯米杵紧,并用右手大姆指将糯米压实,待糯米压实后将粽叶折过来把口封住。另取一张粽叶将两端对折后加盖在上面,母亲说这是给粽子搭汗帕,作用是防止粽子里的糯米漏出来。这时左手紧紧握住粽子,右手抓住绑在板凳脚上的棕芯叶的一端,将棕叶缠绕在粽子上并捆紧,一个粽子便包好了。</p> <p>  粽子越包越多,母亲的手指也被勒出一道又一道的红印。于是便想着为母亲分担一些辛苦,我搬条小板凳坐在母亲旁边,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粽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居然很快便学会了,不过包出的粽子始终没母亲包的粽子好看。</p> <p>  母亲包的粽子有四个角,大的一端三个角,小的一端一个角。将大的端放在桌上,整个粽子就像一座小小的宝塔,漂亮极了。煮熟的粽子撕掉粽叶后,白里透着淡淡的绿,晶莹发亮,氤氲的热气里透着粽叶和糯米的清香,让人馋涎欲滴。用筷子挟住粽子,蘸上白糖轻咬一口,软硬适中,唇齿留香。</p> <p>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更有襟头点缀之用,所以母亲除为我们包粽子外还为我们制作香囊和猴。她用硬纸折成大大小小的菱角,在菱角里装上朱砂、雄黄、香料后用丝布包好,再用五彩丝线在上面缠绕出各种花纹,最后将大小不同的菱角串起来,加上吊坠让我们佩戴。</p> <p>  最喜欢母亲用红布制做的小猴,腰缠黑丝带,四脚盘于胸前,屁股上吊一串豆子做的尾巴,看上去憨态可掬,栩栩如生,非常逗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用她那颗充满母爱的心、用她那双勤劳、灵巧的手,让我们年复一年,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让我们沐浴在粽香和母爱的阳光里,享受无私、温馨、深远的母爱。可如今这些都成了一段永恒的记忆,端午节成了一个我思念母亲的日子。</p> <p><br></p><p><br></p><p>注: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