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星幼儿园大二班端午主题活动——“粽”情端午

No pains,no gains

<h3>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h3><h3>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官被越国收买,谗言陷害伍子胥,致使夫差赐死伍子胥,并把其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也有人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孝女曹娥而设,相传曹娥父亲打渔时溺水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便于五月五日投江救父,并于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被传为神话</h3> <h3>哦,我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可屈原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h3> <h3>  🌸端午节习俗——端午食粽</h3><h3>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籺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h3><h3>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h3> <h3>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h3><h3> 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h3><h3>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h3><h3>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h3><br></h3> <h3>  🌸端午节习俗——佩香囊</h3><h3> 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h3><h3>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h3> <h3>  🌸 端午节习俗——挂艾草</h3><h3>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h3><h3>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h3><h3>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h3> <h3>  🌸端午节习俗——饮雄黄酒<br></h3><h3>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h3><h3>流传中国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h3> <h3>老师正在给我们讲故事——端午节的来历</h3><h3> 好有趣的故事啊</h3> <h3>我们要坐的端端正正听老师上课哦</h3> <h3>  老师问我们最近家里有没有包粽子,我们正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哦</h3> <h3>  老师,老师,我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要带花花绳哦</h3> <h3>  哇,黑板上有好大一条龙舟啊😂</h3> <h3>我们正在看小视频呢,更加详细的了解端午节哦</h3> <h3>  感谢娜娜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材料,我们和老师一起做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小粽子哦</h3> <h3>哇,好想吃哦</h3> <h3>老师在帮助我们呢</h3> <h3>哇塞,好漂亮的粽子啊</h3><h3> 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h3> <h3>娜娜老师为我们准备的花花绳,带上真好看,我好喜欢啊</h3> <h3>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花花绳、採艾草等庆祝活动。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