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卞隐居图

艺瀚诗词书画院

<h3>《青卞隐居图》轴,元,王蒙,纸本,墨笔,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br><br>《青卞隐居图》在狭长的画幅内,表现出了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画面上段,危峰耸立,雄奇秀拔,表现出可望不可攀的险峻之势。中段,山峦起伏变化,山势逶迤而上,山间林木茂密,山坳深处隐约可见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一隐士正抱膝倚床而坐。画面下段,山麓处幽涧流水,树林中正有一人曳杖而行。全图结构繁复充实,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h3> <h3>画中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至正廿六年(公元1366年),作者时年59岁。画幅中又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近人朱祖谋、邓孝胥、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张学良、冒广生、叶恭绰、吴湖帆等题款。四角所钤“赵”、“魏国世家”、“赵生印”、“贞白斋”4方收藏印</h3> <h3>《青卞隐居图》用笔以快、重、急、爽利为特点,锋毫微妙变化,都形成的曲直轻重、缓急等状态。线条质感的运用,在于透露画家情感的表达,或者老笔纷披,或润笔掩映,生命注于笔端,逸气也注于笔端。《青卞隐居图》的用笔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曲律用笔,此笔法是披麻皴的变体在表达江南地貌的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焦虑的心情。《青卞隐居图》在用笔上王蒙继承了赵孟頫的“以书入画”用笔,树的轮廓线确定了这些形象的刚、柔、秀、雅。</h3> <h3>笔法上以披麻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相参合用,表现出了物象的不同质感。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使得层次分明,增添了山石树木的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表现出山上树木的茂密苍郁。全图渲染不多,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h3> <h3>《青卞隐居图》以精致的笔墨技巧,繁复的空间分割和繁密的意境创造,使之成为王蒙传世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王蒙山水画中繁密的这一特点对明清乃至现代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有明代的沈周,董其昌和清代石涛等。董其昌推祟为“天下第一王叔明”。</h3> <h3>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明史》卷二八五有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