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行之五: 科茨沃尔德 牛津 丘吉尔庄园

ZLP

<h3>  有人说,乡村,已成为英国人的魂魄和血脉。即使生活于熙熙攘攘的闹市,对乡下的活儿也颇为老练,种植花园、培育果树的热情不比生意成功来得逊色,有了钱的市民首先会在城市附近的村镇构筑属于自己的小天地。<br></h3><h3> 林语堂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家里装着美国的设备,再请一个中国的厨子。</h3><h3> 带着迷妹的心情,首先来到科茨沃被誉为英国乡村美丽典范的拜伯里,清澈溪水,蝶飞凤舞,茅屋别墅,恬静自然。<br></h3> <h3>  这栋建筑令我想起“浪漫满屋”。</h3> <h3>  </h3> <h3>  来到英国”桃花源”,团员们个个笑靥如花。</h3> <h3>  第二站,前往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水上伯顿镇。</h3><h3> 科茨沃尔德出产一种名为“科茨沃尔德石”(Cotswold stone)的黄色石灰岩,是当地主要建筑材料,因此房屋一律呈现自然的”矿石黄“。</h3><h3> 清澈见底的疾风河贯穿村庄,六座两百多年的拱形石桥横跨其上,两岸绿树成荫,路边小店绵延。</h3> <h3>  阳光明媚,阖家小憩。</h3> <h3>  留下记忆,带走欢乐。</h3> <h3>  脚步坚定,行者无疆。</h3> <h3>  第三站,誉满世界的最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h3><h3> 档案记载牛津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1167年得到英国皇室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牛津大学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其中包括27位英国首相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商界领袖。</h3><h3> 牛津与剑桥的区别之一是前者“大学中有城市”,后者为“城市中有大学”。直观的感受就是牛津大学的建筑呈组团状,分布更加集中。</h3><h3> 一进牛津大学,首先祭拜的是新教殉道者。</h3> <h3>  循着徐志摩的脚步,来到牛津大学的叹息桥。</h3> <h3>  牛津大学图书馆及举行毕业典礼的礼堂。</h3> <h3>  私人阅览室,牛津大学的地标建筑。</h3> <h3>  夫妻双双,争做“牛校”学霸。</h3> <h3>  布莱尼姆宫,别名丘吉尔庄园,是历代马尔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地。英国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却具有“宫”称号的建筑,也是英国园林的经典之作。宫殿位于牛津伍德斯托克,由约翰·范布勒建造。它将田园景色、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显示出卓越超群的风范。1987年,这座官邸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图为丘吉尔庄园示意图。</h3> <h3>  庄园主体建筑入口。</h3> <h3>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围绕庄园四周的草坪大到无法用脚步丈量。</h3> <h3>  会客厅一角。</h3> <h3>  这个厅的特色是当时聘请知名工匠制作的百宝箱,存世无几,珍贵稀有。</h3> <h3>  长形图书馆,二战期间曾作伤兵医院。据说顶部留白,是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h3> <h3>  丘吉尔最为世人熟悉的表情。</h3> <h3>  丘吉尔最绅士的一句名言。</h3> <h3>  庄园后花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