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亲爱的家长,您好!</h3><h3> 衷心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园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为了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把放假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敬请家长配合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h3><h3>放</h3> <h3>放假安排</h3><h3>放假时间:6月7日—6月9日</h3><h3>返园时间:6月10日</h3><h3><br></h3> <h3>家长温馨提示:</h3><h3> 为了让孩子们渡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放假期间请注意一下事项:</h3><h3>1、春季正值手足口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h3><h3>2、加强外出安全教育。孩子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一定要有成人监护与照顾,遵守交通规则,以防走失。</h3><h3>3、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常识,知道不玩火、玩水、触摸插座、煤气开关等。 </h3><h3>4、根据天气的变化带孩子外出适度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h3><h3>5、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要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宝贝不在马路上玩耍,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随意或未经家长许可擅自外出玩耍。</h3><h3>6、加强饮食卫生教育,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教育幼儿要多喝开水、吃熟食,不要带孩子到不卫生的摊点就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h3><h3>7、帮助宝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家庭与个人卫生,监督您的宝贝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宝贝准备随身携带的手帕或纸巾,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h3><h3><br></h3><h3></h3> <h3>端午节由来与传说:<br></h3><h3>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h3><h3>源于纪念屈原</h3><h3>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h3><h3>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h3><h3>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h3><h3><br></h3><h3></h3> <h3>端午节民俗</h3><h3>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h3><h3><br></h3><h3>吃粽子</h3><h3>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h3><h3>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h3><h3>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h3><h3><br></h3><h3>赛龙舟</h3><h3>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h3><h3>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h3><h3><br></h3><h3>香包</h3><h3> 香包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