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肿瘤补上这个短板,可能减少20%的死亡率!

BTV我是大医生

很多肿瘤患者朋友和家属,都有这样的困惑:得了肿瘤之后,到底该怎么吃? • 为啥会变瘦,还越来越瘦?想把肿瘤“饿死”,可能吗? • 不能吃鸡/鸭/牛羊肉等发物,需要忌口是真的吗? • 治疗攻坚阶段,手术、放、化疗期间怎么“吃”最靠谱? • 早期肿瘤切除康复后,怎样饮食更健康? • 携瘤生存的患者朋友家庭营养治疗如何搭配省钱又省力? • “吃”对了,才是真抗癌,那吃什么能防癌?名贵食材越贵越抗癌? ……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三个问题: 得了肿瘤后,会面临哪些“吃”的营养学问题,标准答案在哪里? 得了肿瘤后,如何抓住时机,及时“进补”,走上最便捷有效的营养支持之路? 不想得肿瘤,怎么吃才最靠谱,最防癌? 对于肿瘤患者朋友来说,营养疗法并非简单的吃或者不吃的问题! 它是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补充营养素不足,而是被赋予治疗营养不良、调节代谢、调理免疫等多重使命。 而目前国际抗癌前沿,已有不少医疗专家都呼吁:营养治疗是肿瘤治疗全程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它应该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终。如果想要治疗效果最大化,那么营养状况的干预改善更是宜早不宜晚! 因为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升对治疗全程的耐受力,保障各种抗癌治疗能够顺利完成,从而延长总生存期。 而一个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做放化疗或手术时,要完成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大大的增加:免疫力下降、并发症更多、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切口愈合更差、生活质量更低、生存时间更短。 统计显示: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着营养不良,约2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在临床中就常见到,一些营养状况非常差的患者,当放化疗结束了,生命也跟着终止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风险? 除了专业的医学评估方法和工具,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2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评估: 进食量有没有减少? 看看你吃进去的食物数量,有没有比患病前明显的减少,比如说已经减少了1/3,那么营养能量的供应,就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量,那必然会发生营养不良。 体重有没有下降,以及下降了多少? 体重的下降,也是良好的判断指标。 但特殊情况下,一些人的体重会不降反升,这就需要结合人体成分分析了,明确下体重组成成分的比重到底是水分、脂肪、还是肌肉为主?比如胸腹水、浮肿的病人,往往身体内的体重增加的是水分,因此,即使体重正常,也是存在有营养不良。 而营养不良一旦发生,又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会以一种持久的拉锯战的形式来慢慢消耗你! 你可能会跟医生反复商议治疗方案,但作为最应该重视的营养补充问题,往往却被轻易地忽视了。 而且面对各路说法,你没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判断谁对谁错,不小心就会陷入重重误区里,只会越吃越差,营养不良的状况更加严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棘手! 就比如不少人热捧的“少吃点、吃素点,就能饿死不少癌细胞”,“营养不能太好,营养好了肿瘤也长得快”、“肉类蛋类是发物,不能吃,素食最好”…… 我认为,这都是非常不科学和不靠谱的!不能够简单的认为:尽量地少吃、玩命地节食,就能饿死癌细胞! 实际上,目前并无医学证据表明加强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相反,饿死癌细胞的“饥饿疗法”,只会让你的身体先饿坏! 快速分裂增生地肿瘤细胞本身就会异常“夺取”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如果再减少饮食营养的摄入,只会加剧正常细胞的营养不良,使其生长保护作用减弱,导致你的免疫力下降。 我们都知道,得了肿瘤,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来与肿瘤做长久的抗衡!而免疫力的提高,更依赖于精准有效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