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鲁西大地</h3> <h3> 鲁西平原是传统的农作物主产区,每年一季的麦收时节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时段。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小麦生产是关系到农民一年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年的“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也是本地农民最为重视和忙碌的时光。</h3> <h3>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模式从人民公社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麦收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段,很多时候需要抢收抢种,所以每年这段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争分夺秒抢收粮。</h3> <h3>致敬侯登科先生的《麦客》</h3> <h3>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底片冲洗质量和保管不善,有些胶片已经变质损毁,很是心疼……感谢数字时代,扫描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让这些底片充分焕发了新的活力。</h3> <h3>难得的吃块冰糕就是艰辛劳动的奖赏。</h3> <h3>生活不容易,可精神还是快乐的。</h3> <h3>那个年代每逢麦收时节学校一般要放几天麦假,集体劳动年代孩子们也就是干些捡捡麦穗儿打打下手等轻便的活儿,城里学校的学生有时也会组织下乡帮助生产队劳动——但很多时候就是走过场添乱。土地归个体后孩子们就成了干活儿的生力军了,那时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劳动的身影。</h3> <h3>那时机械设备不多,打麦场又十分宽敞平坦,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放心地扔在一边自行玩耍。</h3> <h3>收完麦子马上就要种玉米。</h3> <h3> 由于各种原因的局限,我现在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再多拍一些当时的劳动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那种场面已经基本消失了,成为只能在记忆和图片中回味的历史。</h3><h3><br></h3><h3> 但粮食还是要种,麦收还是要继续,下面这些是我在二十多年之后的2015年拍摄的麦收场面,可以看到从技术到形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h3> <h3>这是2008年的麦收场面,机械化收割已经相当普及,麦收变得相对轻松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