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多彩摩洛哥

秋韵

<h1>  <b>摩洛哥——非洲西北部沿海的穆斯林国家,素有“北非花园”之称,红色的马拉喀什、一望无际的撒哈拉、黄色的菲斯、蓝色的舍夫沙万,白色的卡萨布兰卡,因其文化和视觉上的反差,一直对中国旅行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多的可能是陌生感和神秘感。<br>  我又因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因电影《北非谍影》,因歌曲《卡萨布兰卡》,让我对摩洛哥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国度更为心生向往。2019年5月24日终于开启了我的摩洛哥之旅。 </b></h1><h5><b><font color="#ed2308"> (后附旅行小贴士)</font></b></h5> <h3></h3><h1>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的这句话让我对撒哈拉有着无尽的遐想,也让撒哈拉沙漠成为我此次行程最为期待的地方。<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9px; letter-spacing: 0.20000000298023224px;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在当地游牧居民图阿雷格人的语言中,“撒哈拉”就是大沙漠的意思,撒哈拉沙漠的历史非常悠久,25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br></span> </h1> <h3>沙漠里面的树,上面长满了果子,用手一摸软软的,也不知能不能吃?</h3> <h1><b>  </b></h1><h3> 舍夫沙万始建于1471年,蓝色的房屋、蓝色的大门、蓝色的围墙、蓝色的台阶……这些充满童话色彩的蓝和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h3><h3><br></h3> <h3>  相比摩洛哥许多古镇的土黄色房屋,这里的蓝色房屋显得那么独特、那么亮眼。</h3><h3> 舍夫沙万蓝色的房屋,是受到宗教迫害,逃难到此的犹太人最早创建。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所以蓝色也寓意着是在上帝的保佑之中。犹太人酷爱蓝色,他们把房子刷成蓝色,小城里的居民也纷纷效仿,很快,舍夫沙万成为蓝色的海洋。</h3> <h3>  给我的感觉摩洛哥是猫的国度,蓝色小镇也是著名的猫城,到处都有猫的身影,猫成了很多游客的拍摄对象</h3> <h3>  </h3> <h3>跨过菲斯古城的这道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的那个年代。</h3> <h3>菲斯古城犹如一座迷宫,街道狭窄,纵横交错,曲曲折折,密如蜘网,转过一个口又是一个口,绕过一条街又是另一条街,如果没有当地向导带领,很容易迷路。</h3> <h3>古城内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车辆通行,搬运货物还是要靠毛驴完成。</h3> <h3>菲斯城内的向导,每遇到乞讨的老人都会给一些小钱。</h3> <h3>  菲斯的老城区在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在申报世界遗产时,起到了相当作用的是皮革鞣制作坊的 “大染缸”。这个大染缸是来菲斯的世界各地游客必去的景点。</h3> <h3>  参观大染缸前,发给我们每人一株薄荷叶,我们沿着皮革作坊狭窄的楼梯往上走,我一直把薄荷叶放到鼻子前使劲嗅,以便压住那难闻的气味。</h3><h3> </h3> <h3>  从露台俯瞰,下边排兵布阵般摆放着近200个体积庞大的染缸,大缸里盛满五颜六色的液体。这些排列的染缸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将菲斯的皮革涂上艳丽的色彩。 </h3> <h3>这种手工染色方式已经保持了上千年。摩洛哥很多地方的皮革业都已经工业化了,只有菲斯的传统作坊还在运作。正因为这样,人们都相信,菲斯的皮具才是全摩洛哥最好的。</h3> <h3>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鞣革染色工艺相当原始,简单归纳为五个步骤:</h3><h3> 第一步:将带毛的皮子放到白色的石灰池,使皮和毛分开。</h3><h3> 第二步:把皮子放到旁边的鸽子粪与牛羊尿液的混合池内,这些粪便会生成一种酶对皮子起软化作用。</h3><h3> 第三步:把皮子适当修剪,放到染色池浸泡三天左右。染料是来自植物和矿石等纯天然原料,譬如:红色来自藏红花和罂粟花、米色来自石榴、绿色来自薄荷、咖啡色来自指甲花……</h3><h3> 第四步:进行清洗、晾晒。</h3><h3> 第五步:将上好色的皮子整理打包,送到世界各地的加工厂。</h3> <h3>菲斯不但是摩洛哥的精神之都,也是手工业之都。在菲斯老城,除了世界著名的“大染缸”,最多的就是工匠铺:铁匠铺、铜匠铺、银匠铺、陶瓷铺……应有尽有。</h3> <h3>  看见很多小学生,估计是所学校</h3> <h1>  世界文化遗产一一古罗马北非遗迹沃鲁比利斯城,据记载,公元 1 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 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h1><h3> </h3> <h3>  伊夫圣罗兰花园是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罗兰居住数载的私人别墅,现在开放成为马拉喀什最具人气的景点,园内遍布珍奇植物环绕着一座蓝色的房屋,还有伊夫圣罗兰的墓碑和一个小咖啡馆。据说仅仙人掌就有 100 多种。</h3> <h3>和我的团友们在一起,我自己也觉得变年轻了一些。</h3> <h3>  世界文化遗产——艾本哈度村,这个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在古代曾是重要关口,保存异常完好,于 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最美古旧村落。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让人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h3><h3><br></h3> <h3>  它是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也被称为摩洛哥的“横店”</h3> <h3>由于宗教信仰,很多摩洛哥老人是很不愿意游客拍他们的,同团的大哥不注意拍了这个位老人,老人正在跟他交涉,让他删除照片,当时我不太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以为他们正在友好的交谈,就误拍了一张。哈哈</h3> <h3>   库图比亚清直寺是马拉喀什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1195年,它是为纪念摩洛哥人击败西班牙人而修建的,清真寺高67米,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更独特的是,当年修建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很多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h3> <h3>  马拉卡什皇家行宫</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摩洛哥王国的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1987 年 8 月动工修建,耗<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资 5 亿多美元,占地面积 9 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 10 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它的面积仅次于圣城麦加,堪称为世界第二大清真寺,被誉为二十世纪建筑界之奇葩。</span></h3> <h3>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我们来摩洛哥的第一站就是这里。</h3> <h3>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说过:“摩洛哥,像一棵大树,根部深植非洲土壤,枝叶却呼吸着欧洲吹来的微风。”外来的访客常以“充满欧洲情调的非洲土地”来形容摩洛哥,而面向欧洲的卡萨布兰卡则更是如此!</h3> <h3>  卡萨的哈布斯老城,它是二十世纪30年代所建,土黄色的半圆形拱门很有年代感。不宽的街道纵横交错,街道旁是一家家店铺,排列整齐、干净有序。许多摩洛哥风格的衣物、摆饰和生活用品琳琅满目。 </h3> <h3>卡萨布兰卡鸽子广场</h3> <h3>  导游给我们讲了不少摩洛哥人的趣闻:在摩洛哥见不到行色匆匆的上班白领,见不到为生活、工作奔忙的人们,摩洛哥的空气中弥漫着慵懒的气息。在大街上、咖啡厅、广场上、甚至是在小山包上,随处可见闲坐的人们。男人们叼着烟,漠然地望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坐在那发呆。女人们则爱聚集在广场上聊家常。</h3> <h3>街头艺人</h3> <h3>红色的马拉卡什老城</h3> <h1>  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北部城市,站在我们摄影的指示牌前方,面向大海,左侧是大西洋,右侧是地中海,正面是直布罗陀海峡,从这里到西班牙,坐船也就是30分钟。</h1> <h3>  大西洋海边美景和戏水的小孩</h3> <h1><b>首都拉巴特</b></h1> <h3>  挂在大街上最近的一张国王一家的合影,仔细一看没有了王妃。据导游介绍,国王与王妃感情出了问题。</h3> <h3>  王妃萨尔玛出身平凡,却凭借自己的聪明学识,考上大学成为工程师。21岁结识摩洛哥国王,勇敢拒绝一夫多妻制,要求国王签下婚姻保证书,才肯答应求婚。结婚时邀请了世界各国高官政要和摩洛哥300对新婚夫妇来见证他们的婚礼。婚后成为自古以来第一个被册封皇室头衔的平民女性,破天荒跟着丈夫出访,不再像过往的王室女眷,只能躲在深闺、隐藏在丈夫身后。她做慈善、搞外交,推动本国女性的福利改革,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用行动告诉世人,在古老的阿拉伯世界里,也有新时代女性的身影。他们现在可能离异,这样国王就将成为最有钱的钻石王老五。</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皇宫大门上方写着“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体现了摩洛哥人民的生活态度,从站岗士兵站在一起聊天的照片也可以印证这一点。</h3> <h3>  </h3> <h3>  皇陵和守卫的军人</h3> <h3>  摩洛哥的"小瑞士”伊弗兰小镇上的这尊石狮子,据说是二战时德国士兵闲着没事用军刀雕成的,现已成为小镇的标志</h3> <h3>  因一部电影《北非谍影》而出名的咖啡馆。前美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商业参事是一位美国女士,她受电影启发,参照电影中咖啡馆的样子,在卡萨布兰卡兴建了里克咖啡馆,如今这个咖啡馆已经成为每个游客必到的地方,也是年轻人重要的打卡处。</h3> <h3> 导游小林是广东人,来摩洛哥已经四年了。先是跟他表叔做电子产品生意,那时中国的电子产品在摩洛哥很畅销,利润也不错,后来做的人多了,慢慢地就不太好做了。2016年摩洛哥国王访问中国,单方开放对中国免签,由于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摩洛哥,导游严重缺乏,当时就连华为公司的厨师都被临时抓来当导游,小林也就在此时加入了导游的队伍。小林很好学,口才很好,记忆力也很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史都很熟悉,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摩洛哥的宗教史,战争史以及皇室的发展史,让整个行程变得更加精彩。</h3> <h3>  </h3> <h3>  最后用摩洛哥人的笑脸来结束我的美篇</h3> <h1><br></h1> <h1><b><font color="#ed2308">旅行小贴士</font></b></h1> <h3>摩洛哥旅游线路图</h3> <h3>根据别人的经验,在此ATM机上试验,用银联卡成功取出了摩洛哥的迪拉姆。此银行的色彩和标志很有特点,容易记住,ATM机分布也很多。如果跟团游的话,也可以跟本地导游换,汇率也还公道,但不要在国内机场跟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换,他们有点黑。</h3> <h3>从此图能够大致判断摩洛哥的物价,一元人民币现在大概相当于1.5个迪拉姆。在中餐馆吃饭,一个人大致40到50元人民币。</h3> <h3>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摩洛哥的餐食。在我们的行程中,除了少量几顿中餐外,大多数都是摩洛哥的餐食,摩洛哥的餐食让绝大多数的中国游客都非常头疼,鸡肉和牛肉嚼都嚼不动,疏菜也很难吃,连在国外旅游从没有叫苦的老公都说吃不下去。尤其要控诉的是摩洛哥餐饮中经常出现的塔吉锅,直到现在,一想到它胃就不舒服,所以去摩洛哥旅游一定要准备一些方便面、油辣椒和榨菜等。因为宾馆不提供烧水壶,菜又大量是冷的,所以最好带上自己的烧水壶。还有要带上消炎药,团队中好几个人都拉肚子,有的还发烧。</h3> <h3>  摩洛哥的特产一一椰枣,椰枣树长的很像椰子树,据导游介绍,摩洛哥人吃七颗就可以管一天</h3> <h3>摩洛哥是一个摄影出片子的地方,但从旅游的角度看,缺少让人惊叹和震撼的景点,无论是清真寺,还是古罗马遗迹,都没有太多特色,艾本哈度村据说也是重建的,感受不到荒凉和古老的气氛。有特色的也就是撒哈拉沙漠,菲斯古城和蓝白小镇,但是撒哈拉沙漠也只是在边缘玩,感觉和中国的鸣沙山也没有太多差别,蓝白小镇规模也比较小,主要是在两条小街涂成了蓝色,菲斯古城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景点,但过多的游客破坏了原本的气氛,倒是卡萨布兰卡皇宫旁的古城,没有什么游客,走在里面能够真正感受到古城摩洛哥人的日常生活气息和宗教气氛,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总体来说,摩洛哥的旅游与埃及和土耳其等特色旅游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h3> <h3>摩洛哥之行于2019年5月24日一6月3日,前后十一天。摩洛哥的最佳旅游季节是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五月,我们此次旅游的时间有点偏晚,天气已经有点热了,热的时候温度高达35度,但是在冷的地方,温度最低的时候达到12度,所以还是要备点外衣的。</h3> <h3>  这次我们的行程正好碰见伊斯兰的斋月,下午博物馆早早的关门,上午博物馆很晚才开门,我们的司机一天不吃不喝,每天都要在日落前赶回去好开斋,对行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伊斯兰国家旅游要注意避开斋月。</h3><h3> 斋月是指伊斯兰历的9月。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斋月是伟大、喜庆、吉祥和尊贵的月份,因为安拉是在这个月把《古兰经》降给穆斯林的。在斋月里,每天东方刚刚开始发亮至日落期间,除了患病者、旅行者、乳婴、孕妇、哺乳妇、产妇、正在行经的妇女以及作战的士兵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须严格把斋,不吃不喝,不吸烟、不行房事等。直到太阳西沉,人们才进餐。</h3> <h3>  从成都飞卡萨布兰卡,来回都在阿布扎比转机,网络很好,卫生间旁也有直饮水,返程停留时间较长,所以航空公司还免费在宾馆安排了住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