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前几日,和于建光老师因公差去了一趟黄岛,来回四个多小时车程并未感到疲倦,在车上于老师和我聊了很多,人生、艺术、教育、学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当她讲到以前一位调皮的学生工作以后懂事了,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里面尽是对老师的尊敬和他年少无知的忏悔时,不知为何,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顿然而起,感动于学生的良心发现?还是为于老师的“委屈昭雪”而激动?我不得而知。那时车正好行驶在海底隧道中,一条悠长悠长的道路,仿佛把我们共同拉回到了八十年代才有的那份质感当中……</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完成工作回来的路上,于老师说她以前写过一篇《我的考学路》,里面记录了她考大学的前前后后。我内心太希望了解一位传奇式的老师曾经的点滴,于是我请于老师给我转发过来,等回去后仔细拜读。 </h3> <h3> 于老师发过来后,我并没有着急打开文章观看,因为爱读书的人都知道,当遇到一本好书或一篇期待已久的文章,并不是饿虎扑食的阅读,而是不舍得打开、不舍得看,更不舍得一口气读完,如此好像能让文韵久久徘徊而不消散……</h3><h3> 今天下午寻一静处,摒弃外界一切烦扰,仔细的阅读了于老师写的这篇《我的考学路》(上/下),这也是我第一次看于老师写的东西,我读的很慢也很细,足足有一个小时吧。哎呀,于老师口口声声说自己文学修养不高,肚里墨水太少,现在看来批语只能二字以概之:谦逊!如此好文还用什么墨不墨、水不水,但见一颗真心与清心跃然纸上,所写下的都是曾经一点一滴的真诚与温暖。</h3><h3> 读此文,我看到了另一个《平凡的世界》;看到了另一个背着命运上路的孙少平;也看到了一位在1984年就拉开了艺考序幕的追梦女孩……</h3><h3> 《我的考学路》多么像一部影视作品,那么虚幻又那么真实。虚幻是因为命运的不可知和文笔之美;真实的是于老师记录了那年那月每一个帮过她的老师、同学,和每一盏冬夜的星和每一滴清晨的露。</h3><h3> 是啊,够美得!美在那些年于老师年轻的岁月和无知的懵懂;美在那些岁月里熙攘的车站和颠簸的旅途;美在那些备战高考日子里的义无反顾;更美在那些青年时光里,仿佛伸手就能够到天的激情和跳起来就能摘到星的憧憬。是的,那个时代的于老师和她亲爱的同学们啊,一定是美得如同鲜衣怒马的少年,白白的牙齿和两弯朗月,镶嵌在每一个银盘似的笑脸上!</h3> <h3> 我是85年出生,那时于老师已经是正式的大学生了!我对八十年代显然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八十年代充满了深深的感情和眷恋。那个时代是清苦的,可那个时代人们又是幸福的!一场小戏就可以让全村的人敲锣打鼓像过年一样,一顿白菜炖粉条就可以消除所有的劳顿,想必幸福更多的还是那时候人们的质朴和厚道,质朴到每个人身上仿佛都沾染着尘土,轻轻一拍就能闻到泥土的味道。一位反面“婆婆”的角色就可以让于老师和观众做到人戏不分,完全投入其中,现在看来好像有点傻,但就是这份“傻”,才充分映照出了八十年代人们那淳朴的心和专注的情。于老师写的这段,不禁让我联想到喜剧演员陈强老师当年扮演的黄世仁,当时观众也是如痴如醉般的人戏不分。哦!这就对啦!于老师那晚聚餐时,可以一人分饰两个“醉汉”角色,即兴发挥一气呵成的表演功力,原来源于当年不到二十岁的“婆婆”啊!</h3><h3> 看到《我的考学路》下面的评论,很多人惋惜于老师如此天赋而被当年的大社会背景所延误,如在今日大好时代下,于老师早就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了,以后在全国成名成家也极有可能!</h3><h3> 但我还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年的点滴岁月,一步步的成就了当今桃李满天下、杏坛独芬芳的一位集歌唱与教育的全能教师、全面人才,如果假如,能让于老师再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我想她还是会默默放弃在大城市专业团体工作的机会而回乡任教,还是会选择默默工作了三十三年的平度师范、忘我舍家的干了十九年的班主任,还会选择她的“飞儿”“娟儿”“杰儿”……</h3><h3> 一生无悔,矢志不渝。以此文再敬于建光老师和那些岁月&那些人!</h3> <h3>续:</h3><h3>《观于建光老师【<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颂歌献给党】从教三十年音乐会视频</span>有感》</h3><h3> 平度的地不大,但它养育出了令百花盛放的辛勤园丁;平度的水不多,但它滋润出了泉水叮咚的百灵歌声……</h3><h3> 这是再次观看于建光老师【<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颂歌献给党】从教三十年音乐会视频</span>的直观感受。流金百转,山河静安,逝去的是时间,但带不走的是《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当一名教师是一生的幸福”,这不仅仅是于老师的心里话,更道出了千千万万教师的心里话。作为教师,没有比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更幸福的事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于老师和几位学生共同演唱的这首歌曲,不仅饱含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更传递出薪火相传永不熄的教育精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像您一样令百花盛放的园丁、成为像您一样歌声婉转的百灵!</h3><h3>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通过视频看到于老师回到生养她的家乡—云山镇于家庄村,掰下的玉米🌽、拿起的铁锨,感觉一位艺术家跟农村生活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接地气,赞叹之余,更是想到正是这方朴素的土地啊,养育出了一位不骄不躁又质朴谦和、涵韵满满的歌唱家、教育家。想象于老师小时候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为村民们唱歌的景象,那时的她一定像极了迎着朝阳、身上又沾惹着露滴的禾苗,向上、向前、向着远方眺望的样子,一定是扎着小辫、脸颊绯红的接受着众人的掌声……</h3> <h3> 看着她的背影走在乡间小路上,她走向的是回忆、走向的是回归、更走向的是下一个未来!教无尽头、艺无止境,虽已退休的于老师,又怎能忍心割舍陪伴了她多年的钢琴,怎能忍心放下一双双求知的双眼,那是未来的百花、那是将来的百灵啊!退休后的于老师,在社会上、在老年大学、在市少儿合唱团继续做着她的公益事业,她像蜜蜂🐝一样忙碌,忙碌着把她辛苦采到的甘甜洒落在每一棵小禾苗的身上,她还要看着这些小禾苗茁壮成长,成长为下一个“你”,成长为下一个园丁和百灵。如同视频中于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充满了爱意的对视,那份温暖的传递,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h3><h3> 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一份感恩、一份报答!在八六年,青岛歌舞团、北海舰队歌舞团等大城市的专业团体都热切希望于老师能加入他们,可她毅然选择回归家乡任教,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即使现在看来,这样的专业团体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可于老师义无反顾的在教学一线、在平度师范默默工作了三十三年!人这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热爱着的成千上万的学生,也献给了她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眷恋与报答!</h3><h3> 多少学生在心里默默地说: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您”,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像您一样的母亲、像您一样做一个大写的“人”!</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于2019.6.7端午夜</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