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从阅读中传承中华文化;从阅读中立德树人,进行品格教育的渗透和培养。</h3> <h3> 我们一直在跟随百千学习整本书阅读,现在我也在尝试1+X主题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找到精读课的1,由略读课文组成X。在我们百千提供的书籍中,上一期我进行了尝试,一本书带X,我用《逍遥游 童话庄子》,带了《逍遥游》原著和《道德经》。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多读书,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主题阅读中渗透到讲授中。</h3> <h3>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阅读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理解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那么阅读要有策略。跟随百千两年的时间,学到了很多阅读策略,总结了自己带领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又结合了语文教学的积累和方法进行总结。</h3><h3> </h3> <h3> 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策略,通过思维可视化来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h3><h3> </h3> <h3> 探索“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目的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际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是依据主题内容与写法来安排课文的。教材的单元主题都是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内外整合的“主题阅读”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是很有必要的。</h3><h3><br></h3> <h3> 在阅读策略中有很多策略,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又能举三证一,强调知识与能力的上升,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h3><h3> 螺旋上升式教学法是主题阅读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教学方法。从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概述、复述;到能够分析书中内容的深刻含义,知道文章写作的美妙之处;再到评价与运用能力,能够剖析文章的整体内容,并且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h3><h3> 当然对老师的要求要有处理信息的能力,绝对要学会取舍,不可面面俱到。</h3> <h3> 蒋军晶老师曾提出阅读策略的七个小建议,我读了很多遍,自己也在带领孩子们阅读中运用,非常有益处。</h3> <h3>蒋老师的建议(建议大家收藏)</h3><h3>(一)预测和推论</h3><h3>1.预测的内容多元,推论要强调线索和依据。</h3><h3>2.线索和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个人已有的背景知识;文本中的有用细节;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h3><h3>3.知识性文本也非常适合练习预测和推理。</h3><h3><br></h3><h3>(二) 启动先备知识</h3><h3>1.获得先备知识有哪些途径?</h3><h3>(1)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h3><h3>(2)有关社会联系和自然界的总的知识;</h3><h3>(3)有关文章组织结构的知识。</h3><h3>2.如果发现自己头脑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h3><h3>(1)是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补充这些知识;</h3><h3>(2)是通过讨论“主题中什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一话题,活络学生的先备知识,讨论时要强调重读书名(标题)、作者、插图、表格、照片等分析出一些新的信息;</h3><h3>(3)是利用双文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知识性文本的学习前,先阅读相同或相关话题的叙事性文本,帮助他们建立背景知识、熟悉该话题的语词、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h3><h3><br></h3><h3>(三)视觉化</h3><h3>帮助孩子提高“视觉化”的过程艰难而漫长。主要方向也就两个:</h3><h3>1.让孩子多读有情境感和画面感的文字。</h3><h3>2.多作图像化的交流。</h3><h3><br></h3><h3>(四) 整合资讯</h3><h3> 我们每一个人身处“碎片化”时代,我们每天都会主动、被动地接收到零散的信息,但是我们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要学习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学习、面对阅读的挑战。</h3><h3> 一个成熟的读者,是不会害怕面对这些问题的——这些帮你探究主旨,帮你综合或概述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些问题的练习,学习如何“在一串的论点后,归纳出重点”、“归纳文章的主旨”、“清楚分辨出文章整体信息或主题”。</h3><h3><br></h3><h3> (五) 自我监控</h3><h3> 一个“自我监控”能力强的读者经常会自问:我是否明白文中的意思?相反,阅读程度偏低的读者倾向于跳过艰深的段落和不熟悉的字词,浑然不知那些资讯是很重要的。导致学生的理解力降低,复述时也无法记得细节,加深了读不懂时的挫折感,自尊心也越来越低。(1997年,斯威特)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自我监控能力,就要在“聊书”时经常让孩子面对下面这些问题:</h3><h3>1.文章言之成理吗?</h3><h3>2.有没有字词或片语把你难倒?</h3><h3>3.重读那部分,想想那部分是否合理?</h3><h3>4.重读,看看你是否能够记得更多?</h3><h3>5.寻找那书中人物的名字、特定地点等,有没有需要重读的地方?</h3><h3>6.你对这个主题已经知道些什么?</h3><h3> “自我监控”能力特别强的人常用的消除阅读困惑的方法:</h3><h3>A.选择性阅读:在阅读时对于不懂的部分跳过去不读,或只选择想要知道的部分,或记忆文章有趣的部分,而略过其它部分不懂。有助于节省阅读时间。</h3><h3>B.再读一次:对于不懂的部分或针对某一章节重读一遍,以提升阅读理解。</h3><h3>C.速读:很快的读过去,不管阅读的目的为何,一方面可加速掌握阅读的重点,一方面减省阅读的时间。</h3><h3>D.调整阅读速度:依阅读文章内涵的不同,读更更快或细心的读,以掌握阅读理解。</h3><h3>E.省略不读:在阅读文章时,就某些部分跳过去,或略过不读。特别是一本书的非重点部分,有时会省略不读。</h3><h3>F.反复推敲:遇到阅读新词、难句、理解困境,会连结先借知识或相关线索,以寻求阅读理解。</h3><h3>G.利用上下文:遇到生难字词了?不急,利用上下文猜测单字意义,或推敲句子的意义,来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阅读理解。</h3><h3>H.利用插图:插图通常都很醒目,它的说明常是重点概念,具有画能点睛的作用。利用插图的连贯,有助于建构认知概念及掌握阅读重点,或利用插图了解内容。</h3><h3>I.寻求外在资源:请教老师、父母、同学或他人,来解决阅读理解的难题,或协助回答文章的问题。</h3><h3><br></h3><h3>(六)连结<br></h3><h3> 在“连结”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读者,他们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想到自己,他们会用旁人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在“连结”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读者,会自我提醒自己去联系曾经经历的见闻。</h3><h3>一个好的聊书人,善于提问,也善于建构话题,通过话题连结“书本”与“生活”。</h3><h3><br></h3><h3>(七)问问题<br></h3><h3> 熟练的读者在阅读前、中、后都会提问题。这种提问使优秀的读者得以运用他们既有的知识;此外,他们也为拓展知识所需学习的事物设定了准则。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个思考过程既能设定阅读的目标,又能让学生更融入小说或非小说作品中,因为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而继续往下读。</h3><h3> 一个善于自我提问的读者,尽管可能他自己也否认做过这样的事,就是对问题进行分类。但事实上他们早已悄悄地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包括解释类问题;阐明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洞察类问题;神入类问题;自知类问题。</h3><h3><br></h3><h3>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策略呢?蒋老师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br></h3><h3> 在“阅读策略”方面,我们在聊书的过程中,希望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它。</h3><h3>(1)正面示范——策略下面有更下位的具体方法</h3><h3>(2)大声思维——让孩子看到你阅读、思考的过程</h3><h3>(3)阅读单——将策略显性化,也使其更有整理性</h3><h3>(4)独立练习——直接教学与应用的二八原则</h3><h3> 蒋老师的建议太实用了,可操作,又能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