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

清水

<h3> 高三那年,父母把我送回姥姥家所在的渑池县城这所久负盛名的高中去读书。虽然都是重点高中,可是这里和我从前的学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里农村孩子居多,他们大多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八十年代末期,文凭高于一切,而改变生活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每当看到他们背着黄面或红薯从几十里外的乡下来到学校,看到他们深夜点着油灯在教室苦读的身影,我受到很大的震动。相比他们,我的学习条件要好得太多了,但为了高考所付出努力和汗水也同他们一样多。我的数学基础不太好,很多个自习课数学老师都为我单独准备了各类题型练习。经过多次模拟测试,成绩一直都很稳定,日子就在这样不知晨昏不知季节中悄然过去,高考马上就到了。<br></h3><h3> </h3><h3> </h3><h3><br></h3> <h3> 七月七日高考,妈妈五号就请了假回来陪我,还给我做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水红色碎花真丝上衣,中袖,小圆领,一颗颗象红樱桃样的小纽扣更是特别,让我穿着新衣服去考试,图个好彩。六日早晨,去看了考场,回来就感到不适。下午发起烧来,来势汹汹,眼泪鼻涕控制不住地流。请了相熟的老中医王先儿(当地对老中医的尊称)来看过,说是风热感冒。家人全都担心起来,连一贯乐观的舅舅也有些着急了。妈妈说:你看看,平时身体就不好,关键时刻又躺倒了,这可怎么办?姥姥亲手为我擀了细细的面条,放上葱花香菜胡椒粉,做了香喷喷的酸汤面,让我吃下去发汗。可是一直不见好,全家人的情绪都不太高,连平时活蹦乱跳的家狗小黑,也安静了许多,蹲在床边同情地看着我。<br></h3><h3> </h3> <h3><br></h3><h3> 七日一早,强打起精神去考试。只觉头昏头痛,浑身无力,耳鸣流泪,连续咳嗽,平时很流畅的思路滞涩得很,两天下来,简直虚脱。到第三天,才感觉稍好了些。多年后我的一个同考场的同学见面,他说:你高考的时候不停咳嗽,咳得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会做的题都被你咳忘了。</h3><h3> 因为感觉不太好,报志愿时很踌躇。高考之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到学校来,看了几个学生的档案资料,又通过交谈面试,他们希望我能在提前录取时报考他们学校,只要达到投档分数线就录取。看目前的情况,我一定达不到重点线,所以提前录取只报了省内一所师专。第一志愿是我一直向往的兰大新闻系。但我知道,这个愿望不会实现了。</h3><h3> </h3> <h3>  成绩出来了,距第二本科线只差两分。语文考出了全校最高分,103分。其他英语、历史、地理等科全部八十分以上,只有数学考了三十七分!要知道这是一百二十分的试卷,而且这年数学试题比较简单,我的同学们大多在八十分左右。我在等待的过程中已经近乎麻木,而且失利是早已预料的结局,所以还算平静。但是8月12日那天下午,我在黄河边一个土崖下,听着滚滚惊雷,看大雨瓢泼而下,河上激流翻涌,十七年来,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挫败的打击。多年以后,听妈妈说,她怕我伤心,在我面前强装笑脸,可是无人时,她躲在厨房狠狠哭了一场,因为在我身上,寄托着她多少年轻时的梦想!</h3> <h3> 尽管年龄小,我还是坚决不想再复读了。所以顺利地上了洛阳师专。虽然我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如果复读,我的人生道路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母校现在早已升格为洛阳师范学院,她给我的影响是无以伦比的。九十年的时光打造的严格校风,一流的教师,良好的学习环境,淳朴的同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少记忆难以忘怀。工作以后,在各行各业遇到的校友,无论是在各单位各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还是各城市的优秀老师、学科带头人、普通教师,或者是自己创业的企业家,绝大多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正直,真诚,热情,善良,严谨,有思想,有自我。这是母校的烙印,任时光流逝也不会被世事改变的特征。校长叶鹏先生教我们写作课,他挚爱三尺讲台,从下放孟津教小学教到大学,培养了无数学生,把教育育人的理念和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教唐宋文学的张人表先生,出于教师世家,父亲曾是湖南师范学校教过毛泽东的老师,一直记得他吟诵稼轩词“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语调。前不久,王毅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魏晋风骨》,风采依然。他训练我们参加辩论会的那段时光,得益甚多。大学时光虽然短暂,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h3><h3> 时间磨平了伤口,但却无法让它永远消除。自那年以后,我得了奇怪的病症:每年七月都要有几天恹恹的感冒症状,不治自愈,家人戏称为“高考综合症”。后来高考改到六月,综合症也在六月发动。这么多年我不停地读本科,读研,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都是很顺利通过。但在我内心深处,最在意的还是那年高考。我不明白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可是从此以后,我开始敬畏命运。</h3><h3> </h3><h3><br></h3>